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作者:一往曆史

閱讀之前,麻煩您點一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1947年,蔣介石開始在解放戰争中大搞“重點進攻”,對山東和陝北的解放區展開了全面進攻。

山東那邊是華東野戰軍和國民黨的主戰場,但延安這邊形勢也非常不容樂觀,胡宗南搞了整整25萬大軍,準備強攻延安。

而整個陝北,隻有彭總留在這兒的第一縱隊、新編四旅,以及警備第一第三旅,加在一塊也就隻有六個旅的兩萬多人。

這兩萬多人,也是後來一野的班底。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你說給彭總多撥點人,不好意思,山東戰事同樣吃緊,也是一個人都撤不下來。唯一能動的8萬多人,主席還要斟酌,但不可能讓他們來陝北。

就算是這點人,彭總還要兩邊盯防,一側看着胡宗南以及馬家軍,另一邊還要防着閻錫山渡過黃河。

毛主席知道,時間一長什麼神兵天将也禁不起這種強度的進攻,是以準備調陳赓大将的太嶽縱隊回防陝北。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調我西渡 不夠明智

1947年,此時的黨中央已經放棄了延安,在陝北地區繼續遊擊。

放眼全世界的政權,明明有百萬兵馬,中央卻在敵人的眼皮子下帶着不到千人兜兜轉轉,這份膽識也就隻有毛主席有。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這就是毛主席的智慧之處。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同年7月,黨中央正駐紮在小河村,為了避免被敵人發現,無線電也保持靜默,隻有少數人知道黨中央的具體位置。

當天,陳赓一行人根據中央訓示來到小河村,并且開了一次小會。

這次會議的地點就在毛主席等人住的大院中,大院支起了一個棚子用來避暑,這就是這次的會場。

會議一共開了六天,根據李銀橋回憶,原本非常健談,甚至是擅長耍寶的陳赓,在這次會議上一言不發,并且一直在拿着筆記着什麼。

陳赓這幾天顯得都有些悶悶不樂,即便是毛主席多次暗示陳赓說些什麼,陳赓也無動于衷。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等到第六天晚上,會議結束,毛主席等人在窯洞中舉辦了一場小型宴會,名義上是為陳赓接風洗塵。

但陳赓依舊提不起興緻,酒過三巡後,陳赓卻突然大着舌頭說道:“主席,恕我直言,我覺得你調我西渡黃河,不夠英明。”

按理說,會議都已經開了六天,陳赓有什麼事,早就應該在會議上說出來,陳赓在會上一言不發,結果等到會議結束突然來了這麼一句。

不過,毛主席并沒有生氣,而是和陳赓說道:“你繼續說,我洗耳恭聽。”

随後,陳赓直接拿着酒杯就開始畫地圖,劉鄧大軍挺近大别山,而我陳粟大軍可以到魯西南去進行接應,這樣一來,兩路大軍挺進中原直逼武漢、南京。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對主席和軍委的決策,我感到佩服。”

“但是,全國戰場是一盤棋,我這枚棋子你卻擺錯了地方。”

這已經是陳赓在明着和毛主席對着幹了,因為黨中央已經在會議上決定,調用陳赓回來保護陝甘甯邊區,但陳赓在會議上不說,散會了卻要和毛主席頂牛。

毛主席抽了口煙,随後問到陳赓:“那應該把你這枚棋子放在哪?”

“主席,你不應該讓我西渡黃河保衛陝甘甯,你應該讓我南渡黃河,去給敵人胸口上插上一把刀。”

“保衛陝甘甯就近調兵就好,你把我調過來,不謙虛地說,實在是大材小用了。”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而且,我認為讓四縱回師陝北,這是消極防禦,是一步險棋。”

在聽到這裡後,主席終于開始說話:“你們都想去中原厮殺個痛快,但陝甘甯還剩下幾個兵?你讓我就近調兵,我連你一個最近的陳赓都調不動,我調哪一個?”

“我知道你曾經救過老蔣的命,是不是這次也想把我毛澤東,把黨中央拱手送給老蔣?”

毛主席甚至還氣了拍了幾下桌子,把陳赓的酒徹底吓醒了,臉色也變得煞白。

“主席,這隻是我的一己之見,我堅決執行中央的指令。”

但此時,周總理和毛主席卻突然相視而笑,甚至笑出了聲。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陳赓被笑得心裡發慌,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主席卻說道:“陳赓啊陳赓,你平時最喜歡開别人玩笑,怎麼别人開你個玩笑,就把你吓成這樣呢?”

