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作者:博古通今天下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在中华大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有趣的是,他的孙女在年幼时,并不了解自己的爷爷究竟有多么伟大。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袁隆平的孙女在上学期间,曾经发生过一件趣事。有一天,老师询问学生们,他们的爷爷是做什么的。小姑娘想了半天,一本正经地回答道,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

老师知晓袁隆平孙女的身份,听到这个答案后愣了一下,然后禁不住捧腹大笑。这则趣事轶闻传开后,大家在打趣童言无忌的同时,也不由得感慨袁老的刻苦认真。

国士无双的袁隆平,为什么会被小孙女误以为职业是“收看天气预报”?轶事的背后,表现出了袁老怎样的优良品质?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想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得从袁老的生平开始讲起。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他家是货真价实的书香门第,其父毕业于知名学府东南大学,母亲出身文人世家。

如此出身的袁隆平,几乎没人能想到,他将来会终生和田地、庄稼打交道。袁老的父母对儿子的期望,是长大后成为医生或者工程师。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可是年少的袁隆平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与众不同的期许。他成长于战争年代,见过饥荒对人民的摧残,于是自幼立下志向,将来要让祖国人民不愁吃喝。

抱着这个宏志大愿,袁隆平在1949年报考大学时,瞒着父母选择了西南农学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农大学生。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袁老的农学泰斗之路,走出了第一步。不过他在校期间,发生了两个插曲,差点儿让他半道改行,从此告别农业。

第一个插曲,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袁隆平受到英勇志愿军的鼓舞,打算参军卫国,于是在1952年报名了空军选拔。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身体素质过硬的袁隆平,很快便顺利选上了。可就在他准备去空军部队报到的前夕,中央下达了新规:在校学生继续学习,一律不许入伍。

当时中央之所以下达这项新规,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接近收尾,耽误大学生的学业得不偿失。袁隆平因此错过了一个穿上军装的机会,继续留校了。

遗憾告别军旅梦后,袁隆平的大学生活,又出现了第二个插曲。因为游泳能力突出,他很有可能被选入国家队,成为一名专业的游泳运动员。

只是在后来的选拔赛上,袁隆平仅取得了第四名,没有达到“前三名入选国家队”的标准。因此,他又错过了成为一名运动健儿的机会。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两段很可能导致袁隆平改行的插曲,最终都不了了之,袁老似乎早就注定了,要成为一代传奇的“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袁隆平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了。他被分配到了湖南怀化的安江农业学校,负责教学工作。

教课之余,袁隆平的农业理论研究也没有落下。他在红薯育种方面研究成果颇丰,逐渐成为了有名的农学专家。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1960年,新中国发生了全国粮食大减产,引起了大规模的饥荒。老百姓们吃不饱,只能挖野菜啃树皮,很多人因此饿死。

袁隆平亲眼目睹了遍地饥荒的惨景,甚至亲身体验过饿肚子的滋味,心中暗暗发誓,要让中华儿女从此彻底摆脱饥饿之苦。

想要喂饱全国人民的肚子,就得大幅度提高主食产量。于是袁隆平转变了研究领域,从研究红薯等杂粮,转去研究最多人吃的大米,设法提高水稻的产量。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袁隆平每日在田间地头苦干。有一天,他偶然在实验田发现了一株长得特别高、麦穗比别的水稻大上一倍的优质稻株。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袁隆平大喜过望,连忙将这株珍贵的稻株收集起来,将稻株上的一百多颗稻粒当成种子,第二年进行精心培育。

可第二年这批种子的收成,并没有袁老预计中那么好。这批种子长出的稻株,没有一个像母株那么大、稻粒那么多,和普通稻株没啥区别。

袁隆平在失望之余,也开始思索那株母株与众不同的原因。经过反复查看资料,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是一株天然杂交稻。

根据孟德尔生物遗传定律,植株通过杂交,有可能同时保留雄株和雌株的优点,孟德尔研究出的优质豌豆就是一大例证。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袁隆平受这一理论启发,想培育优质杂交水稻,从而实现粮食增产,却得到了几乎众口一词的反对。而大家反对的原因,是外国水稻专家对这个项目前景的否定。

关于优质杂交水稻的研究,英美等发达国家曾努力尝试过,结果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些国家科技发达,生物学底子比新中国厚得多,依然无法成功,可见该项目的难度。

不同于豌豆等植物,水稻是自花授粉,且花蕊特别小。想要利用异花授粉途径培育杂交的品种,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任务。

袁隆平当然知道研究优质杂交水稻很难,但为了祖国人民能够吃饱饭,无论多难他都要尽力一试。他努力说服了领导,成功组建一支研究团队,开始了对杂交水稻的探索。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想要获得优质杂交稻,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合适的母株。这项工作异常艰辛,因为水稻是夏季开花的,袁隆平和同事们不得不顶着炎炎烈日,泡水稻田里面不断地寻找。

袁隆平顶着毒辣的太阳,拿着放大镜,看遍实验田里数十上百万的稻株。烈日让他的皮肤皴裂黝黑,远远看上去活像一个非洲人,他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有趣外号:刚果布。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如果仅仅是外貌不雅观也就罢了,南方的烈日,还给袁老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因为又挨晒又泡水,袁隆平的皮炎十分严重,不得不每天用开水烫皮肤,才能解痒。

