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在古老的波斯帝國和崛起中的馬其頓王國之間,一場決定性的較量即将拉開序幕。作為馬其頓王國年輕有為的王者,亞曆山大大帝憑借出色的謀略和英勇無畏的指揮,在高加米拉的戰場上與波斯大軍進行了一場具有傳奇色彩的對決。這場戰役的勝負将直接關乎波斯帝國的命運,亞曆山大能否借此一舉掃清阻力,繼而東征稱霸?他又将如何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在人力物力皆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取得最終的勝利?讓我們去探尋這位被後世視為"最偉大将軍"的亞曆山大,是如何在高加米拉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施展天才般的軍事才能。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波斯帝國雄踞大地,馬其頓王國虎視眈眈

從公元前550年開始,波斯帝國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實力逐漸将疆土擴張至整個中東和地中海一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龐大、最強盛的帝國。波斯人憑借骁勇善戰的品格和鋼鐵般的紀律,使他們的軍隊無往而不勝。即使在馬其頓王國的腓力二世執政期間,波斯帝國仍屹立不倒,對周邊小國家俯視霸淩。

相較之下,馬其頓王國的實力微不足道。曾幾何時,這個處于希臘北部的小國也隻是波斯帝國眼中的一粒沙塵。然而,在腓力二世手中,馬其頓逐漸擺脫了長期的内憂外患,開始凝聚力量。腓力二世率先對馬其頓軍隊進行了革新,引進了新式武器裝備,提高了軍隊機動性。同時,他利用周邊城邦之間的沖突,逐一征服了它們,将馬其頓的疆土不斷擴大,為日後對抗波斯帝國做好準備。

然而就在腓力二世準備聯合希臘各城邦對抗波斯的時候,一個遺憾發生了——他遭到了親信的刺殺,年僅20歲的兒子亞曆山大被迫繼位。最初的亞曆山大面臨着重重内憂外患,他不僅要鎮壓國内的叛亂,還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援,鞏固自己在馬其頓的統治地位。好在亞曆山大足智多謀,在平定國内的動亂後,他立即開始執行父親遺留下來的東征波斯計劃。

公元前334年春,年輕的亞曆山大揮師南下,率領45000名步兵和5000名騎兵,穿過赫勒斯龐特海峽進入了小亞細亞半島。這标志着馬其頓王國與波斯帝國之間曠日持久的較量正式打響,雙方的軍隊在格拉尼庫斯山口展開了第一場小規模交鋒。盡管人數寡少,但亞曆山大出人意料的指揮才能使馬其頓軍隊獲得了勝利。此戰雖小,但意義重大,它向波斯帝國發出了聲音——一股新興的力量正在蘇醒,勢必将要同古老的波斯帝國進行一場生死決戰。

亞曆山大決心東征,與波斯帝國陷入對峙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在格拉尼庫斯戰役獲勝後,亞曆山大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決心繼續執行父親遺留下來的東征波斯帝國的偉業。他沿途不斷攻城掠地,很快便将整個小亞細亞半島納入麾下。波斯在此地區的總督見大勢已去,無力抵抗,隻得率領殘餘軍隊退守内亞。

亞曆山大堅持不懈的進攻,令新即位不久的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大流士很清楚,要想徹底鏟除馬其頓這支新興力量,就必須親自出馬。于是,他下令從波斯帝國的各個角落征調軍隊,并在小亞細亞内地組建了一支規模浩蕩的大軍。

公元前333年,雙方軍隊在小亞細亞西部的伊蘇斯峽谷遭遇。盡管馬其頓方人數嚴重不足,但憑借亞曆山大超群的指揮才能,終于在這片狹窄的地理環境中取得了勝利。伊蘇斯之戰無疑是亞曆山大軍事生涯中的一大突破,它打破了波斯人心目中馬其頓軍隊的"渺小"印象。

然而,即使在伊蘇斯之戰後,波斯軍隊的主力也未盡數到場。大流士并未就此放棄,相反,他下定決心再次集結人馬,于另一處更為開闊的地點與馬其頓軍隊決一死戰。他認為,隻有在完全占據地利的情況下,方能發揮波斯軍隊的人數優勢,進而徹底擊潰馬其頓人。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經過近一年的準備,大流士終于挑選了一處稱心如意的戰場——位于今叙利亞的加缪拉平原,這裡平坦開闊,幾乎沒有任何遮擋,正适合調動波斯大軍的長驅直入之勢。更為關鍵的是,大流士還專門研制了一種新型戰車,車輪上鑲嵌着銳利的刀刃,旨在突破馬其頓軍隊的方陣,為騎兵隊伍帶來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亞曆山大與大流士第二次交鋒之際,馬其頓本土竟然爆發了一次叛亂,這令亞曆山大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好在叛亂很快便被鎮壓,亞曆山大得以專注于與波斯的決戰。