“和你說句心裡話吧,你和黨中央想到一起了,黨中央早就決定改變計劃了。”

那麼,黨中央改變過的計劃是什麼呢?

如果陳赓不回來保衛陝北,那黨中央又該如何生存下去呢?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計劃改變

1947年7月,一向喜歡戲弄人的陳赓,終于也被主席開了一次玩笑。

在小河村一次會議中,陳赓當面頂牛主席,說主席的決定不夠明智,主席吹胡子瞪眼睛,把陳赓吓得臉色煞白。

但實際上,黨中央早就已經改變了決策,和陳赓的想法不謀而合。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而這次主席隻是玩心大起,和總理商量好,想一同捉弄一下這個敢開所有人玩笑的陳赓。

事實上,主席的決策的确是正确的,原本主席确實認為,應該調陳赓保衛陝甘甯。

但轉念一想,除了陝北有正在遊擊的中央之外,其他地方對全國局勢沒有任何影響。

如果真的調陳赓西渡黃河,這樣真的能對全國戰場起到正面作用嗎,真的能緩解彭總的壓力嗎?

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陳赓所說的那句,這是消極防禦。

彭老總相當于是在用兩萬人在和胡宗南的二十萬大軍糾纏。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就好比兩方打架,一邊是兩個人,一邊是20個人,而此時兩個人這邊來了援軍,變成了四個人,結果會有任何改變嗎?

是以,調陳赓前來保衛陝甘甯,在絕對的人數差距面前,實際意義并不大,還不如讓彭總一人頂住壓力,讓其他人給老蔣上上壓力。

這樣一來,蔣介石才會投鼠忌器,不敢全面發動進攻。

如果解放軍隻一味防守,那到底要守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的,防守除了消耗我們本就不如蔣介石的資源、兵力,又有什麼好處呢?

想清楚這一點後,放陳赓出去大殺四方,的确是個最好的戰術。

并且,胡宗南的25萬大軍看起來吓人,早早地就占領了延安,但過去這麼久了,他們不也沒抓到黨中央的一根毛嗎?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而且,就算是把陳赓真的調回來,填補胡宗南這個大窟窿,也是杯水車薪。

而此時劉鄧大軍已經在大别山搞得敵人焦頭爛額,如果此時陳粟再從中配合,那中原大事豈不是指日可待?

換句話講,如果老蔣的中原都已經受到了嚴重威脅,那他可能不調胡宗南回援嗎?

是以說,毛主席這是要破釜沉舟,和當年長征時的攻打貴陽,把老蔣吓得屁滾尿流是一個道理。

如果是人數敵弱我強,打仗講究的是不出差錯、不輕敵,步步為營,通過兵力優勢全面進攻,一步一步地平推過去。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如果實力相當,打仗要講究排兵布陣,天時地利,以及那麼一點小小的運氣。

如果是敵強我弱,甚至力量懸殊,那就必須出點奇招。

什麼古時候的“子午谷奇謀”,以及今天的“劉鄧大軍挺近大别山”,本意都是攻敵所必救,逼迫敵人陷入混亂,随後再各個擊破。

放眼整個解放戰争,我黨基本是秉承着這種理念在打,除了塔山阻擊戰、孟良崮戰役以及淮海戰役這種不得不正面硬碰硬的戰役,我們基本是在打大開大合的殲滅和遊擊戰。

是以,派陳赓大步向前,厮殺中原,其實是非常明智的選擇,變相地把選擇權和壓力全都給了老蔣。

不僅如此,主席還把如今唯一能調動的一支兵團給了陳赓,也就是新成立的第晉冀魯豫九縱和三十八軍。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這兩支軍隊是我黨當時能調動的最後力量,共計八萬餘人,全權由陳赓上司,這也就是後來的“陳謝大軍”。

而毛主席則繼續留在陝北,帶着黨中央打遊擊。

毛主席囑咐陳赓,不用擔心黨中央的安危,他們在中原鬧的動靜越大,黨中央就越安全。

如果真的調人回來保衛黨中央,那老蔣中原壓力減輕,反而會在陝北緊鑼密鼓地搜尋,這樣一來我們從主動變成了被動,又開始防禦,仗不是這麼打的。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陳赓看到主席對自己如此信任頗為感動,于是在臨行前把自己繳獲的一衆好槍都交給了警衛隊,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主席,并且讓警衛隊好好保護主席的安全。

