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材料市場依然火熱,獨角獸哪家強?

作者:IT桔子

來源丨IT桔子

作者丨霍英賢

編輯丨吳梅梅

封面圖來源|Pexels

新材料,無疑是近兩年資本市場上熱度很高的投資主題之一。新材料是指具有優異性能和功能的材料,涵蓋了高性能結構材料、先進功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智能制造材料等多個領域,被視為硬科技時代的先導,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一個國家的科技競争能力。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演變的今天,新材料行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 2023 年一級市場整體信心不足,投資節奏整體放緩,但新材料産業依然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和吸引力,市場依然火熱。下面 IT 桔子為大家盤點 2023 年國内新材料行業在榜獨角獸情況。本文節選自《2023-2024 年中國新材料行業投融資分析報告》,投融資全貌資料分析将在 IT桔子公衆号繼續釋出,敬請關注。

新材料市場依然火熱,獨角獸哪家強?

據統計,2023 年新材料行業在榜獨角獸有 7 家,其中,2021 年有兩家企業上榜,2022 年有 3 家企業上榜,2023 年也有 2 家公司新晉上榜。

光羿科技憑借其在電緻變色技術領域的研發實力,于 2021 年 11 月登上新材料獨角獸榜單,也是國内最早上榜的新材料獨角獸企業。在估值方面,先導薄膜以 27.69 億美元的最新估值位居榜首。先導薄膜是先導集團下屬子公司,緻力于研發、生産、銷售和回收真空鍍膜用濺射靶材和蒸發材料。公司于 2017 年 7 月成立,當年 12 月獲得合肥産投天使輪投資,在 2022 年獲得 45 億元 B 輪投資後,晉升為獨角獸。在融資次數方面,同光股份和藍晶微生物分别以 8 輪融資的次數領先于其他獨角獸企業,顯示了其在資本市場的持續吸引力,同時這兩家企業也是 2023 年新晉的獨角獸企業。

  • 2023 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獨角獸案例分析

河北跑出的新材料獨角獸「同光股份」:同光股份,全稱河北同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河北保定高新區,近幾年迎來高速發展,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到成為國内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領域嶄露頭角的新晉獨角獸。自 2012 年成立以來,同光股份專注于碳化矽(SiC)材料的研發與生産,目前已完成 8 輪融資。公司的核心産品碳化矽晶片是一種新型半導體材料,在高頻、高效、耐高壓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随着國内對新興技術國産化替代需求的不斷增長,以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受到了産業鍊下遊客戶、産業資本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市場前景廣闊。2016 年,同光股份獲得了農發行全資子公司農發重點的獨家天使輪投資,為其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0 年 12 月,同光股份在一個月内連續完成了 A、B 輪融資,A 輪由國投創業和小米集團聯合投資,B 輪則由昆侖資本獨家投資。2021 年,同光股份的融資步伐更為緊湊,年内完成 4 次融資。1 月完成 C 輪融資,由 CPE 源峰領投,老股東昆侖資本跟投;5 月獲得 D 輪融資,浩瀾資本、北汽産投、雲晖資本等 6 家機構聯合投資;7 月再次獲得數億元 Pre-IPO 融資,紅馬資本、彙川産投、聯新資本等多家投資機構參與,老股東 CPE 源峰投資持續加碼。同年 12 月,保定本地的汽車巨頭長城汽車也加入投資行列,由長城汽車領投,鈞犀資本跟投。到了 2023 年 12 月,同光股份完成一筆 15 億元的超級融資。此次融資由深創投制造業轉型更新新材料基金、京津冀協同發展産業投資基金領投,保定高新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河北産投戰新産業發展中心聯合投資,投後估值達 75 億元,成功晉升為獨角獸企業。合成生物界的翹楚「藍晶微生物」:藍晶微生物(Bluepha)成立于 2016 年 10 月,是一家專注于合成生物技術的創新企業。公司緻力于開發和商業化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其中包括具有自主完全降解特性的 PHA 材料、緩解焦慮的功能飲料成分,以及補充人體代謝所需的新型益生菌。這些創新産品使得藍晶微生物能夠為消費品、醫療保健、農業環保和電子電氣等多個行業的企業客戶提供獨特的競争優勢。IT 桔子資料顯示,藍晶微生物自成立以來,已完成了 8 輪融資,披露的融資額累計超過 20 億元,投資方包括騰訊、高瓴等一衆頂級機構以及國家混改基金等國家隊。特别是 2021 年後,随着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投資熱潮興起,藍晶微生物加快了融資步伐,接連完成了三輪 B 系列融資,累計融資額達 15 億元,其中 B1 輪融資金額近 2 億元,B2 輪融資金額為 4.3 億元,B3 輪融資由元生資本和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混改基金)共同領投,金額為 8.7 億元。短時間内拿到多次數億元的融資,藍晶微生物妥妥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這一系列的融資成功,不僅為藍晶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援,也為其跨越從實驗室研發轉化到工業量産的「死亡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公司的研發基礎設施 Synbio OS(Synthetic Biology Operating System)将合成生物學的 DBTL 閉環從實驗室拓展到工業級别,顯著提升了技術開發和産品傳遞的效率。2023 年,藍晶微生物再次啟動 B4 輪融資,成功籌集逾 4 億元資金,由中平資本領投,江蘇黃海金融控股集團(黃海金控)跟投,明德資本擔任本次股權融資獨家财務顧問。投後估值達 75 億元,藍晶微生物晉升為獨角獸。雖然 2023 年國内一級市場投資總體放緩,但合成生物學整體熱度一直有增無減,作為合成生物賽道裡的明星企業,藍晶微生物未來可期。微信又雙改版了,如果不标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檔。還請點選星标,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新材料市場依然火熱,獨角獸哪家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