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民詩人的三首七絕,技巧高超,承轉自然

作者:談詩論詞

生活中會邂逅很多美好,隻是人們經常熟視無睹,等到回過頭來再想細細觀察,忽然又發現無處尋覓,于是便覺得有些懊惱。那些騷客詠士們其實也會遇到同樣的境遇,隻是他們願意做一個有心人,并随時随地記錄自己的見聞和感悟。

靈感稍縱即逝,需要及時捕捉,李賀出門時就會随身攜帶一個布囊。白居易的書房裡專門放了一些陶罐,每次偶得佳句,就會記錄下來,然後分門别類地存放。人們平時若是喜歡舞文弄墨,也可以借鑒古人的方法。下面介紹平民詩人的三首七絕,技巧高超,承轉自然,結尾更是神來之筆。

平民詩人的三首七絕,技巧高超,承轉自然

柳條靈

作者:何永康

脊梁苦痛藥難銷,漁友多情送柳條。

為問相贈何所用,笑雲五柳不彎腰。

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會生病。身體不舒服了,就要及時治療,對于朋友的關懷,大家也會感謝不盡。這首詩就記錄了作者的一次真實體驗,充滿詩趣,令人拍手稱贊。

平民詩人的三首七絕,技巧高超,承轉自然

詩人平時經常伏案寫作,頸椎、肩膀以及腰部會受到一定損害,時間久了,積勞成疾,即使喝藥、針灸,也很難立刻見效,令人痛苦不堪。他的一位好友經常與他在一起垂釣,當他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就送來了一根柳條。

詩人詫異地詢問對方,你贈送的這根柳條有何作用?朋友樂呵呵地說,魏晉才子陶淵明人稱五柳先生,他就不為五鬥米折腰。朋友豈能不知柳條不能治病,也一定了解到詩人已經在就醫調理,他隻不過借此調侃,讓詩人放松心情。全文到此結束,卻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更令人遐想。

平民詩人的三首七絕,技巧高超,承轉自然

題萬松書院

作者:紫陌花開

堂上琅琅不複聞,榴花幾度落紛紛。

老松難耐清閑世,日日嶺頭課白雲。

萬松書院位于西湖邊的鳳凰山上,乃是明清時期影響廣泛的書院,相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曾在那裡相識、相知和相愛。雖然由于時代變遷、文化發展,書院早已成為古迹,不過那裡卻依然吸引衆多遊客慕名前往。

平民詩人的三首七絕,技巧高超,承轉自然

前兩句表達出一種強烈的感慨,昔日的學堂曾經培養了無數青年才俊,那裡的先生也是桃李滿天下。而今人去樓空,再也聽不到琅琅書聲,周圍隻有參天的松柏、奔騰的溪流,以及一年一度按時綻放和凋謝的榴花。

後兩句轉折,并托物寓意,古老的蒼松見證了書院的興盛,它似乎習慣了古代學子們熱烈讨論、認真讀書的氛圍,而不太适宜當下的冷清和幽靜,于是便每天與山嶺上的白雲交流學習情況。全文采用拟人手法,想象豐富,又充滿滄桑之感,令人贊賞不已。

平民詩人的三首七絕,技巧高超,承轉自然

瘦西湖懷古有寄

作者:江南蘭

廿四橋頭玉露侵,清輝似水滿衣襟。

吹箫人去無尋處,直使西湖瘦到今。

瘦西湖位于揚州,自古以來一直吸引着無數遊客前來觀賞。晚唐詩人杜牧曾在此處逗留,并深情吟誦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并感慨時光荏苒,人生蹉跎。

平民詩人的三首七絕,技巧高超,承轉自然

作者在開篇借用小杜的詩句,展現出瘦西湖清寒的景象。詩人伫立橋頭,憑欄遠望,一時間好像穿越到唐代,腦海中忽然浮現出那些玉人吹箫的場面。一陣涼風吹過,又将才子拉回現實中來,中空的一輪圓盤播灑着清輝,更令人感覺清涼無比。

後兩句極富詩情畫意,吹箫人不見蹤影,讓人失望和遐想,如此凄清的環境,甚至令山川湖泊也感到傷感。“直使西湖瘦到今”,結尾堪為神來之筆,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既巧妙地結合了瘦西湖的名字,又抒寫了作者對先賢的一種緻敬之意。

三位平民詩人的佳作都是技巧娴熟,承轉自然,又極富詩趣。正是因為他們平時深入自然,細心觀察,又及時地捕捉靈感,才會創作出如此令人驚豔的詩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