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跟我一起去上班吧”

作者:隴南西和釋出

孫元金是山東濟南市長清區第二初級中學的一名地理課老師,與别的老師不同的是,他每天都會帶母親韓樹芳來學校。母親韓樹芳,71歲,患有阿爾茨海默病,随着記憶力的衰退,她經常記不起身邊的其他人,但不會忘記自己的兒子。

【1】“媽媽,不行我就帶着您上班。”

在孫元金的記憶中,母親善良能幹。14歲那年,父親早逝,之後母親成了家中唯一的頂梁柱。回憶起往事,孫元金幾度落淚,那是兒子對媽媽的愧疚與疼惜。

“記得那年麥收,我放學回家久久等不到媽媽,晚上去地裡一看,她為了省幾十塊錢的機器費用,正在月色下割麥子……”那一刻孫元金就暗下決心,一定好好讀書,隻有這樣才能回報母親。

寒窗苦讀的日子裡,母親從未因家庭困難耽誤兒子的學業,而是默默承擔下了所有。種田、攤煎餅、擺攤兒,這位農村婦女窮盡所能,起早貪黑,支撐着家庭。

大學畢業後,為了照顧母親,孫元金特意選擇到離家不遠的一所學校教書。再後來,他調入濟南市長清區第二初級中學任教,他把母親接來一起生活,一家人其樂融融。

“媽,跟我一起去上班吧”

圖源:濟南日報

三年前,孫元金發現做了一輩子飯的母親卻突然忘記做飯的程式,這讓他意識到母親的身體可能出了問題。過年後帶母親去醫院做檢查,最後确診是中度阿爾茨海默病。

到了2023年10月份,母親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做家務時把家裡邊的鍋和壺都燒爛了,有幾次差點發生火災;沒有人照看,母親經常會走失。孫元金說:“最長的一次走失找了一下午,最後她自己打車跑回我老家去了,老家也找了好長時間才找到。那一次之後,我就一直在考慮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孫元金夫婦倆都需要上班,孩子在上學,家中實在無人可以照看,那段時間,他一天到晚挂念着母親。

孫元金也嘗試過雇護工或聯系康養中心照看母親,但是他覺得親情的陪伴可能會延緩病情的發展,最終還是下定決心盡可能多地陪伴母親,“媽媽,不行我就帶着您上班。”

【2】學校制度背後的溫情

在2023年10月,孫元金向學校上司講了自己的難處,提出想把母親帶到學校照看的想法。但是孫元金内心還是十分忐忑:“學校有着非常嚴格的規章制度,能行嗎?”

濟南市長清區第二初級中學校長馬勇聽說後并沒有立馬同意,“要說沒有顧慮,肯定是假的。”馬勇回憶,當初在得知孫元金的處境時,他們沒有盲目地作決定,而是來到一家人的居住地,進行了細緻的走訪調查。

“媽,跟我一起去上班吧”

圖源:濟南日報

“了解到這位老人記憶力退化後依然非常和藹、善良,确認不會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我們才打消了顧慮。”後來,學校上司班子集體開會研究,同意孫元金将母親帶到校園。

在馬勇看來,孫元金對老人的孝順應該被鼓勵和支援,這本身對孩子們也是一種教育。作為校長他願意承擔這樣做的風險和責任,并且學校為此也做了很多工作,“安排幹部要在老人的周圍觀察,同辦公室的老師多關注,尤其是叮囑門口的保安,因為24小時值班的,如果發現老太太出入的話一定要攔住她……”

【3】“母親現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我很滿足”

剛到學校時,韓樹芳非常不适應,“我媽本身就不是愛社交的那種人,老是往角落裡沒人的地方去跑,之前辦公室她都不太愛進。”随着對環境的熟悉,經過了兩三周的時間,韓樹芳逐漸适應了校園生活,“現在還是很喜歡到這來,跟學生們也能聊幾句,跟我們的同僚也能聊聊天。”

校長馬勇也觀察到,這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很安靜,并沒有給學校帶來麻煩。後來馬勇就向孫元金提議說可以給老人找些事情做,“老人老閑着不好,你讓她掃掃地、擦擦地,不為幹什麼活,就是讓她有點事做。”

勤勞了一輩子,從來都閑不住的韓樹芳欣然接受了新任務。走廊上總能看到她的身影:拿着抹布一遍遍擦拭窗戶和書架,樓道也被打掃得幹淨敞亮,學生們也親切地稱她“勤勞的奶奶”。

孫元金帶母親去食堂吃飯時,有不少孩子會跑過來親切地打招呼:“奶奶好!”稚嫩的童音換來老人慈祥的笑容;下樓梯的時候,不少孩子還要搶着扶老人。

“媽,跟我一起去上班吧”

圖源:濟南日報

孫元金高興地說:“之前她老是愛發脾氣,有時候一句話不對她就發脾氣,現在回到家之後,臉上也有笑容了,狀态也很好了,我感覺比藥效還要好得多。”

從一開始的忐忑,到如今的融入,孫元金和母親都發生着變化。“學校對于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工作的地方,更像是我的家。”母親韓樹芳病情也有所緩解,這讓孫元金感到幸福。

但孫元金也很清楚阿爾茲海默症的影響是不可逆的,這樣的日子也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孫元金向從事失智型老人陪護的社工咨詢,母親這樣的狀态還可以持續多久,得到的回答是兩年左右。

“随着病情的發展可能她的行動能力也會下降,失去自理能力之後,可能把母親放到康養院裡邊也是最後的選擇。确實是在倒計時,我也不清楚到底是兩年還是兩年半,還是一年半,心裡想想也不是滋味,能陪伴多久是多久吧。至少我覺得現在她的生活是幸福的,我是滿足的。”

來源:九派新聞微信公衆号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