科学研究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许多年来,袁隆平和同事们一遍遍尝试培育杂交稻,一次次失败,但研究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为了保证实验田能够达到杂交稻的最佳育种条件,袁隆平事事亲力亲为,整日埋头水稻田庄稼地里。他与妻儿长期分隔两地,日子过得很是辛苦。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有些人看袁老如此操劳,觉得于心不忍,便劝他待在实验室里,亲自下田实在辛苦。袁隆平果断拒绝了这项提议,他表示书本和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必须落实到田地才行。

袁隆平和同事们经历了几千次的实验失败,终于在1970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那一年的11月,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地区,发现了一株可以转育良种的优质天然水稻植株。

如获至宝的袁隆平团队以这株稻株为母本,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艰辛实验,终于研究出了“三系配套法”,进而培育出了优质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1974年,袁隆平团队研究出的优质杂交水稻,在湖南地带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试种。那一年的收成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南优二号达到了亩产六百公斤的惊人数字。

要知道,此前大陆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不过才一百四十公斤。袁隆平的研究成果,直接将大陆水稻的单位产量,翻了好几倍。

南优二号在湖南地区取得成功后,迅速推广到了全国。1976年,新中国全年粮食总产量创下新纪录,达到了两亿八千万吨,增幅将近百分之五十。

大陆粮食产量的激增,少不了南优二号优质杂交稻的功劳。但袁隆平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探索,不断前进。

多年以来,袁隆平致力于改进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从南优二号到“超级稻”,大陆的杂交水稻越来越优质,稻田产量屡创新高。

袁老八十七岁那年,大陆杂交水稻的单位产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每公顷十六吨。可他还不满足,想要在九十岁之前将单位产量拉高到每公顷十八吨。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经过袁隆平团队的努力,在袁老八十九岁的那一年,每公顷十八吨产量的目标达成了。袁隆平还要再接再厉,向着每公顷二十吨的目标继续冲刺。

在袁老看来,提高粮食产量是永无止境的,水稻的单位产量最好能做到“上不封顶”。与此同时,袁隆平还特别注重对“海水稻”的研究。

所谓的“海水稻”,是指能在重盐碱地里种植的一种稻类。袁隆平团队从2012年开始对“海水稻”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了亩产五百五十公斤的优质稻种。

袁老之所以格外重视“海水稻”,是因为大陆盐碱地面积很大,如果能充分开发农耕价值,可以至少多养活一亿人口。

无论“超级稻”还是“海水稻”,袁老心心念念的,始终是祖国人民吃饱饭的问题。他经常跟别人念叨自己的两个梦,大家听完都特别感动。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袁老的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在他的梦里,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长,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稻粒饱满如花生。袁老和同事们一起在稻田乘凉,不亦乐乎。

而袁老的第二个梦,浪漫情怀和格局丝毫不输“禾下乘凉”梦,那便是希望大陆研发出的杂交水稻,可以覆盖全球各地。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袁老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没有申请过任何专利,无论祖国人民还是国际友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些年来,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四十多个国家,都大面积种植了“超级稻”。

据世界水稻协会保守估计,袁老研究出的各类杂交水稻良种,养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因此,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盛誉之下的袁隆平,丝毫没有学术泰斗的架子。他为人幽默,待人亲和,生活作风勤俭,赢得了众人一致好评。

在大陆的院士里,袁隆平不光是知名度最高的院士之一,也是轶事趣闻最多的一个。他在私生活方面最出名的,就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俭作风。

虽然国家给予了袁隆平上千万的津贴,但袁老从来不注重物质享受。他总是穿着“海淘”来的平价衣物,在街边小铺理发,外表看上去不像专家学者,更像一个普通老农。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有人劝袁老打扮一下,他每次都说,科研人员不讲究这个,钱应花在有需要的地方。袁老将国家给予的巨额津贴用在了科研领域,甚至国家分的房子也改造成了实验室。

不过有的时候,袁老也是有“包袱”的,那就是日常生活中被路人认出时。为人低调的他不喜欢张扬,每次被路人问及是否是袁隆平,他都干脆用一句“长得像”模糊过去。

晚年的袁隆平,每天雷打不动地干两件事儿,一是去超市了解最近的米价,二是准时收看天气预报。袁老之所以如此关心天气情况,是因为这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结果袁老的孙女因为年纪幼小,不是很理解他在干什么,还以为爷爷的工作就是每天看天气预报,因此在学校闹了笑话。

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大家在传播这段笑谈的同时,也不由得感慨袁老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对祖国人民深切的人文关怀。袁老对天气的关注,甚至在病重时都没有停止。

2021年5月,袁老病重住院,他每天都会询问护士,当天全国各地的天气情况。5月22日,袁隆平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袁隆平的临终遗言是:“产量是好多,别忘了告诉我啊。”袁老对祖国农业发展的杰出贡献,以及他锲而不舍、忘我奉献的伟大精神,值得大家永远铭记并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