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作者:小帥聊世界

一、獨自撫育兩位孫女艱辛曆盡滄桑

2007年,李世濟深愛的丈夫唐在炘不幸逝世,彼時的她已經在北京度過了漫長的風燭殘年。面對兩位孫女的母親在兒子唐小皓遭遇車禍後選擇再婚的現實,她毅然決定承擔起撫育兩位年幼孫女的重任。

面對年邁的身軀以及兩位需要照顧的孩子,這個責任對于已經涉足古稀之年的她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其艱巨的挑戰。唐小皓作為家中的頂梁柱已不再存在;兒子與她所共有的那種文人氣質和浪漫情懷早已逝去無蹤迹。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作為家庭中的唯一勞動力,她必須獨自承擔起撫養兩位孫女的重任。

那時的李世濟已經是一位飽受糖尿病折磨、身體狀況日益惡化的老人。由于長期堅持使用價格低廉的降糖藥物,她的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加之年輕時為了追求藝術事業付出的巨大努力,導緻她的尾椎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常年忍受着腰疼背疼的痛苦,行動起來也顯得頗為艱難。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生活的重壓全部依靠微薄的終身俸支撐,李世濟不得不精打細算地安排家庭支出,以確定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滿足。

即使家中一貧如洗,她也從未向徒弟們尋求幫助,以免給他們帶來額外的負擔。

然而,即便面臨如此困境,她仍然堅持參加一些平劇演出,盡管每次僅能獲得200元的微薄收入。有一次演出過程中,突如其來的劇痛使她無法繼續表演,這對于已經步入老年的她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兩位孫女目睹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深深的同情。每當放學回家,她們都會迅速完成家務活,大孫女負責準備一日三餐,小孫女則盡可能地分擔奶奶的辛勞。

當李世濟外出演出時,小孫女會陪伴在身邊,而大孫女則獨自在家操持家務。

二、童年時期的學藝曆程與無盡遺憾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談及李世濟的學藝曆程,她總是感慨萬千。一方面,她自幼便沐浴在藝術的氛圍之中,父親李乙尊是一位資深的平劇愛好者,與平劇大師程硯秋有着深厚的友誼。

另一方面,她對程硯秋卻始終抱有一份難以釋懷的遺憾。

這段故事始于1945年,那年12歲的李世濟跟随父親前往ProglessShuiPr?家做客。一踏進門檻,所有人都驚奇地發現她與程老先生竟有幾分相似之處。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程硯秋深情款款地握住她那稚嫩的雙手,認真叮囑道,定要精心教導她的戲曲演唱技巧。短短數日之後,程老就親自登門拜訪,送上了他精心準備的見面禮物,同時鄭重其事地宣布将她認作義女。

自此以後,李世濟在父母的陪伴之下,迎來了對平劇藝術嚴格到極緻的訓練階段程硯秋對她的要求幾乎到了嚴苛的地步——要求她必須貼近牆壁一尺之遠,面對潔白的宣紙專心練習唱腔,專心到連紙張都被肺内的熱氣所濡濕此外,她還需要在雙腿之間夾住紙張,頭頂瓷碗進行台步練習,一旦出現任何失誤,必将遭受嚴厲的懲罰為了避免打擾到周圍的鄰居,李世濟常常選擇在廁所裡對着酒壇子練習唱功,常常練得頭暈目眩。

盡管訓練過程極其艱苦,但李世濟從未有過絲毫的頹廢和沮喪。恰恰相反,她對于能夠正式拜程硯秋為師的願望愈發強烈。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然而,程老始終未能點頭答應,給出的理由是他并不希望她未來步入梨園行當,他的承諾僅僅是出于對她的關愛和親近是以,李世濟甚至會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裡耐心等待,最後卻隻能帶着程老将她送回家的遺憾離開。

直到1952年,李世濟決定放棄學業投身于戲曲事業之時,程硯秋仍然無法改變自己的立場。更為讓人惋惜的是,僅僅幾年之後的1958年,程老便突然辭世,享年僅54歲。

看到恩師安詳的遺容,李世濟悲痛欲絕,她終究沒能如願以償地正式拜這位恩師為師。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三、與唐在炘相知相愛的美好時光

盡管未能實作拜師的夙願,但在程硯秋的引薦下,李世濟邂逅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唐在炘。1945年,由于唐在炘技藝超群,程老特地聘請他擔任琴師。

自此以後,他便開始為當時隻有12歲的李世濟伴奏排戲。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最初,李世濟隻是将唐在炘視為一位“叔叔”般親切的長輩。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在無數次的師生互動中,兩人之間逐漸萌發出了深厚的情感。

唐在炘被李世濟那渾厚寬廣的嗓音所傾倒,而李世濟亦被這位才華橫溢的琴師深深吸引。

1957年,在程硯秋的牽線搭橋下,這對才子佳人終于走到了一起。從此,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甜蜜與溫馨。無論是在機關的排練現場,還是在家中的創作空間,他們總是形影不離,親密無間地探讨着藝術的奧秘。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唐在炘勇于改革,徹底革新了傳統伴奏的套路,引入了笙等新穎的樂器元素。不僅如此,他還精心為李世濟度身打造了諸多動人的唱段,許多當時的觀衆對此稱贊不絕,視其為經典之作。

