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銅礦短期受極端天氣及資源保護等擾動加劇 長期供給增...

作者:上海有色網

全球銅礦短期受極端天氣及資源保護等擾動加劇 長期供給增量和增速将逐漸下滑【SMM銅峰會】

在由上海有色網(SMM)和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4(第十九屆)SMM銅業大會暨銅産業博覽會——銅原料和消費發展論壇上,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分公司總經理董巧龍分享了銅精礦市場供需現狀。

全球銅礦短期受極端天氣及資源保護等擾動加劇 長期供給增...

第一部分:全球銅精礦市場

(一)全球銅礦資源

中國地質調查局2023年資料:全球銅礦儲量8.2億噸,資源量19.2億噸。

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2023年全球銅礦産能2825萬噸,同比增4.4%。

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2023年全球銅礦産量2236萬噸,同比增3.4%。

(二)全球銅礦山産能使用率趨勢長期向下的原因

全球銅礦短期受極端天氣及資源保護等擾動加劇 長期供給增...

全球礦山銅産量增速明顯低于礦山産能的增速,通過礦山産能使用率可以比較清晰觀察到。利潤率和意外幹擾因素隻能解釋礦山産能利用的階段性波動,根本原因有兩點:

1、全球優質銅礦資源越來越難找,特别2015年之後全球探獲的銅礦資源量極低,銅礦探明到産出的平均周期超過10年,可以預見2025年之後全球礦山産能的增量很有限。

2、全球銅礦平均品位自1998年以來趨勢向下特别明顯,可以充分解釋礦山産能使用率長期向下趨勢,也說明了全球銅礦資源逐漸枯竭的趨勢。

(三)海外銅礦主要增量

根據主要礦企的新增和擴産計劃,預計2024年海外銅礦産量增加78萬噸,其中智利和剛果金貢獻主要增量,分别增加35萬噸、26萬噸。2024年是全球的大選年,預計礦端會迎來衆多或政治、或環保、或勞工問題帶來的擾動。

(四)海外銅精礦幹擾增多

主要幹擾:

1、第一量子CobrePanama銅礦被判違憲停産,目前市場預期停産至24年中,影響約30萬噸産量。

2、英美資源下調2024年産量指引,宣布将其2024年的銅産量指導從原先的91-100萬噸下調至73-79萬噸,中值下調19.5萬噸。

3、嘉能可釋出報告稱,2023年銅、鎳、钴産量下降,并預警今年産量将進一步減少。2023年銅産量為101萬噸,較2022年下降5%,預計2024年銅産量将在95-101萬噸之間。

潛在幹擾:

2023年印尼礦産資源部允許銅和銅精礦陽極泥繼續出口,但印尼自由港在建Manyar冶煉廠若在2024年5月臨時豁免到期後無法續期,公司則可能累積大量銅精礦并被迫減産。據路透社報道,該冶煉廠預計2024年5月開始運作,達産需要5-6個月,如果公司在冶煉廠達産之前不被允許出口銅精礦,則需要将2024年礦石産量降低40%。

全球銅礦短期受極端天氣及資源保護等擾動加劇 長期供給增...

十大龍頭礦企2023年總産量增幅僅為1%,其中智利銅業、嘉能可、第一量子、波蘭礦業四大礦企産量的下滑成為拖累2023年全球銅礦産量增長的主因。以上十大銅礦企業2024年計劃産量來看,按規劃中值計算,其總量較2023年總量将減少2.9%。

(五)小結

短期來看,極端天氣以及資源保護等因素對全球銅礦擾動加劇;長期來看,随着存量項目增速下滑不斷顯現,疊加前期資本開支不足導緻增量難以延續。預計2024年全球銅礦産量為2276萬噸,增量約為40萬噸,增速為1.8%(2023年全球銅礦增量為74萬噸,增速為3.4%),全球銅礦供給增量和增速将逐漸下滑。

全球銅礦短期受極端天氣及資源保護等擾動加劇 長期供給增...

