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老虎得罪誰了:粟裕評華野六大頭等主力,為何把王縱排除在外

作者:有曆史

此事發生于1979年,粟裕撰寫回憶錄,由王希先幫助其執筆。王希先稱,粟裕在一篇回憶豫東戰役的文章中,提出了華野有六個主力縱隊的說法。

為什麼講罕見?粟裕為人和善,從不刻意搞親疏遠近。戰鬥力排名這種事,對縱隊司令們的威名有極大影響,甚至對解放後的軍事地位有影響。

六個頭等主力縱隊分别是:一縱、三縱、四縱、八縱、九縱、十縱。評出六大主力,對民間武評愛好者來說是個極富争議的話題。但因為排名者是粟裕,以他老人家的威信,自然不敢有人争議。我們得認,這就是華野十幾個主力縱隊的真實戰鬥力排名。

哪個縱隊最失落呢?無疑是名氣很大的王老虎縱隊:華野六縱。

這似乎與民間認知不太一緻,葉陶王、一四六一直并稱于世,一四皆在,為何六落選了呢?

一、是不是照顧面子

粟大将親自排名,我們固然得認,固然沒有争議,但從排名中也可窺見一些有意思的細節。比如,有沒有照顧面子的成分存在。

1979年距華野縱隊取消番号已過去30年,當年的縱隊司令、政委們都已走上很高上司崗位,有的甚至後來居上,和粟裕平起平坐了。這樣罕見的容易引發議論的縱隊排名,會不會受到縱隊司令們地位的影響呢?這正是探究曆史隐秘的有趣之處。

我們大緻看看各縱司令在1979年的職務和級别。

一縱司令兼政委葉飛,1979年由國務院交通部長改任海軍政委。

王老虎得罪誰了:粟裕評華野六大頭等主力,為何把王縱排除在外

三縱司令孫繼先,1979任全國政協委員,之前當過濟南軍區副司令、顧問。有人說首任司令何以祥,何的職務級别比孫繼先還低,這是各縱司令們一個特例,故爾以孫繼先作為三縱代表。

四縱司令陶勇已去世(1967年)。

八縱司令王建安,1979年任中紀委常委。

九縱司令許世友,1973年由南京調至廣州軍區任司令員,1979年在廣州任上指揮了邊境戰争。

十縱司令宋時輪,1979年是軍事科學院長,同時還是黨的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粟裕當時的職務有:黨的中央委員、人大常委、中央軍委常委、軍事科學院第一政委等。宋粟是軍科的搭檔,在一定程度上可視作與粟裕平起平坐。

六個頭等主力,十縱戰鬥力其實稍弱。

粟裕在評價中也說,一四縱善于野戰,三、八、九縱善于攻堅,十縱稍微弱一些。

但粟裕也說,頭等主力的依據不簡單是兵力多寡、戰果如何,而是“看它對戰役勝利所起的作用來衡量的。”

十縱成立時隻有兩個師,其他縱隊都是三個師,實力弱。但十縱打阻擊戰意志力極其強大,也非常有辦法。豫東戰役在桃林崗阻擊邱清泉兵團是這樣,淮海戰役徐東阻擊戰同樣是這樣,徐東阻擊戰與黑山、塔山并為解放戰争三大阻擊戰,其慘烈程度讓國民黨軍留下心理陰影。

攻堅、機動能力強的縱隊有很多,但把阻擊戰打到這個份上的,十縱是獨一份。

對十縱的評價要說一點人情也沒有那也不可能,但這個成分算不上多大,重要的還是看戰鬥力水準。

要說照顧面子,老二縱司令兼政委韋國清上将,在1979年時的權力和地位,比宋時輪更高。韋上将時任總政治部主任、軍常委、軍委副秘書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但當年二縱戰鬥力着實不行,粟裕也沒有違背實際情況把二縱評為頭等主力。

二、六大主力司令誰最可惜

粟裕大将說六大主力實力不相上下,又說十縱稍弱。其實也隐含了一些比較,縱隊和縱隊不可能完全實力相同。

比如我軍在評價國民黨軍五大主力時,也會有高下之分。一般來說都認為整編七十四師最強,第二檔是第五軍與十八軍,這是粟裕的評價。新一軍與新六軍,粟裕沒有接觸過,沒有評價。但從實際情況看,東北時期的新六軍似乎要比新一軍略強一些。

本節我們不說十縱,粟裕已給出清晰的對比。

王老虎得罪誰了:粟裕評華野六大頭等主力,為何把王縱排除在外

其餘五個縱隊,實力特點各自如何呢?粟裕對誰最鐘意呢?

筆者不揣冒昧地說,大概是一縱或四縱。

先做排除法。首先排除的是九縱。九縱特點比較鮮明,兩任司令許世友、聶鳳智都是人中之傑,指揮作戰非常厲害,有自己的特點。

粟裕點評,三、八、九縱都善于攻堅,但沒有說他們是否善于機動野戰。他們那麼級别國的進階上司,沒有說基本就相當于不強。摔電話事件就是直接例證,許司令并不是很了解機動誘敵的意義。豫東戰役末段拒絕南調打徐州,也是這樣的道理。攻堅死戰,這是許司令的強項,也是舒适區,不太能走得出來。

前一篇文章我們分析過華野各縱隊參謀長的情況,九縱的情況比較特殊,許世友任司令時,聶鳳智當參謀長,但隻當了4個月,聶鳳智升任司令後,九縱再未配參謀長,連副司令都沒有。解放戰争越到後勤,參謀長地位作用越突出。背後的規律是什麼呢?

