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作者:草竹道人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摘要:

本文以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為理論基礎,探讨了觀者在藝術共創中的角色以及藝術作品解讀的多義性。首先介紹了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闡述了其對觀者的主觀體驗和個人經曆在藝術作品欣賞中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觀者在藝術共創中的本分,強調了觀者的主觀感受和文化背景對藝術作品了解的影響。然後,探讨了藝術作品解讀的多義性,指出不同觀者可能對同一作品産生不同的了解和感受。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I. 引言

藝術與認知心理學之間的交彙是一場富有啟發性的跨學科對話,它将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認知體驗進行研究和解釋。認知心理學旨在了解人類思維和認知過程的機制,而藝術作為一種表達形式,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刺激,引發人們複雜而深刻的心理反應。是以,将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與藝術相結合,可以深入探讨人類對藝術作品的感覺、了解和欣賞過程。

在認知心理學的架構下,藝術被視為一種資訊處理過程,涉及感覺、注意、記憶、思維等多個認知功能的互動。藝術作品通過色彩、形狀、線條、空間等元素傳遞資訊,觀者在接受這些資訊的過程中進行主觀的感覺和了解。是以,認知心理學為解析藝術作品的意義和影響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支援。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II. 圖像理論的基本觀點

A. 觀者與藝術家的共創

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強調了觀者與藝術家之間的共創關系,這一觀點在藝術欣賞和解讀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傳統觀念中,藝術作品往往被視為藝術家個人的創作成果,觀者的角色僅限于被動地接受和解釋藝術品。然而,貢布裡希認為,藝術作品并非靜止不變的實體,而是在觀者的參與與解讀中不斷發展和演變的。觀者通過自己的視角、經驗和情感與藝術作品進行互動,賦予其新的意義和解釋,進而實作了與藝術家的共同創造。

觀者的參與不僅展現在對藝術作品的主觀解讀上,還表現在對藝術作品的情感共鳴和個人投射上。每個觀者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曆、文化背景和情感狀态,這些因素會影響他們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和感受。是以,同一幅作品可能會呈現出不同的意義和情感色彩,因為不同的觀者會賦予它們不同的個人意義和情感内涵。在這個過程中,觀者與藝術家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體驗,實作了藝術作品的多重闡釋和表達。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B. 視野習慣對二維與三維圖像審美體驗的影響

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還關注了觀者的視野習慣對二維與三維圖像審美體驗的影響。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圖像呈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平面圖檔、立體影像、數字圖像等。這些不同形式的圖像對觀者的視覺習慣和審美體驗産生了深遠影響,進而影響了他們對藝術作品的感覺和了解。

對于習慣了二維圖像的觀者來說,他們可能更傾向于欣賞平面畫面的藝術作品,如繪畫、素描等。這是因為他們對于平面圖像的感覺和了解更為熟悉,能夠更容易地沉浸其中,體驗到其中所蘊含的美感和意義。相反,對于習慣了三維圖像的觀者來說,他們可能更喜歡欣賞立體藝術作品,如雕塑、裝置藝術等。這是因為他們對于立體空間的感覺和了解更為敏感,能夠更深入地體驗到立體圖像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和空間感。

然而,貢布裡希指出,觀者的視野習慣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随着時間和經曆而不斷變化。是以,藝術家有時也會利用觀者的視野習慣來創造出具有獨特效果的藝術作品。例如,一些藝術家通過巧妙運用透視、光影等技巧,将平面畫面呈現出立體感,進而打破了觀者對二維圖像的固有認知,引發了觀者的思考和驚歎。這種對視野習慣的挑戰和創新,不僅豐富了藝術作品的形式和表現手法,也拓展了觀者的審美視野和想象空間。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III. 模仿物與替代品的反應分析

A. 玩具貓與貓畫的比較

在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中,對于模仿物和替代品的審美價值,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玩具貓和貓畫來深入探讨。

首先,從形式上看,玩具貓和貓畫都是藝術作品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它們所具有的形式特征卻大不相同。玩具貓作為一種實體物品,具有立體的形态和質感,觀者可以通過觸摸和感覺來體驗它的存在。而貓畫則是以平面的形式呈現,觀者隻能通過視覺來感覺它的形象和意義。是以,在形式上,玩具貓和貓畫呈現出了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和審美效果。

其次,從意義上看,玩具貓和貓畫所代表的含義和象征也有所不同。玩具貓通常被視為一種兒童玩具,它往往象征着童年的快樂和無憂無慮的時光。觀者在與玩具貓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喚起對童年的美好回憶,體驗到一種純真和溫暖的情感。而貓畫則更多地展現了藝術家對貓的審美表達和情感抒發,它可能通過線條、色彩等藝術手法來表現貓的形态和氣質,以及藝術家對生活和自然的感悟和體驗。是以,在意義上,玩具貓和貓畫呈現出了不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義。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B. 模仿物與替代品的審美價值

在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中,模仿物和替代品都具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它們各自通過不同的形式和表現手法來呈現藝術作品的美感和意義。

首先,模仿物作為對現實世界的再現,通常具有直覺的感覺效果和視覺沖擊力。觀者通過觀察模仿物所呈現的形象和場景,可以快速地了解和感受到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主題。例如,一幅逼真的花鳥畫或風景畫,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模仿和再現,可以讓觀者仿佛置身于畫面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甯靜。是以,模仿物具有直覺的審美效果和感染力,能夠引發觀者的共鳴和情感共鳴。

其次,替代品作為對現實世界的重新構造和再創造,通常具有更加抽象和深邃的審美特征。藝術家通過對形式、結構、色彩等要素的重新演繹和再創造,創造出了具有獨特風格和意義的藝術作品。觀者在欣賞替代品時,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想象,以了解藝術家所表達的意圖和主題。