第二部分:中國銅精礦市場

(一)中國銅礦資源現狀

《中國礦産資源報告2023》:2022年大陸銅礦儲量4077萬噸,占全球總儲量5%。

大陸銅礦資源分布:西藏是大陸最大的銅礦分布區,占全國總儲量的31%;江西銅礦資源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19%;雲南銅礦資源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13%。

大陸銅礦資特點:大陸銅礦以中小型礦場居多,且貧礦多、富礦少,坑采礦多、露天礦少,使得大陸銅礦開采效率較低,成本較高。

(二)國内十大銅礦

其對多龍礦集區、巨龍銅礦以及玉龍銅礦等國内銅礦的儲量和産能進行了介紹。

(三)國内銅礦開發情況

中國主要地區2021-2025年礦山規劃中,不同地區銅礦增量呈現明顯的結構性變化。江西、雲南、安徽、黑龍江等地銅礦産量增量有限,但西藏地區銅礦産量增長潛力巨大。同時,通過市場等手段,優化礦産資源開發利用規模結構,限定最小銅礦的開采規模,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這表明中國未來銅礦的産量将向大型礦山集中。

(四)國内主要銅礦項目

近兩年中國銅礦新擴建項目主要有武山銅礦3期工程、城門山銅礦3期工程、西藏玉龍銅礦、西藏巨龍銅礦、和西藏朱諾銅礦。此外,預計2027年多龍銅礦投産後,最初産能設計将達到30萬噸,屆時國内“四條龍”—多龍、巨龍、玉龍、華泰龍銅礦産量有望達到120萬噸,将緩解國内銅精礦産量供應不足的問題。

(五)國内銅精礦産量

2023年國内銅礦山由于生産事故(2023年3月甲瑪銅礦因尾礦庫發生外溢險情被責令停産,于2023年12月15日逐漸恢複生産)、品位下降、環保政策導緻的停産增加,銅精礦産量同比出現明顯下降。2023年國内銅精礦産約為183萬噸,較2022年同比下降6.6%。

根據對主要礦山産量的測算,得出2023年西藏地區銅礦産量減少2.3萬噸,但2024年和2025年将分别增加7.0萬噸和10.6萬噸

預計2024年國内銅精礦産量将恢複增長至191萬噸,同比增長4.4%。

國内銅精礦市場小結分析

中國銅礦主要分布在大型冶煉企業旗下,如江西銅業、雲南銅業、銅陵有色、大冶有色、白銀有色、紫金礦業、西部礦業等冶煉企業旗下均有重要銅礦山。根據統計,2022年這些冶煉企業旗下國内礦山産量占中國銅礦總産量的比重為51.5%。同時,銅礦産量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其中2022年較2021年增加8.3萬噸,和2021年增量8.4萬噸基本持平。

從具體的企業來看,紫金礦業和西部礦業銅礦産量增量明顯,其他企業銅礦産量較為穩定。紫金礦業和西部礦業的銅礦的增量主要由西藏地區的驅龍銅礦和玉龍銅礦等貢獻,這也符合西藏地區“大力提升銅礦産能”的礦産資源規劃,整體認為國内銅精礦産量近兩年将保持穩定增長。

第三部分:中國銅産業變化

(一)銅産業分布

集銅礦采選、銅冶煉、銅加工于一身的江西銅業、銅陵有色分别位于江西省、安徽省。銅礦采選及銅冶煉環節代表企業紫金礦業、雲南銅業、大冶有色分别位于福建省、雲南省、湖北省。銅加工環節代表企業金田股份、海亮股份、博威合金等則集中在浙江省。

(二)新一輪冶煉産能擴張初步形成

2000-2023年中國冶煉産能由153萬噸擴大至1367萬噸,預計到2024年國内銅冶煉産能将超過1400萬噸。中國銅冶煉企業按照冶煉産能規模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為江西銅業和銅陵有色産能超過200萬噸;第二梯隊有雲南銅業、金川集團、大冶有色,銅冶煉年産能在100-150萬噸之間;第三梯隊代表有紫金礦業、南國銅業、白銀有色等冶煉年産能在100萬噸以下。

