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作者:一往历史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1947年,蒋介石开始在解放战争中大搞“重点进攻”,对山东和陕北的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

山东那边是华东野战军和国民党的主战场,但延安这边形势也非常不容乐观,胡宗南搞了整整25万大军,准备强攻延安。

而整个陕北,只有彭总留在这儿的第一纵队、新编四旅,以及警备第一第三旅,加在一块也就只有六个旅的两万多人。

这两万多人,也是后来一野的班底。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你说给彭总多拨点人,不好意思,山东战事同样吃紧,也是一个人都撤不下来。唯一能动的8万多人,主席还要斟酌,但不可能让他们来陕北。

就算是这点人,彭总还要两边盯防,一侧看着胡宗南以及马家军,另一边还要防着阎锡山渡过黄河。

毛主席知道,时间一长什么神兵天将也禁不起这种强度的进攻,所以准备调陈赓大将的太岳纵队回防陕北。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调我西渡 不够明智

1947年,此时的党中央已经放弃了延安,在陕北地区继续游击。

放眼全世界的政权,明明有百万兵马,中央却在敌人的眼皮子下带着不到千人兜兜转转,这份胆识也就只有毛主席有。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就是毛主席的智慧之处。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同年7月,党中央正驻扎在小河村,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无线电也保持静默,只有少数人知道党中央的具体位置。

当天,陈赓一行人根据中央指示来到小河村,并且开了一次小会。

这次会议的地点就在毛主席等人住的大院中,大院支起了一个棚子用来避暑,这就是这次的会场。

会议一共开了六天,根据李银桥回忆,原本非常健谈,甚至是擅长耍宝的陈赓,在这次会议上一言不发,并且一直在拿着笔记着什么。

陈赓这几天显得都有些闷闷不乐,即便是毛主席多次暗示陈赓说些什么,陈赓也无动于衷。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等到第六天晚上,会议结束,毛主席等人在窑洞中举办了一场小型宴会,名义上是为陈赓接风洗尘。

但陈赓依旧提不起兴致,酒过三巡后,陈赓却突然大着舌头说道:“主席,恕我直言,我觉得你调我西渡黄河,不够英明。”

按理说,会议都已经开了六天,陈赓有什么事,早就应该在会议上说出来,陈赓在会上一言不发,结果等到会议结束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生气,而是和陈赓说道:“你继续说,我洗耳恭听。”

随后,陈赓直接拿着酒杯就开始画地图,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而我陈粟大军可以到鲁西南去进行接应,这样一来,两路大军挺进中原直逼武汉、南京。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对主席和军委的决策,我感到佩服。”

“但是,全国战场是一盘棋,我这枚棋子你却摆错了地方。”

这已经是陈赓在明着和毛主席对着干了,因为党中央已经在会议上决定,调用陈赓回来保护陕甘宁边区,但陈赓在会议上不说,散会了却要和毛主席顶牛。

毛主席抽了口烟,随后问到陈赓:“那应该把你这枚棋子放在哪?”

“主席,你不应该让我西渡黄河保卫陕甘宁,你应该让我南渡黄河,去给敌人胸口上插上一把刀。”

“保卫陕甘宁就近调兵就好,你把我调过来,不谦虚地说,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而且,我认为让四纵回师陕北,这是消极防御,是一步险棋。”

在听到这里后,主席终于开始说话:“你们都想去中原厮杀个痛快,但陕甘宁还剩下几个兵?你让我就近调兵,我连你一个最近的陈赓都调不动,我调哪一个?”

“我知道你曾经救过老蒋的命,是不是这次也想把我毛泽东,把党中央拱手送给老蒋?”

毛主席甚至还气了拍了几下桌子,把陈赓的酒彻底吓醒了,脸色也变得煞白。

“主席,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我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

但此时,周总理和毛主席却突然相视而笑,甚至笑出了声。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陈赓被笑得心里发慌,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主席却说道:“陈赓啊陈赓,你平时最喜欢开别人玩笑,怎么别人开你个玩笑,就把你吓成这样呢?”

