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AI味兒」大作戰,AI到底能不能寫出風格穩定的「網文」?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都說生成式AI用在寫東西方面非常強大,不知道用來寫網文效果如何。這篇文章,作者通過實操為我們對比AI寫網文的一些問題,以及一些風格模仿的效果。
去「AI味兒」大作戰,AI到底能不能寫出風格穩定的「網文」?

很多小夥伴在嘗試用AI寫網文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AI剛開始寫出來的東西可能還不錯,寫着寫着就出現語言淺白、生硬的問題。當篇幅拉長之後,AI就開始重複、排比,大量内心獨白,胡亂堆文字,進入抽風的狀态。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AI的文風保持住?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來分析一下,出現這種問題可能的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目前AI能寫的文章類型很多,小到小紅書/朋友圈文案、短詩,大到公衆号文章、論文。AI處理邏輯性強、知識梳理類的文章能力很不錯,比如生成郵件正文、會議紀要、論文之類的。AI本身的語言風格也很貼合這類内容。

但在創作故事、輸出較感性的文案方面,AI會出各種問題,開篇講到的情況就是典型展現。我認為原因在于,故事類内容中有邏輯性,但邏輯性不是故事的核心驅動力,并且故事中絕大部分内容需要去虛構、無中生有,這其實是和生成前述文章類型非常不同的能力。虛構≠瞎編,這種知識的綜合運用,内裡隐含的決策機制非常複雜,人腦可以輕松做到,卻很難歸納成123,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遠不是現有AI能完全掌握的。

是以,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

  • 從文風層面上,是不是能讓AI去深入學習網文的風格,了解網文用詞、句式、對話、描寫、分段等各個方面的特點,利用風格的限制,避免亂寫的情況出現。
  • 從提問層面上,還是得化整為零,讓AI執行的任務更聚焦,别讓AI一次生成過多内容,看看這樣是不是會好些。

如此,我們可以有三套方案,分别面向AI chat、智能體、AI寫作軟體,看看效果如何。

總體思路

這次測試主要目的,是想探究作為普通的網文作者,如何使用AI産品才能使AI生成的網文風格更加穩定,減少AI胡言亂語浪費時間的情況。

雖然面向的是三類不同AI産品,但這次測試的總體思路有一定相似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我們先找到某位高産作者的作品,扒一部分内容下來喂給AI去學習

這裡不會扒全本,而是控制在幾萬字左右。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訓練一套大模型用來寫網文,而是希望AI能按照穩定的風格(或者說作者自己的風格)來行文,如此可供AI學習的内容體量通常不會太大。

2.找到這位作者的最新作品,描述對應的故事梗概給AI來寫,看AI能寫成什麼樣

分塊生成正文,少量多次,每次盡量控制在1000字以内,再将生成的内容拼裝好。以這樣的方式試寫出兩章,看看AI還會不會抽風,寫出來的内容和原作者風格的差别究竟有多大。

3.準備對照組

既然要測效果,對照組當然少不了。這裡我按照示例的字數,将每套方案中的測試對象分為4組,分别是0k(不提供示例)、2k(提供約2k字的示例)、10k(提供約1萬字的示例)、50k(提供約5萬字的示例)。示例就是前面講的高産作者已有的作品。

4.準備檢驗标準

如何衡量AI生成的内容風格相似度?我找來了魯迅的《孔乙己》和《狂人日記》,及朱自清的《背影》三篇文章,然後分别上傳至Kimi請AI分析其語言風格的相似度。

提問:【上傳檔案】請幫我檢測這兩篇文章語言風格的相似度,并告訴我如果滿分是100分,這兩篇文章語言風格相似度是多少分?

Kimi給出《孔乙己》和《狂人日記》的語言風格相似度是70,《孔乙己》和《背影》語言風格的相似度是40。是以,後續我們可以以這兩個分值作為參考,用來評估原文和AI生成内容的相似度。

為啥選擇這樣的思路呢?其實關鍵在于現在的AI太傻了。更智能的方式AI做不到,更精細的方式一般網文作者接受不了。是以,不管是總體思路還是後續具體的測試方案,都需要尋求一個既不算太麻煩,又能産生好結果的平衡。

方案1:用AI chat仿寫

用AI chat仿寫,即上傳網文示例,然後讓AI參考示例的風格來寫小說。

通常有兩種做法,一個是上傳檔案後,直接給出故事梗概,讓AI仿照示例風格來寫。第二種方式是先上傳檔案,讓AI歸納文章的語言風格,然後再要求AI按照此種風格來寫。

我的提問清單如下:

直接仿寫

無示例版

請你扮演一位專業的網文作者,按照如下故事梗概寫出小說正文:

(略)

要求:

1.以對話、描寫為主,讓故事更具有畫面感

2.結合故事梗概擴充細節,確定細節豐富、情節連貫

3.輸出正文内容不少于500字,結尾不要出現感悟和總結性的内容,等待我給你後續的故事梗概

含示例版

【上傳檔案】請你扮演一位專業的網文作者,以上是你曾經寫過的網文,請你嚴格按照這篇文章的語言風格,寫出小說正文,故事梗概如下:

3.輸出正文内容不少于500字,結尾不要出現感悟和總結性的内容,等待我給你後續故事的梗概

追問

請按照如下故事梗概,繼續寫出後續的故事:

(略)

要求如下:

