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作者:博古通今天下事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在中華大地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有趣的是,他的孫女在年幼時,并不了解自己的爺爺究竟有多麼偉大。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袁隆平的孫女在上學期間,曾經發生過一件趣事。有一天,老師詢問學生們,他們的爺爺是做什麼的。小姑娘想了半天,一本正經地回答道,爺爺是看天氣預報的。

老師知曉袁隆平孫女的身份,聽到這個答案後愣了一下,然後禁不住捧腹大笑。這則趣事轶聞傳開後,大家在打趣童言無忌的同時,也不由得感慨袁老的刻苦認真。

國士無雙的袁隆平,為什麼會被小孫女誤以為職業是“收看天氣預報”?轶事的背後,表現出了袁老怎樣的優良品質?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想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得從袁老的生平開始講起。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他家是貨真價實的書香門第,其父畢業于知名學府東南大學,母親出身文人世家。

如此出身的袁隆平,幾乎沒人能想到,他将來會終生和田地、莊稼打交道。袁老的父母對兒子的期望,是長大後成為醫生或者工程師。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可是年少的袁隆平對自己的未來,有着與衆不同的期許。他成長于戰争年代,見過饑荒對人民的摧殘,于是自幼立下志向,将來要讓祖國人民不愁吃喝。

抱着這個宏志大願,袁隆平在1949年報考大學時,瞞着父母選擇了西南農學院,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農大學生。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袁老的農學泰鬥之路,走出了第一步。不過他在校期間,發生了兩個插曲,差點兒讓他半道改行,從此告别農業。

第一個插曲,是抗美援朝戰争的爆發。袁隆平受到英勇志願軍的鼓舞,打算參軍衛國,于是在1952年報名了空軍選拔。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身體素質過硬的袁隆平,很快便順利選上了。可就在他準備去空軍部隊報到的前夕,中央下達了新規:在校學生繼續學習,一律不許入伍。

當時中央之是以下達這項新規,是因為抗美援朝戰争已經接近收尾,耽誤大學生的學業得不償失。袁隆平是以錯過了一個穿上軍裝的機會,繼續留校了。

遺憾告别軍旅夢後,袁隆平的大學生活,又出現了第二個插曲。因為遊泳能力突出,他很有可能被選入國家隊,成為一名專業的遊泳運動員。

隻是在後來的選拔賽上,袁隆平僅取得了第四名,沒有達到“前三名入選國家隊”的标準。是以,他又錯過了成為一名運動健兒的機會。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兩段很可能導緻袁隆平改行的插曲,最終都不了了之,袁老似乎早就注定了,要成為一代傳奇的“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袁隆平以優異的成績,從西南農學院畢業了。他被配置設定到了湖南懷化的安江農業學校,負責教學工作。

教課之餘,袁隆平的農業理論研究也沒有落下。他在蕃薯育種方面研究成果頗豐,逐漸成為了有名的農學專家。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1960年,新中國發生了全國糧食大減産,引起了大規模的饑荒。老百姓們吃不飽,隻能挖野菜啃樹皮,很多人是以餓死。

袁隆平親眼目睹了遍地饑荒的慘景,甚至親身體驗過餓肚子的滋味,心中暗暗發誓,要讓中華兒女從此徹底擺脫饑餓之苦。

想要喂飽全國人民的肚子,就得大幅度提高主食産量。于是袁隆平轉變了研究領域,從研究蕃薯等雜糧,轉去研究最多人吃的大米,設法提高水稻的産量。

為了達成這一目标,袁隆平每日在田間地頭苦幹。有一天,他偶然在實驗田發現了一株長得特别高、麥穗比别的水稻大上一倍的優質稻株。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袁隆平大喜過望,連忙将這株珍貴的稻株收集起來,将稻株上的一百多顆稻粒當成種子,第二年進行精心培育。

可第二年這批種子的收成,并沒有袁老預計中那麼好。這批種子長出的稻株,沒有一個像母株那麼大、稻粒那麼多,和普通稻株沒啥差別。

袁隆平在失望之餘,也開始思索那株母株與衆不同的原因。經過反複檢視資料,他得出了一個結論:那是一株天然雜交稻。

根據孟德爾生物遺傳定律,植株通過雜交,有可能同時保留雄株和雌株的優點,孟德爾研究出的優質豌豆就是一大例證。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袁隆平受這一理論啟發,想培育優質雜交水稻,進而實作糧食增産,卻得到了幾乎衆口一詞的反對。而大家反對的原因,是外國水稻專家對這個項目前景的否定。

關于優質雜交水稻的研究,英美等發達國家曾努力嘗試過,結果無一例外都失敗了。這些國家科技發達,生物學底子比新中國厚得多,依然無法成功,可見該項目的難度。

不同于豌豆等植物,水稻是自花授粉,且花蕊特别小。想要利用異花授粉途徑培育雜交的品種,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任務。

袁隆平當然知道研究優質雜交水稻很難,但為了祖國人民能夠吃飽飯,無論多難他都要盡力一試。他努力說服了上司,成功組建一支研究團隊,開始了對雜交水稻的探索。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想要獲得優質雜交稻,首先要做的,就是尋找合适的母株。這項工作異常艱辛,因為水稻是夏季開花的,袁隆平和同僚們不得不頂着炎炎烈日,泡水稻田裡面不斷地尋找。

袁隆平頂着毒辣的太陽,拿着放大鏡,看遍實驗田裡數十上百萬的稻株。烈日讓他的皮膚皴裂黝黑,遠遠看上去活像一個非洲人,他也是以得到了一個有趣外号:剛果布。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如果僅僅是外貌不雅觀也就罷了,南方的烈日,還給袁老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損害。因為又挨曬又泡水,袁隆平的皮炎十分嚴重,不得不每天用開水燙皮膚,才能解癢。

