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話都很耐人尋味

作者:談詩論詞

離開了故土,就像水中的浮萍,又似風中的楊花,不知何時才能變得安穩。鄉愁仿佛半空的雨滴,飄飄灑灑,又不願落地,正如遊子對故園剪不斷的情思。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有這樣的感受。燈火闌珊、明月高懸之時,遊子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家人圍坐一起、歡聲笑語的溫馨畫面。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話都很耐人尋味

在外打拼的日子極其艱難,不僅不敢在人前流淚,而且還要故作堅強,不斷地為自己打氣,其實惆怅的神情中,根本掩飾不住内心的悲愁和慌張。

唐代一位詩人離家多年,心中非常思念親人,即使要經曆千辛萬苦,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歸途。下面分享雍陶的七律,叙議結合,含蓄隽永,八句話都非常耐人尋味。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話都很耐人尋味

到蜀後記途中經曆

唐 · 雍陶

劍峰重疊雪雲漫,憶昨來時處處難。

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裡夏猶寒。

蜀門去國三千裡,巴路登山八十盤。

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話都很耐人尋味

雍陶生活于唐文宗年間,進士及第後授國子博士,後又曾出任簡州刺史,晚年隐居故園。雍陶工于辭賦,其作品清麗淺暢,多反映清逸幽寂的生活場景,他的《題君山》等詩作深受後世贊賞。

雍陶是四川成都人,早年為了生計和仕途奔波,雖然小有名氣,可是由于思鄉心切,晚年便不辭勞苦,翻山越嶺,最後終于回到故土。這首詩就描述了作者從長安傳回成都時在途中的感想,出語精妙,耐人咀嚼。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話都很耐人尋味

詩的大意是:巴蜀大地上遍布群山峻嶺,險峻的山峰宛如一把把利刃。山頂上天寒地凍,積雪未融。詩人回憶起昨天在路上經曆了各種艱難,依然感到觸目驚心。大散嶺上春雨綿綿,下個不休;雖然是初夏時節,褒斜谷裡依舊寒意襲人。

到了劍門關,距離京城已有三千裡路;蜀地的山路崎岖坎坷,回旋曲折八十盤。自從回到家鄉,喝到了成都的燒酒,詩人便再也不願為了那些浮名虛利而重返京城了。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話都很耐人尋味

開篇就表達出對蜀道難行的感慨,“劍峰重疊雪雲漫,憶昨來時處處難。”道路曲折、冰雪覆寫,奇峰險峻、宛如刀削,詩人小心翼翼地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既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又覺得心有餘悸,甚至不敢回想昨日的危險境遇。

颔聯具體刻畫出兩幅極具地域特點的畫面,“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裡夏猶寒。”由于山嶺高峻、氣溫較低,詩人走在山中的棧道上,既擔心會墜落深谷,又感到寒意襲人。春夏本來是不同季節,可是詩人卻經曆了春雨、夏寒,甚至還看見了冰雪,可謂一地一景,變幻無常。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話都很耐人尋味

頸聯描寫形象,“蜀門去國三千裡,巴路登山八十盤。”作者在此采用誇張手法,描述了巴蜀與京城相距遙遠,同時又曲折難行。正因為上山過程極其艱難,如果要原路傳回,依然需要經曆同樣的艱難險阻,是以這兩句不僅描述了作者歸途中的感受,又過後文打下了鋪墊。

結尾更加耐人尋味,“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作者并非因為偏愛成都燒酒,就不思傳回京城,而是由于好不容易翻山越嶺回到故園,暫時根本沒有體力和心情重新攀登險峰。同時“不思”二字,也委婉道地出了作者厭倦仕途、向往田園生活的心意。

雍陶的這首七律叙議結合,既抒寫了對蜀道之難的慨歎,又傳達出作者回鄉後的喜悅之情。全文含蓄隽永,句句都耐人尋味,不愧為晚唐詩壇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