1.語言風格必須和上面保持一緻

2.以對話、描寫為主,讓故事更具有畫面感

3.結合故事梗概擴充細節,確定細節豐富、情節連貫

4.輸出正文内容不少于500字,結尾不要出現感悟和總結性的内容,等待我給你後續的故事梗概

……(重複追問,直至寫完2章内容)

歸納後仿寫

提問

【上傳檔案】請你分析這篇文章的語言風格,并詳細介紹這種語言風格的特點

追問

請你扮演一位專業的網文作者,嚴格按照這樣的語言風格寫出小說正文,故事梗概如下:

全部生成完畢後,将生成的内容片段,按照各自分組組裝起來,然後,将生成的各個版本完整正文(2章)與作者原版作品的前2章對比,同樣由Kimi來打分,語言風格相似度得分如下:

直接仿寫

歸納後仿寫

*AI分析語言風格打分的時候,重點考慮了主題和情節走向,雖然我後面調整了問題要求忽視這塊,但AI并沒咋聽進去,得分還是高得離譜。這樣的偏差對最終得分影響比較大,導緻結果與預期嚴重不符。(╯#-_-)╯~~~~~~~╧═╧ 這鬼分數,我怎麼就不信呢……

算啦算啦,AI不怎麼靠譜,還是得靠自己!我來給大家分析下幾組生成正文的結果情況吧:

直接仿寫

0k空白對照組

0k版語言風格較為平實,從第二個片段開始,結尾部分出現典型的AI味兒段落。随着輪次變多,AI味兒内容占的篇幅越來越多,包括累贅的内心獨白、重複的句子/段落等。在故事擴充上,出現了某些片段AI為了湊字數,自動續寫後續情節的情況,導緻兩個片段故事銜接上出現問題。

2k版

2k直接仿寫版,開篇的語言風格、人物展現出來的面貌,和0k版有了較大差異。行文風格上已經能明顯感覺到它在向示例靠攏,且AI味兒内心獨白之類的内容比例大幅減少,隻在後面三塊情節片段的結尾出現。另外,出了個bug,第二塊出現了大面積重複,生成的1600+字中,隻有前350+字是可用的,後面全部是重複前面的文字。

10k版

10k直接仿寫版,出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狀況,劇情完全跑偏了,生生按照同樣的故事梗概寫出了不一樣的故事和人物關系。從文風上來說,這一版相較于0k版還是有較大改善的,偶爾有一些AI味的内心獨白、展望未來出現在片段末尾,占比不是很大。相較于2k直接仿寫版的改進則不是很明顯。

50版

50k直接仿寫版寫出來的内容讓人很迷惑,因為它幾乎犯了前面幾版所有的錯誤,AI味兒内心獨白、重複等所占的篇幅較之2k和10k的直接仿寫版更多,比0k版少一點。和10k版一樣,情節和人物關系完全跑偏,且其中摻雜進來了很多無意義的人物互動(沒有什麼情節,就是這些龍套提一嘴又消失,表達一下對主角的關心)。不測不知道,一測讓人大失所望。歸納後仿寫

2k版

2k歸納後仿寫生成的内容,和2k直接仿寫版差不多,不管是文風還是人物的性格都很相似。這一版中擴充了一個重要配角,用來演繹故事梗概中的一些情節,算是一個創新點吧。至于AI風格的内心獨白、重複之類的狀況,會比2k直接仿寫版多一點,總體占比還是比較低的。

10k版

10k歸納後仿寫版簡直不要太離譜~

這一版在文風上,我認為是比10k直接仿寫版更接近原作的,但出現了新的問題,就是後面輪次的對話生成的内容,會出現與前面輪次重複的情況。不是銜接處重複提點前情,而是在結尾處重複前一輪結尾的内心獨白,且重複了好幾遍,神奇的callback。當然啦,10k直接仿寫版出現的劇情跑偏問題同樣存在,這裡還出現了前後人設崩壞的情況,邏輯很混亂。

50k版

50k歸納後仿寫版,比之前的所有版本都要離譜。怎麼說呢?可能是徹底被AI腌入味兒了吧。情節和人物完全跑偏,加入很多無意義的人物和情節,以及見縫插針出現的AI味兒内心獨白。我感覺甚至不如0k版的表現,辣眼睛。

以上是AI chat的測試結果。這就是為啥我感覺AI打分極度不靠譜的原因,看AI打分和人工分析,完全是兩碼事。

從AI chat的測試情況來看,有幾點結論:

  • 采用仿寫的方式,确實會比然AI直接按照故事梗概行文效果好,生成的文字内容風格更加穩定,減少了AI味兒。
  • 示例篇幅并不是越大越好,2k、10k、50k篇幅示例提供參考的效果遞減,這一點出乎我的預料。
  • 随着輪次變多,AI寫正文品質也在快速下降,非常明顯。甚至不需要太多輪次,這個問題就出現了。
  • AI每次生成内容,都感覺它認為自己是最後一次為你服務一樣,非得來個暢想美好未來的結尾,戲很多且無法讓它閉嘴。

總體來說,我認為AI chat用來寫正文不是個好選擇,真的太容易抽風了,文風極度不穩定。AI chat适合做一些碎片化的、淺層的、強邏輯性的工作,或是生成一些創意點子,寫文就算了吧,它完全hold不住啊~

本文由人人都是産品經理作者【不知】,微信公衆号:【不知】,原創/授權 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