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要迷信小麥高産品種,因為,不抗災的品種一定會“打敗仗”

作者:北方農村網

迷信小麥品種高産,總要遭受減産的結局。

就像江邊自殺的項羽一樣,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失敗者”,怎麼可以和劉邦相比呢?

軍人打仗,第一要素是先確定不失敗。 退一步講,偶爾的失敗要損失小;再退一步講,不可避免的失敗也要最大程度地保持“有生力量”。

要像三國時代的趙雲那樣。

要像“四渡赤水”的紅軍那樣。

一、目前的小麥品種,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浮躁

小麥育種人也好,小麥種子的種業公司也好,以及種子業務員和經銷商,很多都是“急功近利”地浮躁不安。

最簡單、最直接、最快的獲利方式,就是吹噓高産——“張三”一個高産紀錄,“李四”幾個高産紀錄,簡單粗暴,看似“有效”。于是乎,更多的人跟風、模仿。

但是,抗災能力差的小麥品種,減産的風險每一年都危機四伏,如何“對得起”種植戶呢?

二、小麥品種的推廣區域越大,減産風險越大

不要說一個省的小麥生态差異巨大,就是一個縣的“小氣候”也不一樣,甚至一個鄉鎮的土質和水利條件也不一樣。

是以說,推廣區域越大的小麥品種,減産風險越大。

比如,一個小麥品種如何面對黏土地、沙壤土、次生鹽堿地呢?

三、針對不同的區域,重視小麥品種的“抗減産能力”

1)長江中下遊麥區,品種抗赤黴病是第一要求。

2)黃淮南片麥區,品種抗耐“枯白穗”(抗耐根莖腐爛)和抗“雙鏽”。畝成穗少一些、籽粒大一些。

3)黃淮北片麥區,品種抗耐“枯白穗”(抗耐根莖腐爛)和抗“雙鏽”,同時要抗旱、抗凍。畝成穗必須很多。

任何麥區,小麥品種的根系發達和抗倒伏能力都是“基本要求”。

其中抗倒伏能力千萬不要“走火入魔”:不要迷信矮稈、不要迷信硬稈(稭稈脆,容易莖折和“麥穗掉頭”),一定要重視稭稈彈性和“穗下節長”。#小麥真科技##農業真科技#

不要迷信小麥高産品種,因為,不抗災的品種一定會“打敗仗”
不要迷信小麥高産品種,因為,不抗災的品種一定會“打敗仗”
不要迷信小麥高産品種,因為,不抗災的品種一定會“打敗仗”
不要迷信小麥高産品種,因為,不抗災的品種一定會“打敗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