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话都很耐人寻味

作者:谈诗论词

离开了故土,就像水中的浮萍,又似风中的杨花,不知何时才能变得安稳。乡愁仿佛半空的雨滴,飘飘洒洒,又不愿落地,正如游子对故园剪不断的情思。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有这样的感受。灯火阑珊、明月高悬之时,游子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家人围坐一起、欢声笑语的温馨画面。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话都很耐人寻味

在外打拼的日子极其艰难,不仅不敢在人前流泪,而且还要故作坚强,不断地为自己打气,其实惆怅的神情中,根本掩饰不住内心的悲愁和慌张。

唐代一位诗人离家多年,心中非常思念亲人,即使要经历千辛万苦,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归途。下面分享雍陶的七律,叙议结合,含蓄隽永,八句话都非常耐人寻味。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话都很耐人寻味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唐 · 雍陶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话都很耐人寻味

雍陶生活于唐文宗年间,进士及第后授国子博士,后又曾出任简州刺史,晚年隐居故园。雍陶工于辞赋,其作品清丽浅畅,多反映清逸幽寂的生活场景,他的《题君山》等诗作深受后世赞赏。

雍陶是四川成都人,早年为了生计和仕途奔波,虽然小有名气,可是由于思乡心切,晚年便不辞劳苦,翻山越岭,最后终于回到故土。这首诗就描述了作者从长安返回成都时在途中的感想,出语精妙,耐人咀嚼。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话都很耐人寻味

诗的大意是:巴蜀大地上遍布群山峻岭,险峻的山峰宛如一把把利刃。山顶上天寒地冻,积雪未融。诗人回忆起昨天在路上经历了各种艰难,依然感到触目惊心。大散岭上春雨绵绵,下个不休;虽然是初夏时节,褒斜谷里依旧寒意袭人。

到了剑门关,距离京城已有三千里路;蜀地的山路崎岖坎坷,回旋曲折八十盘。自从回到家乡,喝到了成都的烧酒,诗人便再也不愿为了那些浮名虚利而重返京城了。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话都很耐人寻味

开篇就表达出对蜀道难行的感慨,“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道路曲折、冰雪覆盖,奇峰险峻、宛如刀削,诗人小心翼翼地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既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又觉得心有余悸,甚至不敢回想昨日的危险境遇。

颔联具体刻画出两幅极具地域特点的画面,“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由于山岭高峻、气温较低,诗人走在山中的栈道上,既担心会坠落深谷,又感到寒意袭人。春夏本来是不同季节,可是诗人却经历了春雨、夏寒,甚至还看见了冰雪,可谓一地一景,变幻无常。

雍陶的七律,含蓄隽永,八句话都很耐人寻味

颈联描写形象,“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作者在此采用夸张手法,描述了巴蜀与京城相距遥远,同时又曲折难行。正因为上山过程极其艰难,如果要原路返回,依然需要经历同样的艰难险阻,所以这两句不仅描述了作者归途中的感受,又过后文打下了铺垫。

结尾更加耐人寻味,“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作者并非因为偏爱成都烧酒,就不思返回京城,而是由于好不容易翻山越岭回到故园,暂时根本没有体力和心情重新攀登险峰。同时“不思”二字,也委婉地道出了作者厌倦仕途、向往田园生活的心意。

雍陶的这首七律叙议结合,既抒写了对蜀道之难的慨叹,又传达出作者回乡后的喜悦之情。全文含蓄隽永,句句都耐人寻味,不愧为晚唐诗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