終于,公元前333年10月,雙方軍隊在加缪拉平原正面交鋒。面對波斯軍隊的壓倒性人數優勢,亞曆山大的将領們建議采取夜襲戰術。然而,亞曆山大堅持白天作戰,認為隻有在光天化日之下,馬其頓軍隊的紀律嚴明和技戰術優勢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高加米拉決戰在即,雙方精心部署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加缪拉平原一役,可謂亞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這對宿敵生死相搏的關鍵之戰。盡管馬其頓軍隊在人數上遠不及波斯軍陣營,但亞曆山大深知自己的優勢在于軍隊的機動性和戰術運用。是以,他着手對軍團進行了重新編排。

首先,亞曆山大将馬其頓軍隊的主力重新整編為一支扁平矩形方陣,其中包括了各個種族的步兵,以及盾牌手和長槍手。這種編隊形式可以使整個陣型在行軍和機動時更加靈活,同時也有利于抵禦敵軍的突襲。

其次,亞曆山大指令将軍們安排軍隊兩側的護衛編隊。這些編隊由精銳騎兵和輕步兵組成,其任務是在戰鬥中保護重步兵方陣的側翼,防止被敵軍包抄。

第三,亞曆山大将大量精銳騎兵部署在了整個陣型右翼。他親自統率這支騎兵隊伍,計劃在關鍵時刻發動猛烈的沖擊,瓦解波斯人的戰線。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至于波斯軍陣營,大流士三世同樣做足了準備。他在平原正中央布置了數萬名重裝步兵,構築成一個極為龐大的方陣,後方則有大批弓箭手掩護。兩翼則被分派了可怕的彌散騎兵部隊和重騎兵部隊,其中還包括那些專為對付馬其頓重步兵而特制的鐮刀戰車。

雙方陣型一經展開,便形成了兩座彼此對峙的"軍團山"。誰也沒有想到,這場決戰竟會如此驚心動魄。

除了布陣之外,亞曆山大還做出了一個關鍵性的決策——在加缪拉平原的東北方向設下了一支伏兵。他挑選了最精銳的騎兵馬其頓親衛隊負責這一任務。亞曆山大希望在戰局平衡或者逆轉之時,指揮這支伏兵發動突襲,從側翼或者後方給予波斯軍隊緻命一擊。

就在雙方軍隊開始醞釀決戰之際,一個振奮馬其頓軍心的好消息傳來——在希臘本土,馬其頓王國的叛亂餘黨已經被全部平定。亞曆山大如獲重釋,他立刻向軍隊傳達這一利好,并再次号召衆将士要為馬其頓的威名而戰。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雙方的最後部署完成後,加缪拉的戰場陷入了一種詭異的甯靜。所有軍士都屏氣凝神,靜待亞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兩位親自統帥的号令。這一刻終于來臨,雙方陣型開始緩緩移動,逐漸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戰火一觸即發...

高加米拉激戰正酣,亞曆山大神擋殺機

雙方陣型開始緩緩逼近,戰争的号角終于被吹響。首先發難的是波斯方陣營,大流士三世指令那些銳利的鐮刀戰車向馬其頓軍隊猛然沖鋒。

這些鐮刀戰車是波斯軍隊的殺手锏,戰車車輪上鋒利的刀鋒專為突破馬其頓軍陣線而設計。可是,亞曆山大早有防備,他指令弓箭手對車隊猛烈射擊,同時運用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戰術——讓重步兵沿斜線分列,為戰車開辟出縫隙,避免陣線被撕裂。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經過一番艱難周折,大流士的鐮刀戰車終于突破了馬其頓軍陣前線。就在波斯人喜獲滿堂之時,亞曆山大再次出其不意,他率領馬其頓親衛隊騎兵朝着車隊側翼發動了猛攻。在騎兵的夾擊下,鐮刀戰車無疑陷入了困境,一個個被擊毀或潰逃。

這場先手遭挫折之後,雙方軍隊的重步兵方陣終于彼此接近,随即展開了一場曠世大混戰。馬其頓軍隊雖然在人數上遠不及波斯,但憑借精銳的作戰素質和嚴密的方陣,加之亞曆山大出色的指揮,終于在艱難的拉鋸戰中占據了上風。

