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朱元璋穩,比陳友諒狠,比張士誠富,比徐壽輝強,比方國珍順

作者:阿華曆史說

比朱元璋穩,比陳友諒狠,比張士誠富,比徐壽輝強,比方國珍順。這句話出自明代名臣張居正之口,形容了一位在亂世中崛起的枭雄人物。他來自寒微,卻胸懷大志,憑借過人的智謀和決心,在動蕩的年代擊敗了無數強敵,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巅峰。在他的帶領下,一支原本微不足道的武裝力量逐漸發展壯大,直至最終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然而,這個王朝的短暫實在出乎意料,僅僅維系了數十年就被明朝所取代,王朝的締造者也就此謝幕人世。這位曾經震驚天下的人物到底是誰?他的傳奇經曆又是如何?是否如張居正所說,具備了超凡的上司力和統治能力?讓我們一探究竟。

比朱元璋穩,比陳友諒狠,比張士誠富,比徐壽輝強,比方國珍順

無名之輩的大志向

大夏王朝建立者明玉珍,原籍湖廣随州平林村。出身卑微,父親系農民,母親亦無名氣。平林村地處偏僻,村民多以務農為生,明玉珍自小生活艱辛,但自性勤勞好學,對于報效國家、建功立業懷有極高雄心壯志。

即便家世寒微,明玉珍的出衆相貌從小便引人注目。據載他生有"重瞳"奇相,目光炯炯有神,當時人們對此深信不疑,視作吉祥重要的征兆。往昔曾有多位開國君主如後梁呂光、南唐李煜等同樣具此異像,是以人們對明玉珍寄予了厚望,認為他必将成就非凡大業。

年少時,明玉珍便為鄉裡所重視,漸漸成為上司鄉勇的領袖人物。他為人正直厚道,樂于扶助窮困人家,懲治歹徒,深受群眾愛戴。每逢遇有内外争端時,明玉珍亦挺身而出疏導裁判,赢得高度聲譽。

比朱元璋穩,比陳友諒狠,比張士誠富,比徐壽輝強,比方國珍順

明玉珍的大志漸漸在鄉鄰間流傳開來,名聲與日俱增。及至元朝王朝日趨式微,亂象叢生,他遂下定決心要親自力争天下安康,不願荒度餘生。于是在至正十一年,明玉珍集結數千餘勇,自立山頭,形成獨立武裝。盡管當時已有其他農民起義集團活躍,但明玉珍并未輕易加入,而是蓄勢待發,擺出自己的布局。

這一切,皆是明玉珍偉大抱負的開端,預示着他将在亂世中崛起,書寫自己傳奇的一生。盡管出身寒微,貧困潦倒,但大志難酬的他對前程充滿了自信與勇氣,正如當年人們所預見的那般,注定将成為明末動蕩年代中一顆驕人的奇星。

屈身于人的黃金時代

明玉珍原本隻是一支自立門戶的鄉勇頭目,實力微薄。為了壯大自己的武裝,他不得不加入當時最具影響力的農民起義軍——紅巾軍。紅巾軍由徐壽輝所上司,人數已達數十萬之衆,可謂聲勢浩大。

明玉珍懂得時務,決定暫時隐忍委曲求全,屈身效命于徐壽輝麾下。加入紅巾軍後,他被編入倪文俊的部隊,與陳友諒同屬一路。由于勇武過人,明玉珍很快就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能,在多次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令倪文俊等上級将領刮目相看。

不過,在一次遭遇元軍伏擊的戰役中,明玉珍不幸失去了右眼,從此成為"明眼子"。這一傷殘使他不得不退出前線,轉而被派往後方負責籌備軍饷。盡管隻是從事籌款等繁瑣粗活,但明玉珍仍舊盡忠職守,勤勉付出。

比朱元璋穩,比陳友諒狠,比張士誠富,比徐壽輝強,比方國珍順

當時的紅巾軍已占據湖北一帶,為進一步擴充版圖,需要南下征讨四川富庶之地。倪文俊覺得這正是明玉珍施展才能的大好時機,遂指派他帶領萬餘士卒沿江而下,負責在川中劫掠糧草。