陳赓還多次勸主席過河,但毛主席都不肯,最終也隻能作罷。

那麼,在陳赓厮殺中原的時候,他取得了什麼成績呢?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局勢逆轉

1947年下半年,我人民解放軍開始挺進中原,以劉鄧、陳謝為核心的大軍自8月渡過黃河,在豫西開辟根據地。

随後,三路大軍呈“品”字形排布,一直打到了長江流域,對國民黨統治的核心區造成了嚴重威脅。

事情果然如同主席所料,蔣介石看到中原腹地挨了打,腦子亂得如同漿糊一般。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蔣介石開始從山東和陝北調兵,共計9個整編師從“重點進攻”的戰場撤出,來支援中原戰場。

這也就意味着,國民黨的重點進攻已經徹底開始乏力。

這點離不開主席的英明決策。

再加上同年5月爆發的孟良崮戰役,國民黨大敗而歸,損失3.2萬人,最終引起連鎖反應,導緻山東的重點進攻徹底宣告失敗。

國民黨也從解放戰争初期的全面進攻失敗,再次體驗到了重點進攻失敗。

其實打到1947年底,蔣介石已經開始有點不會打了。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正面戰場兩邊的全面進攻都可以用莫名其妙來形容,山東的一敗塗地就不用說了,陝西的更是令人笑掉大牙。

毛主席還沒等胡宗南來就直接帶着延安的軍民撤了,給胡宗南留下的是個毛都不剩的延安。

本來延安就不算是什麼兵家必争之地,甚至算不得什麼好地方,處處都是黃土高原,種點莊稼都條件有限。

也就是當年中央紅軍實在沒地方去了,才選了這個條件非常惡劣的陝北。

如果說進攻山東是軍事上的努力,那進攻陝北就是政治上的攻勢。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蔣介石也想要學毛主席“政治軍事雙管齊下”,但他似乎隻學到了表面功夫。

延安被胡宗南占領後,胡宗南看着毛都沒有的延安也開始陷入了沉思,這到底該和老蔣怎麼說呢?

沒辦法,胡宗南隻好拉來了不少手下軍官的家屬,讓他們假裝延安的軍民,給國民黨歌功頌德,誇他們如何如何好。

這件事還被蔣介石丢在報紙和國外媒體上大肆宣傳,但事實也迅速被披露,成了國民政府當時的一大醜聞。

不僅如此,此時的國統區也開始逐漸崩潰,前線這邊打着仗呢,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需要用錢怎麼辦,那就印錢啊。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結果就是,國統區開始瘋狂的通貨膨脹,法币開始跳水,最終連當廁紙都被人嫌棄。

法币被人厭狗嫌後,國民政府又開始找補,再推出了一個金圓券,狠狠地搜刮了一波民間的黃金,随後金圓券也崩盤了,國民政府的公信力徹底掃地,沒人願意再相信他們。

此時,前線的三大戰役也開始如火如荼地進行,遼沈、平津兩場戰役讓我們徹底坐穩了北方,而淮海戰役更是扭轉了國共雙方的力量。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當時的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沒有當時的陳謝大軍馳援豫西,沒有彭老總的絕處逢生,沒有這諸多奇迹同時發生,解放戰争究竟誰勝誰負呢?

但這一切的奇迹,都是建立在毛澤東軍事思想之下的,看似是奇迹,其實是必然。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如果把毛主席和蔣介石的位置對調,讓毛主席指揮國民黨作戰,最終的結果也一定會大不相同。

蔣介石錯就錯在他被徹底打蒙了,再加上内憂外患讓他沒了主見,本來可以把解放軍全部按在解放區裡打,但在被連續開了數個口子後,他開始無從下手,最終隻能接受敗亡。

要說解放戰争的局勢逆轉,其實也就是在淮海戰役大開大合的頃刻之間。

但如果沒了前面的諸多戰役做基礎,哪來的淮海戰役酣暢淋漓的大勝?

1949年4月20日夜,我黨發起渡江戰役,伴随着主席的“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陳赓酒後吐真言:主席,你調我回師不夠明智。主席卻哈哈大笑

殘暴統治中國多年的蔣介石和國民黨反動派終于覆滅。

然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整個解放戰争運籌帷幄的天才,絕大多數決策都是在陝北的窯洞、茅草屋、涼棚下做的。

這就是毛主席的偉大戰略眼光,毛主席的精神和睿智,也必将會随着中華文明的延續而脈脈相承。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最後,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