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限制”燃油車的背後:其中的目的,看懂的人其實不多!

作者:烏鴉君的急救職場

随着新能源的不斷發展,圍繞燃油政策的質疑,也變得愈發激烈。

畢竟,油車要多繳錢也就罷了,政策上還有各種限制行駛、限制排量——令人很不開心。

根本不知道高層,是怎麼考慮的!

然而,事情遠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

國家之是以差別對待燃油車的使用,背後的目的,看懂的人其實不多。

為什麼這麼說呢?了解我們面臨的困境就懂了。

國家“限制”燃油車的背後:其中的目的,看懂的人其實不多!

01 大陸面臨的困境是啥?

關于困境,可能很多人還不清楚,其實到2022年為止,自主品牌在汽車市場上,仍然處于劣勢。

說白了就是,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都被合資品牌所占據,中高端産品就更不用說了——自主汽車,根本沒多大市場。

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量的就業、利潤,其實都掌握在外國品牌手中。

而這個數字有多龐大呢?僅以2023年來看,中國全年汽車銷量就高達3009.4萬輛,銷售金額至少有4萬億的樣子。

用這個金額,去核算過去幾十年裡,合資在中國的獲益,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

國家“限制”燃油車的背後:其中的目的,看懂的人其實不多!

另一方面,國家對石油的依存度還非常高。

而且這不是一兩年的問題,事實上從1993年開始,大陸的石油進口量就開始直線上升。

不到20年的時間,就超過了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依存度一度高達70%的樣子。

雖然國内也能産油,但産量真的很有限,按照2023年的資料,也就能滿足27%的年度需求。

關鍵這還不是在故意控制,事實上,各大油田都盡力了。

譬如相對伊拉克來說,幾乎貴7倍的開采成本,我們都在努力開采,就能知道到底有多難。

那這和差別對待燃油車的使用有啥關系呢?其實關系很大。

國家“限制”燃油車的背後:其中的目的,看懂的人其實不多!

02 和差別對待燃油車有啥關系?

說白了就是,在做限制的情況下,形勢已經如此,不做限制,估計更糟糕了。

況且,也是因為這樣的限制,才給了新能源汽車足夠的時間,進行萌芽和成長,讓自主品牌得以翻身。

是以,到了2024年,我們看到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突破了50%的重要關口;看到了理想、問界等品牌沖擊了bba(寶馬、奔馳、奧迪)的市場,迫使豪華油車開始降價…

同時,也目睹了大衆集團與小鵬汽車的合作,奧迪、豐田這樣的傳統汽車巨頭,向華為等科技公司尋求合作的“奇迹”。

國家“限制”燃油車的背後:其中的目的,看懂的人其實不多!

不僅如此,高度依賴進口石油,潛在的危害,其實比我們想象中大。

畢竟,從曆史上看,全球一共出現了3次石油危機,因為這3次危機,不少國家都出現了衰退。

為了不步它們的後塵,限制油車使用,減少石油依賴,也是有戰略意義的事。

簡單點說就是,可以推動能源結構的調整,避免國際環境發生變化時,某些國家在石油資源上,對我們卡脖子。

美好的理論已明确,但實際應用中,何時能“一視同仁”了呢?

國家“限制”燃油車的背後:其中的目的,看懂的人其實不多!

03 何時能一視同仁?

何時我們可以放寬對燃油車的限制,實作政策上的“一視同仁”?

這可能依賴于兩個關鍵因素:電動車的市場占比和對石油資源的依賴程度。

首先,從市場占比來看,盡管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顯著提升,與燃油車持平,但在所有在路上行駛的車輛中,電動汽車的實際存量占比僅為5.5%。

按照正常的市場發展規律,也許需要電車的存量占比達到30%左右,政策對燃油車的限制,才會開始放寬。

考慮到目前的資料,這一目标還相對遙遠。

國家“限制”燃油車的背後:其中的目的,看懂的人其實不多!

其次,不能忽略石油資源的依賴度。

說白了就是,如果中國的石油資源能夠自給自主,還有必要折騰這些嗎?

沒有必要!

但隻要有一天不能自己自主,對外依賴度很高,這種限制就很難說會放松。

畢竟,這就和糧食戰略一樣,你不能總指望國際糧價總是很合理。

萬一呢?萬一哪天别人看到了你的軟肋,針對你的要害進行緻命一擊——你拿什麼來阻止?

國家“限制”燃油車的背後:其中的目的,看懂的人其實不多!

總而言之就是,我們所面臨的不僅是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的選擇問題,而是一場涉及國家能源安全、經濟獨立與環境未來的全局考量。

高層的每一步行動,雖然在短期内看上去不夠合理,但從長遠來看,這些舉措是我們在不确定的國際舞台上,尋求穩定與發展的必要步驟,不是嗎?

是以,大家還是盡量去适應和諒解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