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作者:奉賢旅遊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24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現場公布123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中,上海新增5家,奉賢博物館榜上有名,成為新晉的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上海市奉賢區博物館是一座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學術交流于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新館于2019年5月16日正式投入營運,是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先後獲得全國巾帼建功先進集體、上海市文明機關、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設有奉賢曆史陳列廳和海塘文化廳兩個基本陳列。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曆史廳由序廳、奉賢簡史、奉地而業、奉業而市、奉民而事、奉國而争以及尾廳七大闆塊構成,整個展覽以故事點串聯起賢文化線,呈現奉賢自新石器時代岡身薪火開始,曆代賢人相續,市鎮逐興,重德興文,形成的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文化傳統。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海塘文化廳展覽陳列由序廳、千年海塘、築塘安瀾、奉賢海塘、尾廳五大闆塊構成,以奉賢華亭東石塘為載體,主要由為何修築海塘、如何修築海塘的認識邏輯展開,解讀海塘修築原由、全國海塘遺迹、修築技術演變發展,重點表現海塘對奉賢乃至整個上海地區社會、經濟等方面發展的影響。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以三線關聯為“主陣地”,差異化營運,錯位發展躍升綜合實力

奉賢博物館目前整體營運區博物館新館、言子書院、沈家花園,以“一體兩翼”三線關聯模式,形成差異化發展,新館作為主體,集曆史、考古、人文、藝術于一體,是了解和展示奉賢乃至上海地區曆史文化的重要視窗。言子書院和沈家花園分為“兩翼”,各自承載着獨特的文化使命,奉博的功能與定位日趨完善。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在區博物館新館,觀衆們既能看到各類深耕專業“小而精”的展覽,又有一年一主題的重磅文化大展持續提升城市形象,奉博堅持在原創中發展,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言子書院以“研學”為主題,秉承“講好奉賢文化、傳統文化故事,為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平台”的理念,開展言子講壇、半日營等傳統文化傳承體驗活動,打造市民休憩、研學、互動的“文化殿堂”。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沈家花園依托“海派城市考古”“建築可閱讀”舉辦尋迹南梁、南梁藝集等活動,打造奉賢海派文化地标,深入挖掘闡釋以沈家花園為中心的賢文化城市精神,讓“老城廂裡”矗立百年的“文保建築”成為守護城市記憶、赓續非遺文脈的文化空間,活化當代生活語境下的奉賢海派文化。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以品質大展為“突破口”,品牌化運作,持續破圈引流提升文化影響力

自2019年開館以來,奉賢博物館共舉辦線上線下臨展42場,接待觀衆超160萬人次,年均參觀人數達30萬,與全國40餘家文博場館建立合作,其中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等衆多重量級場館。連續兩年獲評“全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連續4年獲評上海十大精品展;連續5年獲評上海時尚新空間。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博始終堅持對文物價值及其所承載中華燦爛文明的挖掘和闡釋,堅持以高品質展覽打造“奉博”品牌,精心謀劃、找準定位。兩個常設展立足本土文化,深度挖掘“賢人、賢物、賢事”,以奉賢文物講述奉賢故事,傳播奉賢曆史,增進區域認同和文化自信。堅持引進高品質展覽,與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重量級場館加強對接、聯合辦展,舉辦雍正故宮文物大展、古蜀之光——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文物大展、與天無極——陝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丹甲青文——中國漢字文物精華展等多個重量級文物大展持續破圈引流,“奉博”知名度穩步攀升。除了重磅精品年度大展,也有涵蓋曆史發展、紅色文化、非遺傳承、藝術創新、商業合作等類型的“小而精”的專業展覽,“修複日記II——永不褪色的紅”紅色經典油畫回顧與修複科技展,以“日記式”油畫修複工作現場形式,打造展廳内的油畫修複科普實踐地。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以展為媒,奉博與河北博物院、成都市博物館等30餘家文博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持續加強在文物借展、考古發掘、學術研究、文物保護與修複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以修複中心為“科創地”,專業化發展,科技賦能增強行業競争力

奉博于2019年成立文物保護與修複中心,獲批全市僅三家的“上海市可移動文物修複資質”,目前已申請獲批國家級專利5項,發表國内外核心期刊10餘篇。積極推進“三室、四地”建設,主要針對油畫和紙張的現代科技檢測分析實驗室、現代科技與傳統修複技藝操作實訓室,以及修複案例彙編科技成果檔案室;與高校、文博機關關聯發力,共建以傳統手工紙張為主的“紙張科普基地”“紅色文化保護基地”“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上海工匠基地”。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與傳播,以文博新質生産力為引領,夯實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為展覽、教育、外宣賦能,不斷增強資源配置和叙事能力,配合修複中心研究成果持續舉辦油畫修複日記系列展覽、文物修複研讨會等,建構“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修複創新體系。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以文化服務為“落腳點”,全方位覆寫,全面提升公衆服務品質

奉博積極響應“社會大美育”建設,以全民、全過程、全齡段美育打造奉博美育品牌。結合館内展覽,開展“博物館裡過大年”、“國寶講述人”、“小小講解員”、“奉博講堂”等品牌教育活動,以“研學式”“體驗式”“沉浸式”為關鍵詞,聯合“一體兩翼”積極探索博物館教育潛力,打造精細化、特色化、叢集化的奉博研學服務體系,滿足多元需求,開館至今共舉辦各類社教活動超1000場,覆寫人群達40萬人次。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線上上,奉博以“雲參觀、雲課程、雲互動、雲體驗”,打造無界博物館,數字傳播手段積極擴大奉博的覆寫面,充分利用博物館場景數字化和藏品數字化重塑打造線上虛拟展廳,讓文物活起來。結合“一抖雙微”陣地,差異化輸出優質内容,推出“二十四節氣微課堂”“直播看展覽”等線上品牌活動,全網粉絲數量近三十萬,點選量破百萬次。與百家媒體合作,形成主流媒體剖析文化内涵,行業媒體提供專業視角,網絡kol帶領自媒體傳播的三層次媒體矩陣,曾多次登上中博熱搜榜“十大熱搜展覽榜單”,媒體新聞報道總計1600餘條,解放日報、文彙報、澎湃新聞等官方媒體也對奉博做了“小館如何做大展”“一家遠郊博物館何以成為‘頂流’”“現象級特展之外,區級博物館如何刷出存在感”多篇專題報道。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博的發展,既根植于城市文化底蘊,也發力于濃厚的文化強區建設氛圍,更源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新的起點,奉賢博物館将繼續立足地區厚重的曆史文化資源,以“一體兩翼”陣地為支撐,充分發揮一級館能效,讓奉博成為提升群眾精神文化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場所,用新理念、新形态、新實踐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打造具有奉博辨識度的文博成果,奮力譜寫博物館事業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 E n d -

來源:奉賢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奉賢博物館|新晉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