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應對特朗普退出北約,歐洲能順利建成集權管理的“歐洲軍”嗎?

作者:泰岱程碩

在美國11月5号大選結束前,特朗普魔咒始終會纏繞在歐盟各國上司人的頭腦裡。于是,最早由法國人提出來的建立統一的“歐洲軍”的想法再次進入人們的腦海。

上個世紀50年代初,法國率先提出組建歐洲防務共同體的倡議。1952年5月27日,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巴黎簽署《歐洲防務共同體條約》。但是,法國的行為觸怒了美國,美國認為這是歐洲打算脫離美國控制的試探。經過一系列政治較量,最終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成為歐洲防務的主導者,歐州的共同防務計劃受到重大挫敗。

冷戰結束以後,打敗了蘇聯的志得意滿的美國曾經短暫放松了對歐洲的控制,于是歐洲共同防務的計劃又蠢蠢欲動浮出水面。1989年,在德國總理科爾和法國總統密特朗的倡議下,法國與德國共同組建了法德混合旅。這支部隊包括法國第1師和德國第10裝甲師,總兵力6000人,總部設在德國的穆爾海姆。這支部隊成為歐洲建立的第一支快速反應部隊。

1991年12月,歐洲各國簽訂《歐洲聯盟條約》,将“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确定為歐盟三大支柱之一。在這一條約的基礎上,1993年歐洲國家以法德混合旅為基礎,組建了一支總兵力約5萬人的“歐洲軍團”。該軍團包括1個法德混合旅、1個西班牙旅、1個德國裝甲師、1個法國裝甲師、1個比利時機械化師,總部設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

2003年,歐盟國家開始打造所謂的“歐盟戰鬥群”。波蘭、烏克蘭與立陶宛組建了三方聯合部隊,瑞典、芬蘭和德國組建了三方聯合部隊。這種三方小規模聯合部隊,每支兵力約1500人,歐盟計劃建立18支這樣的部隊。

2017年4月11日,歐盟在芬蘭赫爾辛基組建了歐盟網絡資訊戰中心,由法國、德國、波蘭、瑞典、芬蘭、立陶宛等國各派10名人員組成,每年預算150萬歐元,主要負責研究如何應對網絡攻擊、虛假宣傳等。

2017年6月,歐盟委員會副主席于爾基·卡泰甯在布魯塞爾宣布,歐盟将正式設立總額高達55億歐元的歐洲防務基金,用于協調、補充和擴大成員國的防務研發投資,以及國防裝置與技術采購。本月,歐盟委員會準許組建軍事計劃與執行能力總部,隸屬于歐盟軍事參謀部,編制25名參謀人員,接受歐盟軍事參謀部主任上司。同月,歐洲戰術空運中心在西班牙薩拉戈薩成立,将強化歐盟成員國在空運方面的訓練合作,以及提升成員國的空運能力。

2017年12月,歐盟25個成員國簽署防務領域“永久結構性合作”聯合協定,初步開展了17個防務合作項目。

2018年6月25日,法國、德國、比利時、英國、丹麥、荷蘭、愛沙尼亞、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9國的國防部長在比利時簽訂了“歐洲幹預倡議”意向書,承諾建立一支聯合軍事幹預部隊,以應對歐洲地區可能出現的危機,并能夠在爆發沖突時快速派出部隊及時幹預,這是最接近“歐洲軍隊”的軍事力量。

2018年11月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法國凡爾登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年紀念活動時再次提出,要建立歐洲人自己的軍隊——“歐洲軍”。馬克龍說:除非我們決定建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否則就不能保衛歐洲安全。我們需要能夠保護自己的歐洲,不是依靠美國,而是能有更多自主權。

對于馬克龍的提議,美俄表态大不一樣。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馬克龍的提議十分傷人。特朗普認為,美國給北約補貼了很多錢,而法國國防支出沒有達到應有的份額,法國應該馬上把錢先給足了再說别的事情。俄羅斯總統普京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此表示了解,他說:歐洲是一個強大的經濟聯合體,很自然,歐洲想要獨立自主,也想要有防務安全的自主權。俄羅斯是在隔岸觀火,看美國與鬧獨立情緒的歐洲的看法。

作為歐盟核心成員國,德國也對“歐洲軍”的建議憂心忡忡。2018年年5月,德國總理默克爾明确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德國不會參與建設一支“歐洲軍”,德國将保持與北約成員國的合作。顯然,法德這對歐洲經濟“雙引擎”,在歐洲防務合作上各有各的打算。

為應對特朗普退出北約,歐洲能順利建成集權管理的“歐洲軍”嗎?

