天天看點

基層治理|環河街街道巴彥南路社群: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五民五惠”群衆自治工作法 答好“人民至上”時代答卷

作者:回民區環河街辦事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文章《堅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必須堅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緊緊依靠全體人民和衷共濟、共襄大業。要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上司、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好人民群衆的急難愁盼問題。

2024年5月10日,困擾巴彥南路社群富源小區居民多年的樓道地溝污水跑冒症結終于得到了“根治”,在辦事處及社群的努力下,在網格員動員及群衆參與自治行動力的助推下,曆時5個月,經過15次議事會,35次協調,8次排查,3次更換施工隊重新制定施工方案,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将富源小區西側修建巴彥南路高架橋時造成的下水管道内低外高部分更改完畢,從根源上解決了污水逆流入居民小區樓道地溝的問題。居民在參與小區自治的過程中,也增強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社群獨創的“五民五惠”工作法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居民自治之路。

  民事民提“彙”民意,聯系群衆接地氣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社群黨委不斷聚焦民生關切,推動“四百五亮”活動深入開展。通過網格員及在冊黨員入戶傾聽居民的心聲,及時掌握社情民意,喚醒居民的主體意識,拉近社群從業人員、黨員與群衆之間的距離。2024年1月,社群網格員在日常走訪中,收集到居民回報的“富源小區樓道内地溝污水外溢有異味,清掏多次也沒有效果”的問題,社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問題“曬”出來,在居民群裡積極讨論并推選居民代表為下一步參與議事協商做準備。

  民事民議“慧”民智,黨員睦鄰齊參與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富源小區的老黨員、退役軍人孫大爺在被推選為居民代表來社群參與議事會時笑臉盈盈的和其他居民代表握手,他說“社群組織我們大家來開會,我們的呼聲有了回應,心裡特别暖和!”由于富源小區沒有物業,社群及時聯系了辦事處城市建設辦公室從業人員、物管會成員與居民代表一起來參與議事協商,居民代表們化身“智囊團”結合曆史背景深入分析了富源小區地溝排污不暢且多次清掏無效的原因,分析了地下排污管的走向布局,給社群繼續深入排查提供了全面的思路和建議。

基層治理|環河街街道巴彥南路社群: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五民五惠”群衆自治工作法 答好“人民至上”時代答卷

 民事民決“荟”民願,群衆事項自己定

聚衆而議,議而有決,就是要讓群衆“拍闆”、“定奪”,讓群衆說了算,定了幹。經過社群聯系專業人員多次排查,驗證了居民在議事會上的分析,樓道地溝污水外溢是由于巴彥南路高架橋施工時擡高排污管引發排污不暢及管道一側飯店傾倒油污共同導緻。社群聯系施工方參與居民議事,估算施工預算。經過居民共同商議,決定由小區居民與小區外圍商鋪共同出資,費用由居民代表衆籌,進行排污管道的改造及改造後的保養疏通。社群群衆從旁觀者變成了全程決策者,也真正讓群衆成為小區治理的最終決定者和最大受益者。

  民事民辦“惠”民生,群衆當家強聚力

有參與,才有責任;有行動,才能擁有更多歸屬感。社群在2023年5月建立退役軍人服務示範站,退役軍人服務工作在黨建引領下,凝聚起軍人合力,形成“黨員示範+退役軍人帶頭”參與小區居民自治的新模式。富源小區以田木林、孫京德、孫福喜、李清山(使用真實姓名已經過居民同意)四名退役軍人黨員帶頭成立富源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動員小區樓棟長、單元長、離退休幹部、熱心居民走出家門共同參與小區治理。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分工明确,居民骨幹帶隊。負責向居民收取一年100元的小區垃圾轉運費及改造污水管道的衆籌費用,維護小區内日常環境的清潔,聯系清運勞工,為雇請的勞工開資。并将籌集的垃圾轉運費費及改造污水管道的費用建立台賬,專款專用,公開明細,同時負責監督施工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平息施工過程中居民、商鋪經營者與社群之間的沖突,解答居民提出的疑問。通過挖掘群衆内生動力,調動起群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把社群打造成群衆的生活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情感共同體。

基層治理|環河街街道巴彥南路社群: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五民五惠”群衆自治工作法 答好“人民至上”時代答卷

 民事民評“繪”民心,推動民意變滿意

群衆說好,才是真的好。施工結束後,社群在富源小區内召開民事民評“懇談會”,通過一事一評一回報,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将協商過程、實施方案、花費情況、改造效果再次向廣大居民彙報,并把剩餘費用精細管理,用于後期化糞池污水清掏與維護。讓居民切實體會到自治的優勢,從小區治理的“局外人”變成小區“主人翁”。

基層治理|環河街街道巴彥南路社群: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五民五惠”群衆自治工作法 答好“人民至上”時代答卷

五民五惠”自治工作法,讓轄區居民逐漸由“遇事發牢騷”向“議事求共識”轉變,社群治理也由社群在幹、群衆在看的“獨角戲”向幹群關聯,自治出力的“交響曲”轉變。社群将更好的把“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人民至上”的重要理念深刻融入基層治理的全過程,推動社群成為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溫馨家園。将群衆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變為高興事舒心事幸福事。

編輯:張雲妍 責編:張佳興 稽核:麻昕豔(環河街辦事處巴彥南路社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