“和你说句心里话吧,你和党中央想到一起了,党中央早就决定改变计划了。”

那么,党中央改变过的计划是什么呢?

如果陈赓不回来保卫陕北,那党中央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计划改变

1947年7月,一向喜欢戏弄人的陈赓,终于也被主席开了一次玩笑。

在小河村一次会议中,陈赓当面顶牛主席,说主席的决定不够明智,主席吹胡子瞪眼睛,把陈赓吓得脸色煞白。

但实际上,党中央早就已经改变了决策,和陈赓的想法不谋而合。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而这次主席只是玩心大起,和总理商量好,想一同捉弄一下这个敢开所有人玩笑的陈赓。

事实上,主席的决策的确是正确的,原本主席确实认为,应该调陈赓保卫陕甘宁。

但转念一想,除了陕北有正在游击的中央之外,其他地方对全国局势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真的调陈赓西渡黄河,这样真的能对全国战场起到正面作用吗,真的能缓解彭总的压力吗?

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陈赓所说的那句,这是消极防御。

彭老总相当于是在用两万人在和胡宗南的二十万大军纠缠。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就好比两方打架,一边是两个人,一边是20个人,而此时两个人这边来了援军,变成了四个人,结果会有任何改变吗?

所以,调陈赓前来保卫陕甘宁,在绝对的人数差距面前,实际意义并不大,还不如让彭总一人顶住压力,让其他人给老蒋上上压力。

这样一来,蒋介石才会投鼠忌器,不敢全面发动进攻。

如果解放军只一味防守,那到底要守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的,防守除了消耗我们本就不如蒋介石的资源、兵力,又有什么好处呢?

想清楚这一点后,放陈赓出去大杀四方,的确是个最好的战术。

并且,胡宗南的25万大军看起来吓人,早早地就占领了延安,但过去这么久了,他们不也没抓到党中央的一根毛吗?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而且,就算是把陈赓真的调回来,填补胡宗南这个大窟窿,也是杯水车薪。

而此时刘邓大军已经在大别山搞得敌人焦头烂额,如果此时陈粟再从中配合,那中原大事岂不是指日可待?

换句话讲,如果老蒋的中原都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那他可能不调胡宗南回援吗?

所以说,毛主席这是要破釜沉舟,和当年长征时的攻打贵阳,把老蒋吓得屁滚尿流是一个道理。

如果是人数敌弱我强,打仗讲究的是不出差错、不轻敌,步步为营,通过兵力优势全面进攻,一步一步地平推过去。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如果实力相当,打仗要讲究排兵布阵,天时地利,以及那么一点小小的运气。

如果是敌强我弱,甚至力量悬殊,那就必须出点奇招。

什么古时候的“子午谷奇谋”,以及今天的“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本意都是攻敌所必救,逼迫敌人陷入混乱,随后再各个击破。

放眼整个解放战争,我党基本是秉承着这种理念在打,除了塔山阻击战、孟良崮战役以及淮海战役这种不得不正面硬碰硬的战役,我们基本是在打大开大合的歼灭和游击战。

所以,派陈赓大步向前,厮杀中原,其实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变相地把选择权和压力全都给了老蒋。

不仅如此,主席还把如今唯一能调动的一支兵团给了陈赓,也就是新成立的第晋冀鲁豫九纵和三十八军。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这两支军队是我党当时能调动的最后力量,共计八万余人,全权由陈赓领导,这也就是后来的“陈谢大军”。

而毛主席则继续留在陕北,带着党中央打游击。

毛主席嘱咐陈赓,不用担心党中央的安危,他们在中原闹的动静越大,党中央就越安全。

如果真的调人回来保卫党中央,那老蒋中原压力减轻,反而会在陕北紧锣密鼓地搜寻,这样一来我们从主动变成了被动,又开始防御,仗不是这么打的。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陈赓看到主席对自己如此信任颇为感动,于是在临行前把自己缴获的一众好枪都交给了警卫队,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主席,并且让警卫队好好保护主席的安全。