法國欲借歐洲平台鞏固自己的硬實力,把對外幹預作為歐洲安全防務的重要名額。德國則希望利用歐盟範圍内的機制建設,從歐洲一體化角度推進歐洲防務合作。法德關于“歐洲軍”的争端,反映了歐洲各國在軍隊主導權上的争奪,影響了歐盟統一管理的能力。

當俄烏沖突爆發以後,歐洲的所謂聯合軍事幹預部隊并未起到任何應對突發事件的作用。真正應對俄烏戰争危機的還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歐洲試圖實作防務一體化的行動基本上是失敗的。

但歐盟試圖組建統一的“歐洲軍”的白日夢一直還在做。據路透社披露,歐盟有一份28頁機密的檔案外洩,這份标注日期為2021年11月9日的戰略草案檔案說:歐盟正考慮在2025年前建立一支多達5000人的聯合部隊——“歐盟快速部署部隊”,以幹預各種危機,并擺脫對美國軍事力量的依賴。

為應對特朗普退出北約,歐洲能順利建成集權管理的“歐洲軍”嗎?

今年十分特殊,俄烏戰争還沒有結束,歐盟相關國家軍隊是否下場援助烏克蘭,如何下場,是擺在歐盟各國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于是,組建統一的“歐洲軍”的建議再次引發大家的聯想。

最近,歐盟的防務專家針對“歐洲軍”能否建立起來,提出了比較詳盡的解釋,我們作為圍觀者不妨一聽。

“歐洲軍”被定義為歐洲的武裝部隊,與美國的武裝部隊類似。美國的武裝部隊中每個人都說同一種語言,有一個政治上司層,白宮有一個總司令和一個指揮機構。但在歐洲,缺乏這些具有統一性的東西,是以組建這樣的“歐洲軍”并不容易。

歐洲沒有一個單一的政治上司層,也沒有一個單一的武裝部隊總司令,而且語言統一問題是實際障礙。在“歐洲軍”總部,可以要求每個人都說英語或者其他某個國家的語言,但在部隊基層卻很難實作。比如,芬蘭軍人不會說葡萄牙語,挪威軍人不會說希臘語。

在武器裝備上,所有成員國的裝置非常多樣化,并且往往不能互換或相容。各國的軍工集團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往往不會采納其他國家的武器制造标準。目前在歐洲範圍内無法強制形成武器标準化生産,各成員國更願意繼續在本國範圍内購買自己軍隊使用的武器。

在部隊歸屬上,每一支部隊仍然是具體國家主權的一部分,沒有哪個成員國願意放棄對本國軍隊的管轄。

隻要上述三個基本問題得不到解決,歐洲就不可能能建立一支由單一上司機構管轄的歐洲武裝部隊。

至于歐盟洩密資訊中說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并不代表到時歐洲的武裝部隊誕生。因為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洲國家認識到除了依靠北約尤其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去打擊俄羅斯軍隊,歐盟的聯合軍隊将沒有任何對抗俄羅斯軍隊和展現風采的能力。

是以,為了不刺激俄羅斯上司人的神經,現在的歐盟國家很“謙虛”地把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定義為“該部隊将始終由歐洲成員國提供的部隊組成。這些将由歐盟指導。此外,這支快速反應部隊僅适用于非洲的危機管理和維和行動。它并不是為了保衛我們的邊境免受俄羅斯等國的侵害。”

說到底,雖然歐洲國家很想模仿美軍創造一支統一管理的“歐洲軍”,但是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戰場上的“窮兇極惡”的表現使歐洲各國的政客們普遍慫了,不敢再宣揚“歐洲軍”成立的目标之一是對抗俄羅斯。

目前歐盟各國的人們經常提到,今年唐納德·特朗普有可能再次擔任美國總統,美國對歐洲支援的不确定性越來越大。同時,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争也給歐洲各國造成巨大威脅。這些似乎推動歐洲國家必須在防務問題上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管理的軍隊。

但很可能建立一支獨立于美國的“歐洲軍”,仍然隻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目标。因為除了以上所有分析到的因素外,最大的困難在于沒有哪個國家願意給予“歐洲軍”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歐盟委員蒂埃裡·布雷頓主張為此撥款1000億美元。但歐盟大多數成員國都非常不願意。盡管烏克蘭爆發了戰争,但歐洲人民普遍沒有感到必須建立統一軍隊的緊迫性,需要選票的各國政客們隻能根據世界局勢走一步看一步,繼續緩慢地推進“歐洲軍”的建設。

為應對特朗普退出北約,歐洲能順利建成集權管理的“歐洲軍”嗎?

綜合分析,歐盟尚不具備成為統一的政治組織的條件,對于各國武器的标準化整合遙遙無期,是以也就建立不了不受各國制約隻由歐盟集權上司的統一軍隊——“歐洲軍”。

換句話說,政治上一盤散沙的歐洲是中、美、俄喜聞樂見的組織形勢——歐洲不會形成一個徹底反華的聯盟,也就無法在經貿關系上與中國完全脫鈎,生意還可以繼續做;未來的歐洲既然不可能公開對抗俄羅斯,俄羅斯也就可以像笨狗熊摸進瓷器店,甩甩熊掌就能讓歐洲的掌櫃們膽戰心驚;也不可能脫離美國的軍事掌控,美國還可以繼續壓榨和收割可憐的歐洲各國的财富。

一個超越歐洲各國國家主權的由歐盟集權管理的統一的武器标準化的“歐洲軍”仍将是歐洲長期的夢想,歐洲曆史上從沒有過真正實作過大一統,也就不可能出現大一統的強大軍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