一路走來,明玉珍體恤部屬疲憊,特意備足糧草,并親自督陣操練,保證軍紀嚴明。他以身作則,吃苦在前,赢得了衆多手下的擁戴。行軍至達州,明玉珍又安撫了當地民心,使整個四川地區漸趨太平。

此時,紅巾軍内部突然發生了激烈的派系鬥争。倪文俊意圖私自囚殺徐壽輝自立為王,卻反被陳友諒所殺,陳友諒随後又繼而弑君奪位,改立新的"大義"王朝。

這場軍變對明玉珍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身在四川的他原無顔面向弑主者複命,卻也無處可去。于是,明玉珍毅然決定徹底脫離紅巾軍體系,為自己謀求發展。

在接下來的數年,明玉珍漸漸在四川地區紮根,兵力不斷壯大。憑借遠見卓識和過人的軍事指揮本領,他很快就在當地确立了自己的根基,為最終能夠獨立稱王奠定了基礎。這一幕,正如當年人們對其未來貴人的期待。

棄旗倒戈的關鍵時刻

比朱元璋穩,比陳友諒狠,比張士誠富,比徐壽輝強,比方國珍順

陳友諒殺害倪文俊篡權後,旋即遣使前來四川,指令明玉珍投靠新朝。然而,明玉珍見識已非往日,豈能容忍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他斥責使者"汝主弑君無道,吾豈能效犬馬労"。使者無語而返。

就在這時,紅巾軍内又爆發了更大的動亂。陳友諒新立的政權根基尚淺,部下方國珍便另起了叛亂之師,兩軍對壘十餘日,戰事慘烈。期間,陳友諒竟意圖拉攏明玉珍而将其留任四川,卻遭明玉珍拒絕。

"你今僞君自有其僞君之過,吾若複從,不特有辱先朝,抑且無顔見天地君臣之義理。"明玉珍直斥陳友諒無君無父,斷然割袍離去。

繼而,明玉珍親自率領數萬大軍擊敗了四川一帶殘餘的陳、方兩派武裝,盡奪巴蜀富庶之地,連攻數城,勢如破竹。至此,整個四川地區徹底臣服于他。

大獲全勝後,明玉珍遂于嘉定三年(1210年)在成都正式執州牧之職,自立為王,定都錦江城,建立了以錦陽為号的新王朝。這标志着他從一介布衣最終登上了權力巅峰,開創了自己的帝王江山。

作為新王朝的開國君主,明玉珍施政展現了開明作風。他深知守成窮經營之艱難,是以大赦天下,準許百姓自由遷徙,并出台了一系列利民富國的政令。他又大興文教,修繕學校,召集遍天下辍絕四方之士到四川任職。在他的極力扶持下,四川經濟迅速恢複,社會逐漸走上正軌。

比朱元璋穩,比陳友諒狠,比張士誠富,比徐壽輝強,比方國珍順

然而,錦陽政權的統一隻維持了不到十年。不久,北方漢人政權"大漢"在戰火重燃之際攻陷了關中,迅速強大起來。明玉珍看到大漢王朝蓬勃崛起,不由暗自憂慮,于是改國号為"永明",并将都城遷往綿州。

可惜,大漢政權并不願放過如此強大的對手。永明四年,大漢主張士誠率三十餘萬大軍揮師直逼綿州。雙方在綿竹一帶遂爆發了決定命運的會戰...

