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強信心·看發展】靈台:向“新”而行強工業

作者:蕭峥向你展示了潮流
【強信心·看發展】靈台:向“新”而行強工業

靈台邵寨煤礦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通訊員王富強

“現在煤礦工作面智能化水準比較高,拉架以自動化控制為主,一個拉架可在12秒以内完成,比以前快了30多秒,人數也從15人減少到7人以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近日,剛從井口上來的趙永雷說。

趙永雷是靈台邵寨煤業有限公司的一名礦工,23歲就開始井下作業。在17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經曆了從裝置簡陋到如今的井下工作面更新為智能化控制系統的轉變,機器代替了人工,采礦變得智能化。

這是靈台縣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強工業行動的一個生動截面。

靈台縣地處隴東綜合能源基地核心區域,已探明煤炭地質儲量50.2億噸。近年來,當地以煤電一體化發展為突破口,加速建構工業主導型經濟格局。

煤礦發展新質生産力,關鍵在于科技創新。五年前,山東能源集團西北礦業在靈台縣投資建設邵寨煤礦之初,就以建構全系統智能化礦井為目标,累計投入1.65億元開展智能化建設,将各種新裝置、新技術不斷應用到礦井建設中,決心将礦井打造成為國家級綠色礦山示範礦井。

智能化、數字化在邵寨煤業角角落落展現得淋漓盡緻。

在智能化管控中心監控大屏上,實時呈現各種生産資料和井下畫面,采煤機、刮闆運輸機及液壓支架協同運轉,大塊的原煤經過洗選、除雜、配煤等工序後,運往地面;

在自動運銷集控中心,從車輛進門、空車計量、車輛裝載、重車計量、車輛出門等,全程由智慧運銷系統的14台汽車衡計量和相關輔助設施自動識别;

在選煤廠集控中心,通過智能噴吹系統将矸石或煤噴出,煤、矸智能化分離,實作了産煤不見煤、廢棄資源不外排的綠色循環經濟;

在智能倉儲室,由機器人完成物資的入庫和出庫;

在VR智慧教育訓練中心,員工在工作之餘,可徜徉在機電裝置、智慧安全、安全事故和應急避險四大區域,體驗面對突發情況後的避險流程。

“智能化裝置的運用不僅提升了産量,減少了人力,更展現了‘減人提效、無人則安’的采煤新理念。”靈台邵寨煤業有限責任公司機電副總工程師張顯義說,如今,大到裝置的智能化,小到安全帽存儲箱都實作了智能化。

據了解,邵寨煤礦是全國中級智能化示範礦井、我省第一家通過智能化驗收的礦井,井田面積20.17平方公裡,地質儲量1.98億噸,可采儲量0.93億噸,年産能240萬噸。2023年,累計生産原煤165.8萬噸,實作工業總産值9.8億元。

靈台縣不僅在新技術上取得喜人成效,還在新模式上強力推進。總投資約78.23億元的靈台電廠項目是當地全力推進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高标準開啟煤電一體化開發的重點項目,目前一期項目完成投資5.72億元,二期正在跟進對接。項目投産後年發電量約100億千瓦時,消納煤炭約414萬噸,産值達30億元以上。

今年以來,靈台縣以科技創新積蓄發展動能,着力打造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首位産業,培育壯大清潔能源新興産業,加快推動裝備制造、綠色建材、農産品精深加工3個傳統産業提檔更新,形成首位産業引擎作用持續發力、新興産業動能持續增強、傳統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的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格局。

“我們圍繞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産業鍊實施項目31個,概算總投資23.4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5.24億元,目前已開複工14項,完成投資10.32億元。”靈台縣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第一季度,全縣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2.38億元,增長23.8%,固定資産投資5.01億元,增長61.7%。

【強信心·看發展】靈台:向“新”而行強工業

智能管控中心實作生産資料和井下畫面實時呈現。

【強信心·看發展】靈台:向“新”而行強工業

選煤廠實作煤、矸智能化分離。

【強信心·看發展】靈台:向“新”而行強工業

智慧運銷系統實作無人值守和運煤車輛“一碼通”功能。

【強信心·看發展】靈台:向“新”而行強工業

建設中的靈台電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