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濟與劉桂娟的師徒恩怨也許在永遠失去的那刻才知休

作者:中國戲劇文壇
李世濟與劉桂娟的師徒恩怨也許在永遠失去的那刻才知休

平劇大師程硯秋的義女李世濟,工青衣,一生宗程派——另一個說法是"平劇程派藝術私淑傳人中的傑出代表"。

李世濟一生唱的悲戲都趕不上她悲劇而遺憾的一生!

已成程硯秋義女的李世濟最大的願望是成為師徒關系,可到最後就差那麼一點點,因程硯秋發急病去世而遺憾終身,用她的話說——“一輩子的希望,一輩子的寄托,破滅了”。

李世濟與劉桂娟的師徒恩怨也許在永遠失去的那刻才知休

上個世紀人們經過的苦難,她也經曆了。

2001年,惟一的愛子突然在一場車禍中不幸離世,時年27歲,撇下了兩個女兒,一個3歲,另一個才剛剛滿月。喪子之痛白發人送黑發人。老伴唐在炘先生由于經受不住老年喪子的巨大打擊,從此一病不起,直至2007年去世,整個不幸所帶來的無情現實令李世濟終日以淚洗面,隻能默默地用那柔弱的雙肩獨自挑起這副無法承受的重擔。自身有糖尿病等多種病她作為家裡惟一的支柱。靠平劇藝術支撐着她走到人生的盡頭。

李世濟與劉桂娟的師徒恩怨也許在永遠失去的那刻才知休

1984年建立的天津市青年平劇團,成為主演之一的劉桂娟,梅(蘭芳)派、尚(小雲)派、程(硯秋)派均能駕輕就熟,後專攻程派青衣,兼學花旦和刀馬旦。并且當時李瑞環市長倡導青年平劇團實施封閉式百日集訓,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被請到天津,為劉桂娟加工《陳三兩爬堂》和《紅鬃烈馬》這兩出戲,爾後她在第一屆全國青年平劇演員電視大獎賽上,以甜潤的嗓音、聲情并茂的演唱和準确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表演功力,獲得大獎賽的最佳表演獎,在全國劇壇一舉成名。

李世濟與劉桂娟的師徒恩怨也許在永遠失去的那刻才知休

1987年8月1日,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辦了一場意義特殊的平劇演出,先由天津青年平劇團的劉桂娟與張克合演《武家坡》,後由中國平劇院的李世濟與馮志孝合演《三娘教子》。戲終,李世濟偕劉桂娟站到台前,當衆宣布:“從本日起,李世濟與劉桂娟建立正式師生關系。”原來,這場演出竟是以師徒同台獻藝的特殊形式替代劉桂娟的“拜師宴”,觀衆對此報以雷鳴般的掌聲,此時李瑞環市長也登上舞台,向這對師徒表示祝賀。

【這樣的師徒情2008年戛然而止。】

鋼碰鋼,硬碰硬,從此二人分道揚镳,不相往來。——據當時李老說“你不讓我做,我做了,怎麼樣?”

一眨眼十年沒有來往,難道她們就真的做到了絕決嗎?不然。其實李世濟心裡還是裝着她的這個愛徒,不光因為有人一開始跟李世濟說過,天津有個唱程派戲的小姑娘跟您長得很像,性格也像,還是因為劉桂娟是她的大徒弟,還是李世濟真正傳授過劉桂娟東西。無論徒弟在外面做什麼,她心裡明鏡兒似的。即便愛徒生病,她是牽挂的。兩個倔強的人我就不告訴你我就不去。後來一旁打聽得知痊愈後她臉上綻現出放心的微笑!

劉桂娟首演劇目新排平劇《欽差林則徐》演出時,李世濟默默地坐在台下,演出結束後她欣慰地說“不錯。”

2016年李世濟躺在北京協和醫院的病床上,徒弟友人都去探病了,唯有劉桂娟沒去。難道她心裡就沒一點想法嗎?不,她在同行的朋友圈看到他們曬的圖檔,并且氣憤地罵道,“師父是一個多愛面子,人前多講究的一個人,現在人都那樣(因化療的原因,頭發所剩無幾,插着各種管子,面容憔悴),這群人曬照片。我要是在那,絕對不讓他們這樣。”

李世濟與劉桂娟的師徒恩怨也許在永遠失去的那刻才知休

5月8日李世濟去世。也許劉桂娟心中的怨氣也有了些許後悔之氣!為師父守靈,并送先生最後一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