軍兵種越來越健全,多種戰術協同更加重要,作戰指揮越來越向國際靠攏,變指揮官個人指揮為團隊指揮,這樣反應更準确、情況判斷更正确、指揮作戰和平時訓練能更加有機地融合、多兵種協同能做得更好,以指揮官一人為核心的時代正在慢慢遠去。

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大潮不可阻擋,反映到部隊人事關系上,就是參謀長越來越重要。

粟裕自己看得是很清楚的,他不斷提拔具備參謀長才能的張震,把華野司令部打造成一個真正的作戰指揮機構而非大管家。但他在推動各縱隊正規化建設上用力卻不是很多,隻對一些重點縱隊、好推動工作的縱隊做了些調整,山東八路軍系統出身的三、八、九縱沒有動什麼刀子。九縱沒有參謀長,連面上的工作都不願意應付一下。

是以要說排除,我們把九縱放在第一個。

八縱特點不是很明顯,論攻堅能力和三縱大概是一個水準面。八縱突出特點是傲氣,許司令傲是有選擇性地傲,不會不管不顧,該給的尊重必須給,隻要陳毅一說話,許司令一百個服氣。王建安略有不同,魯南戰役這邊廂打棗莊打得正急,王建安說把魯中軍區部隊(八縱前身)調走就調走,連說都不說一聲,極不把前指放在眼裡。

三縱進行過主官大換血,孫繼先在許、王面前都是小字輩,在粟裕面前沒有傲的資本。不論收拾還是重視,都輪不到三縱,就不說了。

一縱葉飛相對來說是最完美的一位,葉陶王三大虎将,隻有葉飛在1949年2月當上兵團司令,55大授銜榮膺上将,雖有金門失利,并未影響建國後職務一路高升,結局相當圓滿。

最可惜的當屬四縱陶勇。

一方面是結局不好,去世過早。華野的縱隊司令們性格各有千秋,陶勇、王建安屬于較暴躁者,但王建安不斷被敲打,陳老總和主席都不同程度地提醒過,後來王建的傲氣收斂很多。十年期間亦沒有生命危險。

陶勇性格剛烈,一直受粟裕庇佑,這方面吃虧少,不懂得與世間難妥協之事進行妥協,最後造成人生悲劇,令人無比痛惜。

另一方面是軍事上沒有突出重圍。

縱隊司令有兩次突圍機會。一次是1949年2月華野改編為三野,抓住那次機會走上兵團司令位置,1955年就是鐵打的上将軍銜。遺憾的是陶勇錯失大好機會,葉陶王三位虎将,隻有葉飛跻身四大兵團司令,一部分原因确實是陶、王兩位資曆較淺,比不過陳士榘、王建安和宋時輪,另一部分原因,是不是粟裕過分謙抑,不願把太多華中新四軍出身的将領擢到高位呢?

另一次機會是抗美援朝。如果打的好表現突出,陶勇也有可能像韓先楚一樣由兵團副司令再進一步。隻可惜,陶勇一方面對宋時輪絕對尊重,不會像旋風司令一樣敢于對鄧華提出異議,也沒有争取到太多獨立指揮戰役的機會。雖然也有帶隊殲滅北極熊團的戰績,終歸動靜不是很大,沒有抓住最後機會。

1952年職務是55年評銜的重要參考,陶勇1952年11月被任命為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如果放到現在,其位置并不亞于兵團司令。可惜當時仍以陸軍為主,陶勇差了最後一點火候,勳位定格在了副兵團級。

三、六縱兩頭冒尖

六縱在華野諸縱隊中最有明星氣質,與整編七十四師的恩怨,漣水吃大虧,孟良崮得報大仇擊斃敵師長,頗有幾分傳奇性質。

正因這份明星氣質,其戰鬥力水準被坊間誇的虛高了。

相比一縱、四縱較為全面的能力,六縱其實有很多短闆。我們試列幾條如下:

1.獨當一面能力不強。七月分兵一、四縱出魯南,六縱一直被粟裕留在身邊。曆來幼子守竈,為何?幼子不如長子能力強,最簡單不過的道理。

2.關鍵時刻欠缺臨門一腳。萊蕪戰役,六縱受領重任,圍攻口鎮。此處是粟裕口袋大陣的底部,擔負着包圍全部國民黨軍的重要任務。但六縱遲遲沒能攻下,鎮内隻有一個團的敵人據守,而且是二流貨色。何者?攻堅、爆破能力有嚴重短闆,連從中原過來、以裝備差而聞名的皮定均都看不下去。

3.指揮員應變能力。王老虎名不虛傳,妥妥一員虎将。單論個人勇猛作風,王必成将軍在華野不遜任何人,也就陶勇能和他一較高低。但到縱隊司令位置上,能力要求更高,不隻要求不怕死敢拼敢打,更要求沉穩睿智,善于動腦子。

王老虎得罪誰了:粟裕評華野六大頭等主力,為何把王縱排除在外

後來79年邊境有事,臨時把王必成和楊得志對調,東西兩線放了楊、許兩位七旬老将,楊許二位當時身體都已衰邁,楊得志還沒全面開打就舊病發作,許司令身體也已無法支撐高強度作戰,然中央仍有此授。可見大将臨陣,鎮場子、穩軍心比勇猛善戰更重要。

宋時輪固然犯了很多頂牛的意氣之争,但打濟南時仍讓他指揮一個攻擊集團,擔當方面之任。入朝也讓他獨立帶隊,指揮一個大兵團。性格或許有短闆,從能力上講應付大場面應該問題不大。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粟大将評判六大主力,或許有那麼一點點照顧情面的因素,但客觀性準确性不需懷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