如現代平劇《沙家浜》中的女聲獨唱《朝霞映在陽澄湖上》,便是由他匠心獨運創作而成。

兩位藝術家的合作充滿激情和溫情,即使是李世濟舞台表演中那些微妙的表情變化,唐在炘也會在幕後默默給予指導。有時深夜突發靈感,唐在炘便會立即喚醒妻子,共同探讨并即刻排練新的唱腔。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1963年,他們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寶貝兒子唐小皓。自那時起,這個家庭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諧。唐小皓在幼年時期,就已經深深浸潤在藝術的氛圍中,經常在劇目中飾演孩童角色,傳承并發揚了家族的戲曲事業。

然而,人生無常,就在李世濟一家三口享受着甯靜幸福的生活之際,無情的命運卻在2001年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那年,他們的愛子唐小皓在外地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生命定格在了那個瞬間,留下了無盡的悲痛。

噩耗傳來,唐在炘頓時病倒不起。這位昔日英勇非凡的老藝術家,開始飽受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折磨。失去兒子的痛苦,無疑使他餘生的歲月變得黯淡無光。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李世濟的境遇則更為艱辛。她不僅需要悉心照料身體狀況日益惡化的丈夫,還要獨自承受喪子之痛。盡管兒媳暫時将兩個年幼的孫女托付給她撫養,但對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而言,這份責任實在過于沉重,令人無法承受。

看着唐在炘的病情日益加重,李世濟的内心也備受煎熬。他人在生命的盡頭階段尚可體驗天倫之樂,而她卻不得不獨自扛起一家老小的重任,這無疑将她推入了生命中最為艱難的時刻。

正當李世濟深感生活已然足夠殘酷之時,2007年,命運再次向她發起了挑戰。這一年,85歲高齡的唐在炘離世,她們一家三口從此失去了最後一根頂梁柱。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自那以後,李世濟便真真正正孤身一人,家庭親友或離世或遠離,僅留下兩位年少的孫女相伴左右。然而,上天憐憫,即使面臨無盡困境,她始終能夠堅韌不拔地撫養兩個孫女成人。

五、特殊年代的悲痛遭遇

回顧那段特殊的歲月,李世濟深感苦澀苦不堪言。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因其家庭背景的緣故,她不僅失去了演出的權利,更遭受了被戴高帽、遊街示衆等種種屈辱。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為了不讓丈夫唐在炘受到牽連,李世濟曾經主動提出離婚。然而,作為一位盡職盡責的丈夫,唐在炘堅決予以回絕,并是以在北京平劇團遭受了冷落和排擠,登台表演的機會寥寥無幾。

如此一來,這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夫婦竟都遭受了如此不公的待遇。然而,他們并未被困厄所壓倒,反而以更為堅定的意志去抗争命運。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李世濟被下放至農村的幹校進行勞動改造。在那裡,她擔任了水稻班長,肩負着管理班組生産的重任。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盡管勞動強度極大,但她從未抱怨。相反,在繁忙的勞作間隙,李世濟仍不忘向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請教聲樂知識。為了避免幹擾他人,她甚至會用被子将房間門窗緊緊封閉。

于是乎,一間狹小的房間便成為了她臨時的藝術研習之地。

更為感人至深的是,1973年,時值41歲的李世濟意外懷有身孕。盡管環境惡劣,丈夫亦曾勸說放棄,但她依然堅持将孩子生下。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這個孩子便是她唯一的兒子唐小皓。

為了讓孕期中的妻子得到充足的營養,當時已經年逾半百的唐在炘,不惜傾其所有積蓄購買雞蛋。就這樣,在最為艱難的環境中,他們用最純真的愛意呵護着即将降臨世間的新生命。

六、激昂向上的人生精神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從李世濟那曲折豐富的生命軌迹中,我們深深地領略到一位堅定頑強、百折不撓的平劇大師的風采。她始終秉持着對傳統藝術的敬畏與對創新精神的執着追求,将程派藝術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輝煌高度。

無論是《文姬歸漢》《鎖麟囊》等程派藝術的經典之作,抑或是《黨的女兒》《杜鵑山》等現代平劇的全新創作,李世濟憑借其深厚的功底和獨特的創新理念,将每一個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正因為有了像她這樣的先驅者,平劇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才能煥發出無盡的活力,吸引了無數年輕一代的關注與參與。

平劇名家李世濟:獨子和老伴接連去世,她艱難撫養兩個小孫女

然而,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李世濟更是展現出了無比珍貴的堅毅與勇氣。面對親人離世、曆經磨難,所有的痛苦都未能動搖她對生活的熱愛。

即使在晚年最艱難的時刻,她仍然以非凡的勇氣和堅定的意志,獨自承擔起撫養兩位孫女的重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