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引智促質,共謀科學教育共享發展

作者:天府社事釋出

5月9日、10日,教育部原教育裝備與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曹志祥,中國教育報刊社編審、教育部家校社協同育人專家組成員時曉玲,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小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聶延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勞動與社會實踐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曉燕,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華夏博新宣傳推廣部主任李耀東專家一行受邀莅臨新區開展調研。

引智促質,共謀科學教育共享發展

調研主要圍繞中國小科學教育實驗區建設頂層設計、區域勞動教育創新、教育資訊化平台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心理健康教育等問題開展。

曹志祥等專家組一行先後考察了天府七中、麓湖國小、科創生态島、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新區規劃館和教師共享中心,了解新區的區域規劃、公園城市建設理念、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等情況,并對新區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給予肯定。

5月10日下午,專家組調研天府新區科學教育座談會在社會事業綜合服務中心召開。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教育衛健工委書記李廣主持會議并講話。四川天府新區教育衛健工委副書記,社群治理和社事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遠東參加會議。

會上,四川天府新區教育衛健工委委員,社群治理和社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颀介紹新區教育改革發展概況,并重點彙報了科學教育、勞動教育、教育資訊化工作情況。

新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教育服務人才、服務産業、服務營城,牢牢錨定建設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樣闆區、打造全國全省教育高地目标,以共享理念推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截至目前已成功建立1個國家級實驗區、4個教育部國家級試點項目、6個省級試(實)驗區。

引智促質,共謀科學教育共享發展

近年來,新區教育發揮科技資源富集和共享教育發展兩大優勢,形成區域特色。整合資源建構1+X科學教育實踐“研學圈”。發揮成都科學城6大産業園區科技優勢,與中電科城安(深圳)有限公司共建科創教育城市會客廳,并以其為核心基地,在農科中心、超算中心等科研院所試點,共同打造天府新區科學實踐“研學圈”。館校合作打造共享“實驗室”。梳理全區科普基地、科創空間、校園實驗室等資源,推動優質院所、企業與天府新區中國小進行結對,實施課程共建,開發共享“實驗室”,實作研學與課程的深度融合。聯合打造智慧教育的“天府矽谷”。建立科技創新聯合攻關機制,鼓勵師生積極申報專利,鼓勵和企業共同使用專利,發揮科技成果轉化效應,以新質生産力促進教育與企業、科研機構整合,促進教育鍊、人才鍊、産業鍊、創新鍊的深度融合。今年2月,天府新區成功獲批首批全國中國小科學教育實驗區。

引智促質,共謀科學教育共享發展

座談會上,各位專家充分肯定新區的改革魄力,和以共享理念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路徑、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并将新區教育綜合改革特點總結為“高、大、快、新、優、活”6個字,即“站位高、格局大、發展快、措施新、品質優、活力足”,并從多個次元對新區教育改革發展路徑進行了分析和指導。

引智促質,共謀科學教育共享發展

專家建議,新區應充分重視教育技術裝備的創新應用,運用前沿技術手段賦能科學教育實驗區的課程實踐與學習體驗。校家社協同建構全方位、多層次的科學教育協同機制,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全面發展。充分共享成都科學城資源,統籌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充分運用教育集團辦學優勢,創新校際資源共享模式。延伸“科學教育”内涵,培養公園城市特質的未來公民。加強改革的總結宣傳,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作出示範、形成影響。

會上,新區教育綜改首席顧問、首席專家,中國小首席校長、各教育集團領航校長,教師共享中心負責同志先後發言,就改革的難點和困惑進行了熱烈讨論。

最後,李廣作總結發言,再次表達了對專家組的感謝。他指出,科學教育是提升國家科技競争力、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基礎,從小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天府新區将系統推進中國小科學教育實驗區建設,充分挖掘利用新區已有的科技資源優勢,發揮新區科研機構、創新平台等科研創新力量,建構科學教育實踐“研學圈”“實驗室”。重視科技創新,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技術引入教育教學,培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實作創新人才的培養。堅持共享理念,依托共享中心,實作全域科學教育資源共享,加快打造引領輻射全國全省的教育高地,努力将教育綜合改革的中國方向在新區落地成為中國方案。

四川天府新區教育綜改首席顧問、首席專家,中國小首席校長、各教育集團領航校長以及教育相關處(中心)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來源:教育科學研究院編輯:何可欣

責編:張影稽核:楊子涵

引智促質,共謀科學教育共享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