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錦輝:“新質生産力”時代來臨,澳門高等教育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作者:粵港澳觀察
高錦輝:“新質生産力”時代來臨,澳門高等教育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高錦輝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立法會議員 澳門培正中學校長

政府工作報告釋放重要教育政策,為科教興國戰略提供堅實的支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多項重要教育政策信号,包括提及要繼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量質發展的基礎支撐”,與二十大報告一脈相承,充分展現了對教育、科技、人才統籌推進的重視,以及對高品質發展的強調。以下是我認為的一些關鍵點:

(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一體部署實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二)高品質發展作為教育的生命線:強調高品質發展是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關注育人品質本身,展現了教育強國應有的特征。

(三)大力發展數字教育: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教育是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提供更加優質教育的重要平台。

(四)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有力支撐。

高錦輝:“新質生産力”時代來臨,澳門高等教育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五)加強高品質教育體系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推進大中國小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深化“雙減”,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

(六)加快推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産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強智慧财産權保護,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舉措。

(七)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進高水準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設,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八)預計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170萬人: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

這些政策信号和變化展現了大陸對于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重視,以及通過教育現代化推動國家整體發展的堅定決心。同時,報告中對數字教育的特别強調,顯示了中國在教育領域緊跟數字化轉型的步伐,緻力于利用新技術提升教育品質和效率。

此外,澳門的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必須善用自身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與大灣區各城市加強教育合作,特别在創科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為國家高速發展提供優質人才,配合科教興國戰略和教育強國的建設目标。

高錦輝:“新質生産力”時代來臨,澳門高等教育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高校應以高品質發展為核心,全面推進教育改革和科技創新

新時代下,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教育改革、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愈發凸顯。高校應當積極回應國家的科教興國戰略,以高品質發展為核心,全面推進教育改革和科技創新,培養适應新質生産力的高素質人才。

重視“新質生産力”的培養,即以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态為核心的生産力,涵蓋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和電子資訊等多個領域。教育系統應在建構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和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

首先,高校需要将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統籌考慮,形成協同效應,以科教興國戰略為指導,推動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礎上,追求教育的高品質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加強基礎研究與創新是提升高校科研水準的關鍵,促進高校在國家教育改革和創新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為國家的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為此,高校需要:

(一)鼓勵原始創新:支援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究,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二)促進成果轉化:與企業緊密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的應用和産業化。

(三)深化産學研用結合:加強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提升教育與産業的協同效應。

(四)優化人才政策:吸引和培養高水準人才,特别是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五)擴大國際合作: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國際視野,參與國際競争與合作。

(六)注重教育公平:改善農村及邊遠地區的教育條件,確定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到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八)改革教育評價體系: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優化激勵機制。

高校應依據國家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制定具體措施,確定教育發展與國家戰略同步,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高錦輝:“新質生産力”時代來臨,澳門高等教育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新質生産力”為本澳教育實作高品質發展指明方向

去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及“新質生産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更加将這個重大概念,寫入年度十大工作之首,充分展現中央重視程度,也為本澳教育實作高品質發展指明方向。“新質生産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為生産力增添科技内涵,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的先進生産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征,其起點在“新”,關鍵在于“質”,落腳點在“生産力”。

随着《澳門理工大學法律制度》及《澳門旅遊大學法律制度》的生效,澳門高等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公立高等院校人員不再計入公務員額度,使得澳門高校能夠根據各自的發展需求和财務狀況,更加靈活地進行資源配置和人才聘任。通過提供更大的自主性,不僅有助于提升教育品質,還能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滿足教學與研究的需求,激發學術研究的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進而推動高等教育的全面發展,培養能夠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創新人才,為澳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面對國家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時代要求,澳門教育界及高校肩負重任,亟需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行動以培養契合國家發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同時充分預估并克服可能出現的挑戰。首要任務是建構人才自主培養體系,通過深入教育改革,重新審視并調整現有教育模式,尤其是面向新興科技領域,如人工智能、跨學科課程等領域進行創新更新,確定培養出能夠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