(三)國内銅精礦的采購力度加大

2023年,國内銅産能持續釋放,精銅産量持續高于曆史同期水準,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年國内精煉銅産量增加193萬噸至1299萬噸,同比增長17.4%;2024年國内新增粗煉産能41萬噸,但由于受到加工費大幅下行,國内冶煉廠可能出現減産,預計2024年國内銅精煉銅産量将增加約50萬噸至1350萬噸,同比增長3.8%。

據SMM測算2023-2025年中國銅粗煉産能年化增長率預計為10%,超越2014-2022年的5%粗煉産能增長率,随着粗煉産能的增加國内銅精礦采購難度增加,但建立産能投産時間存在被推遲的可能性。

(四)對海外銅精礦依賴度較高

一般在沒有大幅擴産情況下,銅冶煉企業産量基本與産能較為比對。近十年,大陸精煉銅産量由680萬噸迅速增長至1300萬噸,産能快速擴張加劇對銅精礦的争奪,而國内銅精礦産出增量有限,導緻大陸對海外銅精礦的依賴度超過75%。

(五)銅産業破局之策

面對TC低位運作,短期銅冶煉企業可以通過增加廢銅等原材料使用、增加長協、聯合減産等方式應對,不過減産行為或非長久之計。長期來看,産業鍊縱向或橫向延伸均為冶煉廠的長期破局之策。

全球銅礦短期受極端天氣及資源保護等擾動加劇 長期供給增...

(六)向上布局:加快海外項目建設

經過多年實踐,大陸企業“走出去”開發銅資源成果顯著,衆多項目紛紛建成投産,且仍有較大規模的在建和拟建項目在推進,對提高大陸銅資源保障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對紫金礦業——礦産銅突破百萬大關:2023年銅礦産量達到101萬噸,成為國内唯一礦産銅破百萬噸企業。海外項目主要包括:(1)塞爾維亞佩吉銅金礦和博爾銅礦,到2025年形成礦産銅30萬噸産能;(2)卡莫阿銅礦:一期、二期及改擴建項目都已完成,目前産能45萬噸,三期500萬噸/年選廠擴建及配套50萬噸/年銅冶煉廠預計2024年10月建成投産,屆時銅礦年産能将達到62萬噸。将成為全球第二大産銅礦山,年産銅80多萬噸。

洛陽钼業——銅資源龍頭企業:擁有銅資源金屬量3463萬金屬噸,2023年産量42萬噸,同比+51%。TFM混合礦目前累計擁有5條生産線,KFM始終保持穩産高産,預計2024年伴随TFM混合礦達産及KFM産能進一步釋放,銅産量有望達到60萬噸。

銅陵有色——有望跻身國内第三:2023年8月收購世界特大型銅礦-厄瓜多米拉多銅礦,目前一期滿産,年産銅12.1萬噸。二期項目2025年下半年投産,預計年産銅超14萬噸。米拉多銅礦滿産後,有望跻身全球前20大銅礦山,銅陵有色也将成為A股銅上市公司銅産量第三名。

(七)向下延伸:主動向高附加值産品擴産能

近幾年,銅下遊初級加工産業整體增速保持穩定,其中銅杆、銅闆帶、銅管、銅棒、銅箔産量占比依次為52%、12%、8%、5%、3%,部分品種如銅闆帶、銅箔增速較快。

總結

其預計2024年全球銅精礦産量2276萬噸,同比增1.8%。全球銅精礦需求量2286萬噸,同比增2.0%。供應短缺10萬噸,缺口較2023年擴大5萬噸。

►2002年大陸精煉銅産量163萬噸,居世界第二位,但自産銅精礦含銅量隻有56萬噸。經過20年的發展,大陸精煉銅産量達到1300萬噸,年平均增速為12%;自産銅精礦産量不足200萬噸,年均增速為6%。冶煉端與礦端增速嚴重不比對,需要大量進口銅精礦。

►今年随着海外礦山産量收縮,海外銅精礦供應趨緊,導緻TC價格回落至曆史低點,冶煉廠可能會增加檢修、推遲投産,以此來支撐加工費。冶煉廠減産的力度和持續時間還有待觀察,預計TC價格會在低位維持較長時間,年均值在30美元/噸附近。

》2024SMM第十九屆銅業大會暨銅産業博覽會專題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