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遙遙領先某界的諷刺與悲哀除了抄襲特斯拉還能幹點啥

作者:乘風破浪的咖啡2o

中國車企創新實力凸顯,特斯拉專利開放貢獻有限。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迅猛,國産品牌車型不斷推陳出新,技術水準與國際先進水準持平。外界質疑聲音也不絕于耳,有人認為中國車企的成就源于借鑒特斯拉開放專利,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事實究竟如何?我們不妨一探究竟。

特斯拉開放專利的确為行業發展帶來一定推動作用,但其影響并非決定性因素。特斯拉開放的專利數量和品質都有限。根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特斯拉在全球共申請了3825項專利,其中在中國申請的僅有1200餘項。而同期,中國車企的專利申請數量遠超特斯拉。

遙遙領先某界的諷刺與悲哀除了抄襲特斯拉還能幹點啥

以比亞迪為例,該公司2022年專利申請量就高達980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超過4000項。除了數量上的差距,特斯拉開放的專利主要集中在電池管理系統、充電裝置等相對簡單的領域,而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并未開放。

特斯拉開放專利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被其他車企起訴,而非單純為了推動行業發展。早在2014年,馬斯克就表示如果其他車企使用特斯拉專利而不付費,特斯拉将提起訴訟。可見,特斯拉開放專利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慮。

遙遙領先某界的諷刺與悲哀除了抄襲特斯拉還能幹點啥

中國車企在電池、電機、電控等領域已有大量自主創新成果。以電池技術為例,比亞迪憑借鈉離子電池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遠景則在三元軟包電池領域具備全球競争力。小鵬汽車的電機控制技術、理想汽車的熱泵系統等都是自主研發的成果。

中國車企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與國家産業政策的大力支援密不可分。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企業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

遙遙領先某界的諷刺與悲哀除了抄襲特斯拉還能幹點啥

比如在财稅方面,對新能源汽車企業給予購置稅、車船稅等優惠;在資金支援方面,設立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推進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這些政策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車企自身也在加大研發投入,不斷突破技術瓶頸。以小鵬汽車為例,該公司去年研發投入高達70億元,占營收的20%以上。憑借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創新,小鵬汽車已成為國内乘用車智能化水準最高的車企之一。

遙遙領先某界的諷刺與悲哀除了抄襲特斯拉還能幹點啥

除了資金投入,人才隊伍建設也是車企創新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各大車企紛紛在國内外設立研發中心,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加盟。比亞迪就在矽谷設有研發中心,聚集了來自特斯拉、蘋果等公司的頂尖人才。

在電池領域,中國車企同樣處于國際領先水準。比亞迪的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已經超過磷酸鐵锂電池,航裡程可達800公裡以上。遠景的三元軟包電池則在安全性、一緻性等方面表現出衆。這些創新成果都凸顯了中國車企的研發實力。

遙遙領先某界的諷刺與悲哀除了抄襲特斯拉還能幹點啥

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要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同時要加強産學研協同,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縮短從實驗室到産業化的周期。還要持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遙遙領先某界的諷刺與悲哀除了抄襲特斯拉還能幹點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