陈赓还多次劝主席过河,但毛主席都不肯,最终也只能作罢。

那么,在陈赓厮杀中原的时候,他取得了什么成绩呢?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局势逆转

1947年下半年,我人民解放军开始挺进中原,以刘邓、陈谢为核心的大军自8月渡过黄河,在豫西开辟根据地。

随后,三路大军呈“品”字形排布,一直打到了长江流域,对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造成了严重威胁。

事情果然如同主席所料,蒋介石看到中原腹地挨了打,脑子乱得如同浆糊一般。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蒋介石开始从山东和陕北调兵,共计9个整编师从“重点进攻”的战场撤出,来支援中原战场。

这也就意味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已经彻底开始乏力。

这点离不开主席的英明决策。

再加上同年5月爆发的孟良崮战役,国民党大败而归,损失3.2万人,最终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山东的重点进攻彻底宣告失败。

国民党也从解放战争初期的全面进攻失败,再次体验到了重点进攻失败。

其实打到1947年底,蒋介石已经开始有点不会打了。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正面战场两边的全面进攻都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山东的一败涂地就不用说了,陕西的更是令人笑掉大牙。

毛主席还没等胡宗南来就直接带着延安的军民撤了,给胡宗南留下的是个毛都不剩的延安。

本来延安就不算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甚至算不得什么好地方,处处都是黄土高原,种点庄稼都条件有限。

也就是当年中央红军实在没地方去了,才选了这个条件非常恶劣的陕北。

如果说进攻山东是军事上的努力,那进攻陕北就是政治上的攻势。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蒋介石也想要学毛主席“政治军事双管齐下”,但他似乎只学到了表面功夫。

延安被胡宗南占领后,胡宗南看着毛都没有的延安也开始陷入了沉思,这到底该和老蒋怎么说呢?

没办法,胡宗南只好拉来了不少手下军官的家属,让他们假装延安的军民,给国民党歌功颂德,夸他们如何如何好。

这件事还被蒋介石丢在报纸和国外媒体上大肆宣传,但事实也迅速被披露,成了国民政府当时的一大丑闻。

不仅如此,此时的国统区也开始逐渐崩溃,前线这边打着仗呢,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需要用钱怎么办,那就印钱啊。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结果就是,国统区开始疯狂的通货膨胀,法币开始跳水,最终连当厕纸都被人嫌弃。

法币被人厌狗嫌后,国民政府又开始找补,再推出了一个金圆券,狠狠地搜刮了一波民间的黄金,随后金圆券也崩盘了,国民政府的公信力彻底扫地,没人愿意再相信他们。

此时,前线的三大战役也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辽沈、平津两场战役让我们彻底坐稳了北方,而淮海战役更是扭转了国共双方的力量。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时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没有当时的陈谢大军驰援豫西,没有彭老总的绝处逢生,没有这诸多奇迹同时发生,解放战争究竟谁胜谁负呢?

但这一切的奇迹,都是建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之下的,看似是奇迹,其实是必然。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如果把毛主席和蒋介石的位置对调,让毛主席指挥国民党作战,最终的结果也一定会大不相同。

蒋介石错就错在他被彻底打蒙了,再加上内忧外患让他没了主见,本来可以把解放军全部按在解放区里打,但在被连续开了数个口子后,他开始无从下手,最终只能接受败亡。

要说解放战争的局势逆转,其实也就是在淮海战役大开大合的顷刻之间。

但如果没了前面的诸多战役做基础,哪来的淮海战役酣畅淋漓的大胜?

1949年4月20日夜,我党发起渡江战役,伴随着主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陈赓酒后吐真言:主席,你调我回师不够明智。主席却哈哈大笑

残暴统治中国多年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终于覆灭。

然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整个解放战争运筹帷幄的天才,绝大多数决策都是在陕北的窑洞、茅草屋、凉棚下做的。

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眼光,毛主席的精神和睿智,也必将会随着中华文明的延续而脉脉相承。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