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震: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培育澳門科技産業

作者:粵港澳觀察
雷震: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培育澳門科技産業

雷震 澳門納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政府工作報告,為澳門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信号,不僅展現了國家的新思路和新舉措,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明确指引。

首先,新質生産力被列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這一點充分表明了國家對于創新和技術發展的重視。新質生産力,主要指的是以高科技、綠色能源、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和業态。這一政策的提出,無疑将推動大陸産業結構的優化更新,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這是大陸進一步開放市場、吸引外資的重要舉措。這一政策的實施,将有助于提高大陸制造業的競争力,吸引更多國際企業投資中國。同時,這也将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有助于大陸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鍊,提升國際合作水準。

再次,對于港澳工作,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強調一貫堅持的全面準确、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外,今年特别提到“支援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無疑為港澳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有利于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上述政府工作報告釋放的政策信号,無論是對新質生産力的重視,還是對制造業開放和港澳工作的指導,都展現了中央的前瞻性和決策智慧,也為澳門未來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大灣區新質生産力發展,為澳門提供了寶貴經驗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排頭兵,在發展新質生産力方面存在諸多優勢,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粵港澳大灣區同時擁有廣東、澳門、香港三地的科創要素,三地各具特色,通過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赢,能夠協同推進生産力水準的飛速發展。例如,香港擁有國際化的金融和法律服務,澳門則在旅遊博彩業和葡語國家服務平台上有獨特優勢,而廣東則在制造業基礎和市場容量上占據領先地位。

雷震: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培育澳門科技産業

其次,粵港澳大灣區是資金、資訊、技術、人才等高端生産要素的“集聚高地”,包括多所國際化高水準大學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衆多的國内頭部金融機構、完備的産業體系、雄厚的制造業基礎,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再者,大灣區擁有多個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如半導體與內建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等,同時擁有大量國家級和省級的創新載體,為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近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憑借其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集聚以及政策支援,不僅在科技創新能力上取得了顯著成就,而且在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對于澳門而言,在“一國兩制”和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廣闊背景下,澳門可以發揮自己的國際化平台優勢,吸引更多國際創新高端人才、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與大灣區内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主動對接灣區建設,更好地利用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資源,促進本地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新材料産業,澳門科技産業發展的新引擎

澳門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城市,不僅擁有充裕的資金和高水準的高校科研實力,而且具備了與國際接軌的平台和視野。這些優勢為澳門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然而,澳門地域空間資源有限,這要求我們必須精準選擇适合本地實際特點的科技産業作為發展方向。

首先,在衆多科技産業中,新材料産業因其占地少、技術和資金密集的特點,成為了澳門發展的理想選擇。新材料不僅是衆多産業和應用領域的上遊基礎,而且應用面非常寬廣,市場規模巨大。澳門若能在此領域深耕細作,将極大地促進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其次,新材料産業的發展具備基礎性、先導性和帶動性三大特點。澳門若能在新材料領域取得突破,不僅能帶動下遊傳統産業的更新,還能幫助澳門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的發展,為灣區的科技創新貢獻力量。例如,新材料的應用可以推動制造業、電子資訊産業等領域的技術革新,進而提升整個區域的競争力。

雷震: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培育澳門科技産業

澳門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通過發揮其在資金、科研和國際化平台方面的獨特優勢,澳門有望在新材料産業領域取得突破,為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而實作澳門在新材料産業的突破發展,首要的政策是加大研發投入,鼓勵高校和研究機構與企業合作,推動科研成果的産業化。其次,建立健全的産業支援體系至關重要。這包括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政策上,澳門應出台更多激勵措施,如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以吸引和保留優秀的企業和人才;資金上,除了政府的直接投入,還應吸引私人資本和風險投資,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環境;人才是産業發展的關鍵,澳門需要通過教育和教育訓練項目,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新材料專家。最後,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協同創新是實作澳門新材料産業發展的關鍵。大灣區内的城市各有特色,互補性強。澳門應利用自身國際化的優勢,與其他城市共享資源,共同打造一個互補互利的科技創新生态圈。

澳門發展新質生産力,挑戰中蘊含機遇

澳門作為一個微型經濟體,其土地空間的限制是不容忽視的挑戰。有限的土地資源意味着在産業發展上的空間受限,這對于需要大量土地支援的科技産業化尤為不利。此外,澳門長期以來依賴博彩業作為經濟支柱,形成了“一業獨大”的局面,導緻經濟結構單一。這種單一的經濟結構使得澳門在科技産業化方面的基礎相對薄弱,缺乏多元化的産業支撐,這對于培育新質生産力構成了挑戰。

澳門要想在挑戰中抓住機遇,推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就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努力,包括持續推進“澳門研發+橫琴轉化”新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是利用澳門的研發優勢,結合橫琴的土地和資源優勢,通過與内地的合作來延長産業鍊條,拓展發展空間。這種合作不僅能夠為澳門帶來新的産業發展機遇,還能夠打造澳門産業适度多元發展的新引擎,進而為新質生産力的成長提供土壤。

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于重點科技企業的财政扶持和配套支援。這包括提供資金援助、稅收優惠、人才引入政策以及市場拓展服務等全方位的支援。特别是對于那些具有一定标杆帶頭作用和示範引領作用的重點科技企業,政府的支援可以增強這些企業的發展動力,同時也能夠激勵更多澳門青年投身于科技創新和創業之中,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信心和機會。

盡管,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道路上面臨諸多挑戰,但隻要采取恰當的對策,就能夠将這些挑戰轉化為機遇。在未來的發展中,通過與内地的深入合作,以及政府對科技創新的大力支援,澳門有望實作産業結構的優化更新,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平台,最終實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打造“人才儲水池”,為新質生産力提供智力支援

澳門正推進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在此過程中,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提升整體人才水準,成為了澳門政府、社會各界及教育界共同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澳門現有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國際化高水準大學,并建成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可以說澳門并不缺少高層次人才,真正的挑戰是如何為澳門培養出來的高端人才和海外學成歸來的澳門青年提供對口的就業機會,讓他們留在澳門、為澳門新質生産力發展出力。為此,政府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培育具備基礎性、先導性和帶動性的澳門科技産業,例如新材料産業,這樣的産業不僅能夠推動下遊産業的多領域發展,還能極大促進澳門青年的就業。

在提升整體人才水準的過程中,澳門政府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加大對于科技人才引進和支援力度,并建立穩定的财政投入機制;教育界的作用同樣重要,應根據澳門産業多元化發展的需求開設相應課程,重點培養科技創新産業所需人才。這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目前的需求,更是為了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教育界的改革和創新,将直接影響到澳門人才的培養品質和層次;企業也應當積極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與高校的合作,提供實習實訓機會,增強其職業競争力。我們期待在澳門政府、社會各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打造一個“人才儲水池”,為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