例如,一幅抽象藝術作品可能沒有具體的形象和場景,但卻通過線條、色塊等抽象元素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和思想,引發觀者的深度思考和聯想。是以,替代品具有更加抽象和深刻的審美意義,能夠啟發觀者的思維和想象,促進他們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和體驗。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IV. 圖像闡釋的多義性

A. 尋找作品的本義

在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中,尋找作品的本義是了解圖像闡釋多義性的重要一環。作品的本義指的是藝術家創作時所表達的原始意圖和主題,是圖像的基本含義和内在精神。為了找到作品的本義,觀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藝術家的生平與背景: 了解藝術家的生平和背景可以幫助觀者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情境,進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本義。藝術家的經曆、思想和情感往往會在作品中得到展現,是以通過研究藝術家的生平可以為了解作品提供重要線索。

作品的風格與技法: 分析作品的風格和技法可以揭示出藝術家在創作中所追求的審美目标和表現手法,進而推測作品的本義。不同的風格和技法往往反映了藝術家對于形式、結構和表現方式的偏好和選擇,是以通過分析這些方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作品的符号與象征: 作品中的符号與象征往往是藝術家所選擇的特定意象和符号,用以表達作品的主題和情感。通過解讀作品中的符号與象征,觀者可以揭示出作品的隐含含義和深層内涵,進而找到作品的本義。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B. 分析圖像闡釋的多重含義

圖像闡釋的多重含義是指觀者對于同一幅作品可能産生不同的解讀和了解,這種多義性往往來源于觀者個體的主觀感受和文化背景的差異。為了分析圖像闡釋的多重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讨:

主觀感受與情感共鳴: 每個觀者在欣賞作品時都會受到個體主觀感受和情感共鳴的影響,是以對于同一幅作品可能産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和了解。一幅作品可能喚起觀者不同的記憶和情感,引發觀者不同的情緒和聯想,是以會産生多重的闡釋和了解。

文化背景與認知差異: 觀者的文化背景和認知水準也會影響其對作品的了解和闡釋。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者可能對于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意象有着不同的解讀,是以會産生多樣化的闡釋和了解。例如,對于一幅描繪自然景物的作品,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者可能會賦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義。

時代背景與社會語境: 觀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語境也會影響其對作品的了解和闡釋。随着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藝術作品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也會發生變化,是以同一幅作品在不同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可能會産生不同的闡釋和了解。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V.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解讀

A. 觀者的主觀體驗與藝術作品的解讀

觀者的主觀體驗在藝術作品的解讀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每個觀者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曆、情感體驗和認知架構,是以對于同一幅作品的了解和感受會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以下是觀者的主觀體驗對藝術作品解讀的影響:

情感共鳴與情緒體驗: 觀者對藝術作品産生情感共鳴的過程是觀者主觀體驗的重要展現之一。當作品中表現出觀者熟悉或共鳴的情感内容時,觀者往往會産生情感共鳴,進而在情感上與作品産生聯系。例如,一幅描繪孤獨的油畫可能讓一個經曆過孤獨的觀者感到共鳴和了解,進而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情感體驗。

個人經曆與聯想回憶: 觀者的個人經曆和生活背景會對藝術作品的解讀産生深遠影響。觀者可能會将自己的個人經曆與作品中的情節、主題或符号進行聯想和對比,進而在作品中找到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内容。這種個人經曆的聯想和回憶可以豐富作品的解讀,使得觀者對作品産生更深層次的了解和共鳴。

審美偏好與文化背景: 觀者的審美偏好和文化背景也會影響其對藝術作品的解讀。不同觀者由于接受的教育、文化背景和審美觀念的不同,對于藝術作品的評價和了解也會有所差異。例如,對于一幅抽象藝術作品,喜歡抽象藝術的觀者可能會對其給予更高的評價,而不喜歡抽象藝術的觀者可能會對其産生困惑或不解。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B. 觀者在藝術欣賞中的角色

觀者在藝術欣賞中扮演着積極的角色,其主觀體驗和解讀對于作品的了解和傳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觀者在藝術欣賞中的角色所展現的幾個方面:

了解與解讀: 觀者通過自己的主觀體驗和認知架構對藝術作品進行了解和解讀,進而賦予作品更深層次的内涵和意義。觀者的解讀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作品,還可以為其他觀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視角,豐富作品的解讀和讨論。

交流與分享: 觀者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往往會産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了解。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分享,觀者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文化閱曆,同時也可以促進藝術作品的傳播和交流。

批評與反思: 觀者不僅可以對藝術作品進行了解和贊賞,還可以對其進行批評和反思。觀者通過批評和反思可以發現作品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的建議,進而促進藝術作品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藝術作品需要觀者的批評和反思來不斷完善自身,實作藝術創作的不斷提升和創新。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VI. 結語

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思考,揭示了觀者在藝術欣賞中的重要角色以及藝術作品的多義性。這一理論啟示了我們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和解讀應該更加注重觀者的主觀體驗和個人經曆,認識到每個觀者都是獨立的個體,其了解和感受都是獨特而有價值的。

觀者的本分與藝術共創:貢布裡希的圖像理論探析

論文作者:蘆熙霖

參考文獻:

Lopes, D. M. (2010). Four arts of photography: An essay in philosophy. Wiley-Blackwell.

Elkins, J. (2003). Visual studies: A skeptical introduction. Routledge.

聲明:本人賬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圖文、論文、音視訊等)自釋出之日72小時後可任意轉載或引用,無需告知本人。如需約稿,可聯系 [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