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韓系”在中國不流行了?

作者:胡華成
為什麼“韓系”在中國不流行了?

最近,《瞭望》釋出了一篇文章《韓系潰敗,南韓制造的真相是——》引發了網友的激烈讨論,也讓人們不得不問出一個問題,為啥中國越來越少看見“南韓元素”?

提起南韓,大家能夠想到什麼?

韓劇?電子産品?汽車?又或者是整容?泡菜?化妝品?

其實,以上的這六種,很多國人應該都不陌生。曾幾何時,國内到處都是南韓元素。

韓劇的爆火就是南韓打開中國市場的标志。南韓明星在國内的熱度甚至超過了國内的一線明星。年輕人也瘋狂崇拜他們,學習他們的穿着,留着明星的同款發型。國内甚至有衣服被稱為韓版服裝。當時,南韓的明星引領了國内的時尚潮流。

既然我們的年輕人受韓劇影響較大,那麼這些明星使用的三星手機,開的現代汽車等南韓元素也同樣在國内火起來。

三星不僅僅會通過韓劇讓大家認識,它還在國内搞了一檔非常火的綜藝節目《三星智力快車》,這是一代人的記憶。由于三星在技術上的優勢,再加上品牌優勢,三星一上來就走的是高端路線。在大家還在使用諾基亞的時代,如果誰買了一個三星旗艦手機,那就是有錢人,也是身份的象征。在使用者體驗上,三星絕對是那個時代的王者(iPhone 4出現之前)。

為什麼“韓系”在中國不流行了?

以現代汽車為代表的南韓汽車在國内走紅則是因為南韓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早,以前的汽車确實比我們國産的好。再加上現代汽車也算是外國汽車,就算在國内實作了量産,那也算是合資品牌,聽起來總感覺會比國産好一點。剛好它的定位又比B BA低了一點,這也給韓系車留下了一定的生存空間。

為什麼“韓系”在中國不流行了?

南韓化妝品的定位跟韓系車有一點像,在以前看來,它比國産化妝品要好,但是比奢侈品化妝品要次一點,它的存在可以滿足廣大的中産階級需求。

泡菜這種東西,雖然在國内的知名度挺高的,但是喜歡吃的人并不多,一直也沒能形成太大的産業。這個就不做過多讨論。

整容也是南韓的一大産業,對國内的影響也是蠻大的,國内的很多整容老闆都到南韓進修過,但是南韓資本并沒有真正在大陸的整容行業形成影響力,國内更多的是各個地方整容醫院的各自為戰而已。我們也同樣不做過多讨論。

為什麼“韓系”在中國不流行了?

為什麼南韓元素最近幾年很少看到了呢?

第一、政策因素。以前我們可以輕松看到很多南韓偶像劇,現在為啥一部也看不到了?難道是南韓的演員都不出演電視劇了嗎?并不是的,而是國内由于政策原因,很少從南韓引進電視劇,這也就讓人們對南韓的産品越來越陌生。

第二、産品定位問題。這個世界上最難賣的産品不是最貴的,也不是最便宜的,而是那種夾在中間的。南韓汽車和南韓化妝品恰恰都夾在了中間,在國内物資比較短缺的時候,南韓産品還是好賣的。可是一旦國産制造能力上來之後,首先淘汰的就是定位在中間的這些企業。那些真正的高端産品反而更難以被替代。

第三、創新不足。在iPhone 4出現之前,南韓三星絕對是智能機領域的領先者,它在系統流暢度以及手機功能方面都是其他手機很難企及的。可是在iPhone 4出現之後,直接在技術路線上對三星完成了超越,實作了絕殺。可問題是三星在之後的産品換代之中,并沒有太亮眼的功能出現,更是出現了爆炸等消息,這也加速了三星手機在國内的潰敗。

第四、營銷乏力。産品想要暢銷,不能一直靠韓劇,也不能靠創新,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你的營銷。可是韓系産品在營銷上并沒有出彩之處,消費者憑什麼買你呢?

第五、消費更新。以前買過韓系産品的,現在可能有了更好的生活,他們可能開的是B BA,又或者是國産新能源車,用的是華為或者蘋果手機,使用的是雅詩蘭黛或者是香奈兒。根本就沒有給南韓産品一點機會。

第六、國産崛起。國内工業基礎早就實作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我們生産的産品并不比南韓差,甚至還會優于南韓,價格可能還要比南韓的低,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選擇韓系産品了。

第七、韓系産品品牌溢價消失。現在國内消費者的視野得到了極大的開闊,他們發現使用南韓産品并沒有任何自豪感,甚至會給人一種山寨或者是雜牌的感覺,那麼人們自然也就不再用韓系産品了。

為什麼“韓系”在中國不流行了?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資本思維與新商業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隻有被颠覆出局的企業,現在所有的商業競争都會聚焦在“模式創新與資本運作”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闆,如果創新能力與資本思維短缺,注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沒有想象力,何來競争力;要想破局突圍,必須颠覆原有商業模式,重構新的商業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