同時,澳門高校應大力加強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水準科研創新能力建設,鼓勵自主研發,提升自主創新實力。通過積極促進産學研用緊密結合,搭建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橋梁,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速度和效率,推動科技産業快速發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拓寬國際視野同樣至關重要。澳門教育界應積極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提升學生的全球競争力,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實踐經驗,助力澳門教育現代化程序。在積極回應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澳門高校要加強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融入國家整體發展布局,同時積極推動教育現代化,與國家“兩會”提出的教育科技創新和區域協調發展方針保持一緻。

然而,在推進上述各項舉措的過程中,澳門教育界及高校或将面臨一系列挑戰。如受限于澳門地域狹小,辦學空間的拓展可能成為制約高校進一步壯大的瓶頸;如何有效調配有限的教育資源,實作高等教育的均衡、可持續發展,亦是一大考驗。

另外,目前人才培養結構和品質能否準确比對澳門乃至國家多元化經濟發展需求尚待時間去考驗;科研成果向市場應用轉化的機制有待完善,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和争取更多政策扶持。并且,在擴大教育規模的同時,如何保證并提升教育品質,使之與世界先進水準接軌,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教育是長期耕耘的工作,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實踐。澳門教育界及高校在回應國家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道路上,既要胸懷全域,積極規劃和實施符合時代需求的戰略性行動,也要冷靜審慎,提前預測并有效解決前進過程中的種種困難,進而確定澳門及國家的人才培養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

高校需明确自身戰略定位,培養新質生産力發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澳門的公私立高校面臨着雙重機遇和挑戰。首先,高等教育普及化,使高校得以吸引來自各地的優秀學子,增強了學術交流活力和國際知名度。同時,社會對多元技能和專業人才的需求增長,促使高校靈活調整課程設定,提升教育品質。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央支援和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高校參與國家級和區域級科研合作的機會增多,科研能力和成果轉化率得到提升。同時澳門特區政府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支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改善基礎設施,并增加科研投入,為高校創造了優越的發展環境。如2020年12月釋出的《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已明确規劃了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為未來的教育藍圖提供了清晰指引。本屆政府積極推動澳門高等教育發展,在高等教育規模、科研水準、産學研合作等方面均有明顯進步,高等院校的國際排名更穩步上升,并擁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一個國家野外觀測點,澳門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然而,挑戰也同樣明顯。随着教育普及化,競争壓力加劇,尤其是在優質人才師資、優質生源和優質科研項目方面。如何在有限的教育資源條件下,兼顧教育規模擴充與教育品質保持,避免資源稀釋,是擺在所有高校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此外,要在衆多高校中獨樹一幟,打造鮮明的品牌形象和特色教育,高校需要不斷創新課程設計、教學方式和校園文化,培養出能夠順應新質生産力發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為應對挑戰和抓住機遇,澳門高校需要明确自身戰略定位,依托既有優勢,瞄準前沿科技、服務業、文化創意産業等領域,甚至深入挖掘本土特色,如旅遊業和博彩業相關管理研究。通過加強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的建設,打造出具有核心競争力的教學與研究領域,如澳門大學在智慧城市物聯網、微電子、中醫藥方面的卓越成就,澳門科技大學在太空科學和中醫藥的優勢,以及澳門理工大學和澳門旅遊大學的特色學科均具有國際競争力,理應加以發揮。

在具體實踐上,澳門高校要積極推動産學研合作,加強與産業界的深度融合,例如澳門大學在智慧城市和物聯網技術方面與業界緊密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走向市場,有力促進了澳門經濟适度多元發展。此外,澳門高等教育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規劃,通過資源分享、合作研發等形式,提升了高校的國際影響力,也為澳門青年提供了廣闊的就業與學習平台。

為了培養适應全球化、科技創新環境的高素質人才,澳門特區通過優化教育資源、強化特色學科建設以及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式,積極回應高等教育普及化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通過立法改革賦予高校更多自主權,以及在産學研深度融合和區域合作上的不懈努力,澳門高等教育品質正穩步提升,未來在全球高等教育舞台上将展現出更強的競争實力與影響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