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作者:線思集

導語

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命脈,而澱粉則是糧食中給予人類能量的關鍵成分。

2021年,中國科學家首次實作了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合成,這個技術的出現将大大提升澱粉的生産效率,有望解決全球饑荒和糧食短缺問題,為人類文明的延續提供新的保障。

2021年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青島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獲得了第十七屆自然科學獎特等獎,以表彰他們在“微生物二氧化碳轉澱粉及其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的傑出貢獻。

這也是第一次有生物領域的科研項目獲得自然科學獎的最高獎項,這也反映出大陸在生物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一、 二氧化碳轉變為澱粉。

澱粉是植物體内的一種高分子糖類化合物,也是植物體内的儲能物質。

植物體能夠将光能轉換成化學能,然後再轉化為生物合成物質,其中就有澱粉,這是植物體能量的關鍵組成成分。

澱粉能夠為人體提供大量的能量,同時澱粉還是人體所必需的主要能量來源,人體攝入澱粉後能夠在身體中消耗并轉化能量,這樣能夠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能量支援。

同時植物體還能夠利用澱粉為自己提供能量,這樣植物體就能夠在夜晚或者能量不足的時候,進行澱粉的分解以獲得能量。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在植物體中,澱粉是由兩種多糖組成的,一種是支鍊的,另一種是直鍊的。

支鍊是由葡萄糖組成的,而直鍊則是由葡萄糖和葡萄糖的縮合物組成的。

這兩種多糖的比例是有差異的,不同的植物體中的直鍊和支鍊多糖的比例不同,這樣也就形成了澱粉的種類群組成有所不同。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此次獲獎團隊的研究成果,就是在植物體的基礎上,人造合成澱粉。

澱粉的生産對于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食品加工和生産方面,澱粉是非常重要的原料。

但是目前來說,人類所能夠獲得澱粉的途徑,無非是通過玉米、小麥、大米等糧食的種植與加工,進而得到原澱粉,然後再經過加工,轉化為人類所需的各種澱粉産品。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這樣的生産方式既不夠高效,同時也占用了大量的農田資源,還會導緻糧食的緊缺,生産起來也不夠安全和綠色。

是以為了提高澱粉的生産效率,一直以來都在進行研究,在此之前就有很多科研團隊進行研究,但是沒有取得成果。

2021年,中國科學家首次實作了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合成,這項技術的生産效率要比傳統的澱粉生産效率高出8.5倍。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這項技術的研發能夠将二氧化碳轉化為澱粉,同時還能夠将溫室氣體進行收集,這樣一來既能夠解決溫室氣體的排放問題,同時還能夠生産出大量的澱粉,而且還能夠減少農田的面積,這樣一來還能夠保護環境和生态,同時也能夠為農田騰出更多的空間,生産更多的糧食。

在此之前,人造澱粉的研究隻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還沒有進行商業化生産,是以這項技術要想規模化生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技術的不斷完善。

但是無論如何,這項技術的出現都為糧食生産和人類文明的延續提供更多的保障,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二、 從二氧化碳到澱粉。

這項技術的研究成果是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和青島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取得的。

這項技術的研究團隊是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韓延明研究員領銜的,同時還有青島科技大學的許德玮教授等人一起共同完成的。

韓延明研究員是大陸微生物領域的專家,他擔任的研究所所長,是進行微生物研究的重要科研機構,同時韓延明研究員的研究團隊也是大陸微生物領域的重要力量。

這項技術的研究是從2008年開始的,研究團隊通過13年的時間,終于研究出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案,然後通過兩年的時間對這項技術進行商業化生産的改造,此次才進行的技術成果的釋出。

他們的技術是将二氧化碳轉化為澱粉,然後再通過真菌的發酵,對澱粉進行加工,得到人類所需的各種澱粉産品。

這項技術的研究涉及生物、化學、工程等多個領域,要想成功研究出這項技術,需要多個領域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齊心協力,才能夠取得成功。

三、 應用領域。

這項技術的研究成果有望在未來的生産中進行廣泛的應用,不僅僅是在食品加工生産中,還能夠在醫療、工業、建築等領域進行廣泛的應用。

在食品加工中,澱粉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可以用來制作各種食品,比如米粉、面條、餅幹、糖果等。