波斯軍隊的弓箭手不斷向馬其頓方陣射箭,但無法造成緻命威脅。相比之下,馬其頓軍隊的長矛和重甲精銳顯然更勝一籌。在雙方步兵緩慢推進的同時,騎兵部隊也在兩翼展開了決定性的沖鋒。

亞曆山大率領着馬其頓親衛隊騎兵發動了猛烈沖鋒,直撲波斯軍陣右翼。與此同時,大流士的彌散騎兵也對馬其頓軍陣左翼發起了攻勢。一時間,戰場上馬蹄鐵騎交加,塵土飛揚,雙方騎兵陣線在激烈的肉搏戰中多次交替占據優勢。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亞曆山大親自沖向波斯軍陣中央,試圖直搗大流士三世的老巢。然而,這一行動卻令他陷入了萬分危險的境地——他被包圍在波斯騎兵之中,隻剩下八名衛士相随。

亞曆山大如同一頭受傷的獅子,他在馬背上殺出重圍,往複沖殺。這一幕,令戰場上雙方将士無不心驚膽戰。就在亞曆山大孤軍奮戰之際,後方的馬其頓親衛騎兵發現了他的處境,立即給予大規模增援,終于解救了這位年輕的王者。

在親衛隊的掩護下,亞曆山大繼續向大流士的大營發起猛攻。這一次,波斯重騎兵終于不敵,潰不成軍,大流士三世也在混亂中逃離了戰場。波斯軍陣由此潰敗,馬其頓軍隊獲得了最終勝利。

馬其頓雄師東征,波斯帝國幾近瓦解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高加米拉之役,波斯方陣營遭受了徹底的潰敗。大流士三世狼狽逃離戰場後,馬其頓軍隊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亞曆山大并未就此止步,反而立刻着手東征波斯帝國的核心地區。

勝利帶來了更大勝利的希望,亞曆山大首先征服了整個叙利亞地區。随後,他在351年抵達了今天的黎巴嫩,順利攻占了重鎮泰爾城。緊接着,他又将軍隊開赴埃及,迅速占領了這片富庶的土地。

在埃及期間,亞曆山大謀略極為高明。他不僅恭請當地法老出任埃及總督,還前往西部的錫瓦阿曼神廟朝拜。亞曆山大成功取得了埃及人的擁戴,使得他的軍隊在這片肥沃的國度獲得了充足的糧草供應。

随後,亞曆山大繼續北上,于公元前331年抵達了今伊拉克地區。決定性的一役,就發生在這片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亞曆山大駐守古巴比倫城,展開了對波斯帝國中心地區的決戰準備。

世界曆史上的決定性戰役:高加米拉之戰,亞曆山大的天才戰役

這一次,大流士率領的是一支空前規模的大軍,足足達到63萬人之衆。雙方在古格伽美拉城附近遭遇,亞曆山大仍然運用了扁平方陣戰術抗衡波斯人的人海戰術。然而很快,馬其頓軍隊的陣型便被波斯人的騎兵沖擊所擊潰。

就在這危難時刻,亞曆山大再次展現了其絕妙的指揮才能。他親率馬其頓親衛騎兵猛烈沖擊波斯軍陣側翼,形成對大流士陣地的鉗形包圍。在騎兵的掩護下,馬其頓方陣迅速重整旗鼓,并将全軍壓力集中于大流士的指揮大營。

一場殊死搏鬥在古格伽美拉城下展開,雙方步兵和騎兵彼此糾纏,場面極為慘烈。最終,大流士被馬其頓騎兵殺傷,大營陷落,波斯軍隊潰不成軍。亞曆山大再一次戰勝了波斯帝國,幾乎奪取了波斯的全部中心地帶。

這一役之後,亞曆山大立即逼近波斯帝國心髒——蘇薩。蘇薩又叫堅固城,是波斯最後一塊根據地,也是王室重鎮。然而在馬其頓軍隊壓境之下,這裡亦未堅守多時便告失守。當亞曆山大的先鋒部隊踏入蘇薩時,這座曾經富麗堂皇的都城如今已是滿目瘡痍。

結尾

随着蘇薩的淪陷,波斯帝國幾乎已經土崩瓦解。亞曆山大接管了波斯皇室的大量财富,包括兩座宮殿和王室收藏品等,整個波斯帝國前所未有的昔日榮耀一夕之間歸于馬其頓王國。數百年來雄踞中東和地中海地區的波斯帝國,就此走向沒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