科學研究不能一蹴而就,要經過長時間的探索,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許多年來,袁隆平和同僚們一遍遍嘗試培育雜交稻,一次次失敗,但研究熱情始終沒有消減。

為了保證明驗田能夠達到雜交稻的最佳育種條件,袁隆平事事親力親為,整日埋頭水稻田莊稼地裡。他與妻兒長期分隔兩地,日子過得很是辛苦。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有些人看袁老如此操勞,覺得于心不忍,便勸他待在實驗室裡,親自下田實在辛苦。袁隆平果斷拒絕了這項提議,他表示書本和電腦裡種不出水稻,必須落實到田地才行。

袁隆平和同僚們經曆了幾千次的實驗失敗,終于在1970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那一年的11月,袁隆平團隊在海南地區,發現了一株可以轉育良種的優質天然水稻植株。

如獲至寶的袁隆平團隊以這株稻株為母本,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艱辛實驗,終于研究出了“三系配套法”,進而培育出了優質雜交水稻:南優二号。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1974年,袁隆平團隊研究出的優質雜交水稻,在湖南地帶進行了一定規模的試種。那一年的收成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南優二号達到了畝産六百公斤的驚人數字。

要知道,此前大陸水稻的平均畝産量,不過才一百四十公斤。袁隆平的研究成果,直接将大陸水稻的機關産量,翻了好幾倍。

南優二号在湖南地區取得成功後,迅速推廣到了全國。1976年,新中國全年糧食總産量創下新紀錄,達到了兩億八千萬噸,增幅将近百分之五十。

大陸糧食産量的激增,少不了南優二号優質雜交稻的功勞。但袁隆平并沒有驕傲自滿,而是繼續探索,不斷前進。

多年以來,袁隆平緻力于改進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從南優二号到“超級稻”,大陸的雜交水稻越來越優質,稻田産量屢創新高。

袁老八十七歲那年,大陸雜交水稻的機關産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每公頃十六噸。可他還不滿足,想要在九十歲之前将機關産量拉高到每公頃十八噸。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經過袁隆平團隊的努力,在袁老八十九歲的那一年,每公頃十八噸産量的目标達成了。袁隆平還要再接再厲,向着每公頃二十噸的目标繼續沖刺。

在袁老看來,提高糧食産量是永無止境的,水稻的機關産量最好能做到“上不封頂”。與此同時,袁隆平還特别注重對“海水稻”的研究。

所謂的“海水稻”,是指能在重鹽堿地裡種植的一種稻類。袁隆平團隊從2012年開始對“海水稻”的研究,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終于培育出了畝産五百五十公斤的優質稻種。

袁老之是以格外重視“海水稻”,是因為大陸鹽堿地面積很大,如果能充分開發農耕價值,可以至少多養活一億人口。

無論“超級稻”還是“海水稻”,袁老心心念念的,始終是祖國人民吃飽飯的問題。他經常跟别人念叨自己的兩個夢,大家聽完都特别感動。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袁老的第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夢。在他的夢裡,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長,稻穗像掃帚那麼大,稻粒飽滿如花生。袁老和同僚們一起在稻田乘涼,不亦樂乎。

而袁老的第二個夢,浪漫情懷和格局絲毫不輸“禾下乘涼”夢,那便是希望大陸研發出的雜交水稻,可以覆寫全球各地。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袁老的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沒有申請過任何專利,無論祖國人民還是國際友人,都可以免費使用。這些年來,南亞、非洲等地區的四十多個國家,都大面積種植了“超級稻”。

據世界水稻協會保守估計,袁老研究出的各類雜交水稻良種,養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以,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盛譽之下的袁隆平,絲毫沒有學術泰鬥的架子。他為人幽默,待人親和,生活作風勤儉,赢得了衆人一緻好評。

在大陸的院士裡,袁隆平不光是知名度最高的院士之一,也是轶事趣聞最多的一個。他在私生活方面最出名的,就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儉作風。

雖然國家給予了袁隆平上千萬的津貼,但袁老從來不注重物質享受。他總是穿着“海淘”來的平價衣物,在街邊小鋪理發,外表看上去不像專家學者,更像一個普通老農。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有人勸袁老打扮一下,他每次都說,科研人員不講究這個,錢應花在有需要的地方。袁老将國家給予的巨額津貼用在了科研領域,甚至國家分的房子也改造成了實驗室。

不過有的時候,袁老也是有“包袱”的,那就是日常生活中被路人認出時。為人低調的他不喜歡張揚,每次被路人問及是否是袁隆平,他都幹脆用一句“長得像”模糊過去。

晚年的袁隆平,每天雷打不動地幹兩件事兒,一是去超市了解最近的米價,二是準時收看天氣預報。袁老之是以如此關心天氣情況,是因為這和農業生産息息相關。

結果袁老的孫女因為年紀幼小,不是很了解他在幹什麼,還以為爺爺的工作就是每天看天氣預報,是以在學校鬧了笑話。

老師問袁隆平孫女:你爺爺是幹什麼的?孫女一句話令衆人捧腹大笑

大家在傳播這段笑談的同時,也不由得感慨袁老對農業生産的關心,對祖國人民深切的人文關懷。袁老對天氣的關注,甚至在病重時都沒有停止。

2021年5月,袁老病重住院,他每天都會詢問護士,當天全國各地的天氣情況。5月22日,袁隆平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袁隆平的臨終遺言是:“産量是好多,别忘了告訴我啊。”袁老對祖國農業發展的傑出貢獻,以及他锲而不舍、忘我奉獻的偉大精神,值得大家永遠銘記并學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