在醫療領域,澱粉還能夠用來制作藥品的輔料,而且還能夠用來制作生物膠、生物膜等物質,用來進行生物治療和生物修複等方面。

在工業領域,澱粉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可以用來制作膠水、膠粘劑、塑膠、紙張等材料,還能夠用來制作生物柴油等。

在建築領域,澱粉還能夠用來制作澱粉紙、澱粉泥等,用來進行建築裝飾等方面。

此外,還有一些高科技領域,澱粉也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比如在航天領域,澱粉能夠作為航天食品的重要原料,還能夠用來制作燃料等。

此外,還有一些特種纖維,澱粉還有着廣泛的應用,比如合成纖維、高強度纖維等,都能夠用來進行制作,可以說澱粉的應用領域是非常廣泛的。

是以可以說,人工合成澱粉的研究,将會對人類未來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這項技術的出現,将極大的豐富人類的生産技術和生産手段,是一項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四、 人造大米。

在2021年,此項技術還被用來制作人造大米,這是大陸科研團隊首次利用人造澱粉技術制作人造大米,這也是其首次被用于食品加工生産。

這批人造大米是由合成澱粉和大米麸皮等原料制成的,其營養成分和口感都和傳統大米相同,而且其生産速度是普通大米的3-4倍,這樣一來就能夠大大緩解人們對大米的需求,同時還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大米,這樣一來有望提高人們的糧食安全性。

在2021年7月份,這批人造大米在大陸安徽合肥市進行了生産,這批人造大米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和市民的歡迎,同時還廣受好評。

這批人造大米在生産過程中,其生産效率是普通大米的3-4倍,這是因為其生産過程中,不需要經過種植和收割等環節,是以其生産效率非常高。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是以人造大米的出現,有可能改變傳統大米的生産方式,這樣一來還能夠為農田騰出更多的空間,用來種植其它糧食,這樣一來還能夠增加其他糧食的産量,同時也能夠提高糧食的多樣化,這對于解決大陸的糧食安全問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批人造大米在生産中,其生産效率是普通大米的3-4倍,而且其生産過程中,還能夠将二氧化碳進行轉化,這樣一來還能夠起到減排的作用,這是一項非常環保和綠色的科研成果。

五、 與自然澱粉有何不同。

人造澱粉和自然澱粉在分子結構上是一樣的,其中直鍊和支鍊的比例也是一樣的,是以人造澱粉和自然澱粉在營養價值上也是一樣的。

人造澱粉和自然澱粉的分子結構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人造澱粉是通過人工進行合成的,其生産效率要比自然澱粉的生産效率高出8.5倍。

自然澱粉是通過植物體内的光合作用進行合成的,這是一種自然界中的化學反應,其效率不是很高,同時還會受到溫度和光照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是以生産效率不高。

此外還有一些農田資源,要想獲得自然澱粉,就需要種植糧食,這樣一來還會占用大量的農田資源,還會導緻糧食的緊缺,同時還會對生态環境産生影響。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而人造澱粉就不同了,其生産過程不需要經過種植和收割等環節,也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是以生産效率非常高,這是人造澱粉和自然澱粉最大的不同之處。

六、 未來的發展。

人造澱粉的研究對于大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陸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數量也非常龐大,是以糧食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是以糧食安全對于大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人造澱粉的出現,有望改變糧食生産的方式,提高生産效率,同時還能夠為大陸提供更多的糧食,這樣一來還能夠為大陸的糧食安全提供保障。

人造澱粉的出現,還有望解決全球饑荒和糧食短缺問題,為人類文明的延續提供新的保障。

同時人造澱粉在航天領域也有着重要的應用,因為澱粉能夠作為航天食品的重要原料,是以人造澱粉有望成為未來星際航行的關鍵技術。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結語

人造澱粉的研究是在大陸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成果的,這項技術的研究對于大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為人類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盡管人造澱粉具有非常多的潛力,但是其仍然需要經過多年的時間來進行商業化生産,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技術的不斷完善,以確定其在食品安全和環境可持續性方面的可行性。

成就不亞于人類登月:“二氧化碳轉澱粉項目”榮獲自然科學特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