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庫要論丨餘淼傑: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智庫要論丨餘淼傑: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智庫要論丨餘淼傑: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餘淼傑

今年4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内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面對人民群衆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上司下,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以高品質發展為特征的新發展階段。新時代新階段,高品質發展是硬道理,改革是重要法寶。在新發展階段,要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發展新質生産力,實作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是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舉措,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實作規模經濟紅利

經過40餘載的改革探索和實踐,中國成功實作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曆史性轉變。但由于市場分割、地方保護、不正當競争等問題存在,導緻國内市場不統一,大而不強,影響了國内經濟循環的順暢進行。隻有建設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市場體系,才能發揮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充分挖掘中國内需潛力。

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的“統一”不是回歸“計劃”,而是對社會主義市場和政府關系的深層次探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展現。首先,“統一”的起點是要素統一,即建構人才、土地、資本、技術、能源、資料等要素的統一大市場。其次,“統一”的核心要義是要素的自由流動。突破束縛區域間要素流動的制度限制,實作要素在區域之間及産業之間的自由流動,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進而推動勞動生産率提升。再次,“統一”的目标是産品和服務的統一。産品和服務的統一要求做到“三同”,即同質、同線、同标。比如,出口企業在同一條生産線上,按照相同的标準生産出口和内銷産品,使供應國内市場和供應國際市場的産品達到相同的品質水準。逐漸實作内外貿品質标準、認證認可等有效銜接,提升市場主體内外貿一體化發展水準。

為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必須着力降低交易成本,這涵蓋了顯性成本與隐性成本兩個次元。在降低顯性成本方面,撤銷省際備援公路檢查站,提高鐵路運輸能力,大力發展高鐵,節約人流物流的時間成本,有效提升貿易效率;在降低隐性成本方面,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確定民營經濟在要素資源的獲得方面具有與國有經濟平等的市場地位,同時要優化營商環境,與各類形态的官僚主義作鬥争,有效提高行政效率,真正做到“以進促穩”。

智庫要論丨餘淼傑: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圖檔來源:新華社

創新引領改革,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高品質發展包括生産、流通、消費、配置設定,其中“牛鼻子”在生産。提升全要素生産率是實作高品質生産的關鍵,新質生産力則是提升全要素生産率的重要抓手,是以,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核心要義所在。新質生産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态,新質生産力之是以“新”,是因為有新産品、新業态、新形式,關鍵在質優,以新促質、以新提質是新質生産力的核心。

新質生産力的源泉來自創新。創新包括狹義的創新和廣義的創新。狹義的創新主要包括技術進步與産品創新兩個方面,二者存在顯著差異,産品創新遠難于技術改進,即從無到有的突破更難于邊際上的改進。技術進步和發展,強調工藝流程的優化和應用拓展。對于技術改進而言,所有企業都可成為創新主體;而産品創新則依賴衆多大型科研機構的協同攻堅。廣義的創新是對規則機制和标準的創新。通過創新規則、創新規制、創新标準、創新管理,積極融入全球一體化,積極參與全球經貿治理。

提升研發強度是實作新質生産力落地的重要路徑。中國在創新發展上應更加着力于原創型創新,并在政策支援方面加大對基礎性研發的投入力度。2023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國内生産總值的2.64%,接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準,但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的6.65%,低于世界上最發達國家10%的比例。“十四五”期間,中國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的比例有望提升至7%左右,我們在基礎研究上的投入還要再加把火。

推進金融體系改革,建設中國特色金融強國

建設金融強國要具備六大核心金融要素,即擁有強大的貨币、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要實作金融強國,就必須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大力推進金融體系改革,這主要展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上司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首先,目前中國經濟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全産業鍊供給優勢、人才儲備優勢以及黨上司下舉國體制的優勢,可以保障各項政策縱向到點、橫向到邊。其次,金融領域的具體實踐展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刻意義。例如,“普惠金融”的三個重點是對農村農業的扶持、對民營企業的支援、對其他方面尤其是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幫助。

第二,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和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首先,金融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次,防範金融風險要做到“實、快、準、底”。一是明确責任歸屬,壓實地方的執政。二是在面對金融問題時,要找準時機,迅速應對。三是堅持精準實施的原則。四是守住“防止爆雷”的底線。

第三,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和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定金融活動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為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其次,建構以我為主的金融設施體系,以保障實體經濟發展。

第四,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首先,統籌好高品質的金融開放和高水準的安全。其次,貨币政策制定要做到穩中求進,以進促穩。

對外改革,打造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盡管我們面臨異常複雜的國際環境,但和平和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流,我們要有這個戰略定力。當今依然處在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之中,這是因為生産地區化和貿易多邊化這兩個經濟全球化的核心特征依然發揮着重要作用。在這樣的國際大格局下,我們要實作以和平發展道路為内在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仍要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堅持“對外改革”,打造一個更大規模、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第一,出口目的地多元化。當下,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中國出口企業應更加積極地開拓歐美市場以外的新興國家市場,如金磚國家、拉美地區等,同時深化向北開放。在向不同國家、地區市場出口産品時,中國企業應根據目的地收入水準和現實情況提供差異化産品,在更好滿足當地需求的同時增強競争力。

第二,進口規模擴大化。從宏觀政策層面,應持續擴大進口,降低關稅,減少貿易成本,這将有利于引入更多産品進入國内市場,進而提升消費者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企業層面,若進口的是中間産品,成本下降有利于企業利潤的可持續增長以及地方财政利稅的增加;若進口的是最終産品,關稅下降短期會帶來競争,但在長期競争中會提升行業生産率,促進行業發展。

第三,服務貿易特色化。中國已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服務貿易還有較大發展空間,應從擴總量、調結構、樹特色等方面努力。從總量上看,中國服務進出口規模總額不足9000億美元,這和美國的服務貿易總量還有一定差距,需要繼續擴大總量。從結構上看,中國服務貿易在主要産業方面逆差較大,為實作貿易平衡,有必要采取措施推動服務貿易順差,特别是旅遊服務貿易、教育服務貿易的擴大。從特色上看,需探尋大陸服務貿易産業,比如,中醫院産業的比較優勢,以塑造獨特産業特色。

第四,對外直接投資深度化。中國對外投資規模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走出去”已經做得很成功。但中國企業還要“走進去”“走上去”。“走進去”指的是企業“走出去”後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真正實作民心相通。“走上去”則意味着對外直接投資要重品質,在開拓市場的同時也要重視技術等各方面的提升。

第五,地區經貿合作階層化,陸上絲綢之路向東,海上絲綢之路向北發展。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差異化發展。陸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應重點向東發展,加強同遠東的經貿合作。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點應“兩頭并進”,一方面向北推進中日韓自貿區建設,特别是有序推進中日自貿區建設;另一方面考慮加強和中東、西亞、北非的經貿合作。陸上絲綢之路向東發展、海上絲綢之路向北發展,可以建構東北海陸大通道,在重塑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版圖的同時,也能大力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真正實作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

總之,新時代新征程。盡管如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經濟也面臨一些挑戰,但都是發展中的困難、飛躍中的煩惱,隻要我們把握住高品質發展這個硬道理,大力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作者系遼甯大學校長、國際經濟學會會士)

智庫要論丨餘淼傑: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智庫要論丨餘淼傑: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總 監 制丨王 輝 車海剛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智庫要論丨餘淼傑: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智庫要論丨餘淼傑: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