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强信心·看发展】灵台:向“新”而行强工业

作者:萧峥向你展示了潮流
【强信心·看发展】灵台:向“新”而行强工业

灵台邵寨煤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王富强

“现在煤矿工作面智能化水平比较高,拉架以自动化控制为主,一个拉架可在12秒以内完成,比以前快了30多秒,人数也从15人减少到7人以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近日,刚从井口上来的赵永雷说。

赵永雷是灵台邵寨煤业有限公司的一名矿工,23岁就开始井下作业。在17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经历了从设备简陋到如今的井下工作面升级为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转变,机器代替了人工,采矿变得智能化。

这是灵台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强工业行动的一个生动截面。

灵台县地处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核心区域,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50.2亿吨。近年来,当地以煤电一体化发展为突破口,加速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

煤矿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五年前,山东能源集团西北矿业在灵台县投资建设邵寨煤矿之初,就以构建全系统智能化矿井为目标,累计投入1.65亿元开展智能化建设,将各种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矿井建设中,决心将矿井打造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矿井。

智能化、数字化在邵寨煤业角角落落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智能化管控中心监控大屏上,实时呈现各种生产数据和井下画面,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及液压支架协同运转,大块的原煤经过洗选、除杂、配煤等工序后,运往地面;

在自动运销集控中心,从车辆进门、空车计量、车辆装载、重车计量、车辆出门等,全程由智慧运销系统的14台汽车衡计量和相关辅助设施自动识别;

在选煤厂集控中心,通过智能喷吹系统将矸石或煤喷出,煤、矸智能化分离,实现了产煤不见煤、废弃资源不外排的绿色循环经济;

在智能仓储室,由机器人完成物资的入库和出库;

在VR智慧培训中心,员工在工作之余,可徜徉在机电设备、智慧安全、安全事故和应急避险四大区域,体验面对突发情况后的避险流程。

“智能化设备的运用不仅提升了产量,减少了人力,更体现了‘减人提效、无人则安’的采煤新理念。”灵台邵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副总工程师张显义说,如今,大到设备的智能化,小到安全帽存储箱都实现了智能化。

据了解,邵寨煤矿是全国中级智能化示范矿井、我省第一家通过智能化验收的矿井,井田面积20.1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98亿吨,可采储量0.93亿吨,年产能240万吨。2023年,累计生产原煤165.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9.8亿元。

灵台县不仅在新技术上取得喜人成效,还在新模式上强力推进。总投资约78.23亿元的灵台电厂项目是当地全力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高标准开启煤电一体化开发的重点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完成投资5.72亿元,二期正在跟进对接。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00亿千瓦时,消纳煤炭约414万吨,产值达30亿元以上。

今年以来,灵台县以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能,着力打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首位产业,培育壮大清洁能源新兴产业,加快推动装备制造、绿色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3个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形成首位产业引擎作用持续发力、新兴产业动能持续增强、传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

“我们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实施项目31个,概算总投资23.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5.24亿元,目前已开复工14项,完成投资10.32亿元。”灵台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38亿元,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5.01亿元,增长61.7%。

【强信心·看发展】灵台:向“新”而行强工业

智能管控中心实现生产数据和井下画面实时呈现。

【强信心·看发展】灵台:向“新”而行强工业

选煤厂实现煤、矸智能化分离。

【强信心·看发展】灵台:向“新”而行强工业

智慧运销系统实现无人值守和运煤车辆“一码通”功能。

【强信心·看发展】灵台:向“新”而行强工业

建设中的灵台电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