另有兩大驚世奇聞

明玉珍統一四川,建立永明王朝後,其施政造福一方,實屬難能可貴。他深知國之将興,在于教育人才;國之将亡,在于荒廢人才。是以從即位之初,便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和栽培。

永明王朝設有"九卿"之制,相當于文武百官的最高上司層。明玉珍為此廣納賢士,不拘一格。無論是出身寒門的窮儒,還是隐居山林的隐士,隻要有才幹者,無不被延攬而用。

就連那些曾在戰亂中四處逃亡的遺民,明玉珍也極力勸慰,并為他們提供了衣食住行。凡願留在永明的,無不被明玉珍予以恩準,優渥安置。由此,永明不僅聚集了大批文人學者,更吸引了衆多技術能工巧匠。

比朱元璋穩,比陳友諒狠,比張士誠富,比徐壽輝強,比方國珍順

在明玉珍的高度重視下,永明時期的文化教育事業空前繁榮,蔚為大觀。成都的四所大學便雲集了天下能臣。其中便有後世名重一時的理學家程敏政,更有醫藥巨擘陳自元将其醫術推廣至永明全境。

永明王朝雖隻存在了短短幾十載,但在明玉珍的治理之下,四川一時之間竟然成為了全國文教最為發達的地區。直至明清時期,四川的文化教育地位仍極為優越,人們無不追溯永明之盛況,并對明玉珍的賢明英斷加以稱頌。

另一件與明玉珍有關的大事,則是其在統一四川後曾遇過一次怪異的劫難。有靈異之說流傳,當時不知是何原因,明玉珍突然遭遇巨大的腹痛之疾,病入膏肓,整個腹部漸漸臌脹,疼痛難忍。

朝中大臣束手無策,隻有請來術士行法驅魔。就在這時,一隻奇怪的老鼠竟從明玉珍體内鑽了出來,旋即逃之夭夭。明玉珍的病症這才漸漸痊愈。術士們謂此乃是天譴,是妖物意圖擄走明玉珍的精魂。

從此之後,朝野上下無不對明玉珍加倍戒備小心,并為其修築了堅固的内宮深宅。然而這場怪病究竟是何原因引起,直到永明亡國,也無人能解其中的緣故。

最後的覆滅

比朱元璋穩,比陳友諒狠,比張士誠富,比徐壽輝強,比方國珍順

永明四年,大漢王朝主公張士誠親自率領三十餘萬大軍自關中出發,沿渭水而下,直趨綿州。這無疑是對明玉珍統治的一次緻命挑戰。

面對突如其來的強敵,明玉珍自然不能姑息。他下令全國總征調撥,集結了十五萬精銳之師,親自統帥,于綿竹進行會師。雙方在那裡遂爆發了一場殊死搏鬥。

整整三個月,戰事膠着無分高下。期間雙方傷亡慘重,屍橫遍野,鮮血浸透大地。最終,明玉珍不得不率剩餘大軍撤退綿州城内固守。

張士誠見時機已至,乃命衆将包圍綿州,嚴禁出入,企圖以重兵力擠垮城中明玉珍。綿州内外戰事不斷,入夜之時,炮火照亮長空,震耳欲聾。

就在這燃眉之際,綿州城内出現了一場空前絕後的變故。一日午後,突有密報傳來,隻見綿州城樓之上竟然矗立着一面大漢王朝的旗幟!原來,明玉珍的心腹重臣劉文正臨陣背叛,私下納降于大漢,并打開了城門,放漢軍趁虛而入。

眨眼之間,綿州就這樣無血落入了大漢軍的手中。明玉珍躲閃入内宮,但已無力回天。大漢軍隊很快将他生擒活捉,并盡數繳獲了永明王儲藏的巨量财富。

就這樣,一代枭雄就此覆沒。明玉珍被生生囚禁,最後在大漢京師潼關城中遭嚴刑拷打,含恨而終。至此,他統一四川、建立永明王朝的偉業也就全然破滅,終結了他的一生傳奇。

縱觀曆史,明玉珍實為一代英雄,令當世有目共睹。可惜最終因為叛臣的背叛和臣僚的無能,使一切功業歸于徒勞,令人扼腕歎息。不過,他的一生經曆也确實如張居正所說,比朱元璋更穩重,比陳友諒更狠絕,比張士誠更富有,比徐壽輝更強大,隻是沒趕上比方國珍更加風順。如此評說,已可見明玉珍的非凡地位和出衆能力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