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智化浪潮下,透視中建資訊的“生态底色”

作者:一點财經
數智化浪潮下,透視中建資訊的“生态底色”

數智化浪潮正滾滾來襲,成為強勁的經濟引擎。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披露的資料,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估計會超過12萬億元,占GDP比重10%左右。

對于衆多企業而言,眼下思考的已經不是要不要布局數智化,而是如何布局數智化以及如何占據C位。

可以看到,在衆多推出數智化服務的企業當中,中建資訊取得不俗成果。最新财報顯示,2023年公司實作營收約192.64億元,同比增長2.93%;歸母淨利潤約2.85億元,同比增長224.28%,展現出經營韌性和業績穩健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釋出财報的同時,中建資訊還同步了新的使命和願景,分别是“讓企業與數智連接配接更便捷”和“成為數智生态服務提供者”。

深入觀察,可以發現中建資訊取得出色業績,正是在新使命和願景指引下的成果。對于其他同樣布局數智化的企業而言,未來要在時代浪潮中占據C位,也要成為:

生态型企業。

數智化浪潮下,透視中建資訊的“生态底色”

數智化時代的“C位”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宏大的時代主題。從國家到行業到企業,幾乎每個次元都在發力數智化,挖掘時代紅利。

最近,國家釋出《數字經濟2024年工作要點》,其中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深入推進資訊通信網絡建設。

資訊通信技術,也就是業内常說的ICT。為何國家提出要推進ICT建設?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首先,數字經濟和ICT産業正在互相驅動發展。

一方面,5G、物聯網等資訊通信技術,本身就是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各行業的數智化提供重要支撐;另一方面,ICT行業也在進入數智化的新階段,迸發出新的活力。回過頭來看,中國ICT行業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網際網路階段,解決計算機的互聯;第二階段為移動網際網路階段,解決人與人的互聯,第三個階段為數智化階段,面向人物/物物的萬物互聯。

其次,ICT産業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

中研普華産業院資料顯示,中國ICT行業規模在2023年達到5.6萬億元。推進ICT建設,能夠在一片廣闊的市場裡尋找到更多可能性。

數智化浪潮下,透視中建資訊的“生态底色”

可以說,ICT在數字經濟時代占據着重要的“C位”。

不過,并非所有ICT相關企業都能挖掘到數字經濟紅利。很多企業在數智化和ICT的布局上,存在認知偏差,即認為隻要發展生産力就能獲得成效。

事實上,除了生産力,生産關系對于數字經濟同樣重要。

工業化時代,産業邊界記憶體在鍊式的串行關系。而在數智化時代,串行關系逐漸演變為網狀關系,“協同”成為産業擴張的關鍵詞。是以,能夠連接配接各方、形成更大網絡的企業,才能擁有更強勁的發展勢能,同時也能賦能其他企業,實作共生互惠。

這種企業也被稱為“生态型企業”,中建資訊即是其中的一份子。

中建資訊是中國建材集團下屬企業,創立于2005年。如今,中建資訊的主要産品與服務項目包括生态服務業務和數智化服務業務,二者都獲得不俗成績。

首先是生态服務業務。

中建資訊專注于企業級ICT細分市場,已打造了逾千人的增值分銷業務團隊,其中銷售工程師占比超過60%,技術服務人員在全國已落地逾100個城市。

這些經驗豐富、專業能力出衆的工程師團隊,能夠為中建資訊的客戶提供售前咨詢,同時在售中、售後提供其他增值服務。

到目前,中建資訊合作過的管道夥伴已超過萬家,積累了大量優質的管道資源和高端客戶,創造了巨大的生态平台價值。

其次就是數智化服務業務。

數智化浪潮下,透視中建資訊的“生态底色”

立足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智慧企業應用等領域,中建資訊通過搭建服務平台等方式,打造自主可控的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數智産品及服務業務不斷提升。

表現在2023年的财報上,公司數智産品及服務業務貢獻營收約5.20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約2.70%,同比增長超過100%,貢獻毛利首次突破億元;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實作收入約24.1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2.56%。

總體上看,中建資訊在生态服務業務和數智化服務業務上的表現都較為出色,在這一年裡,公司的轉型戰略已經初見成效。

數智化浪潮下,透視中建資訊的“生态底色”

為何中建資訊能夠成為“生态型企業”?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生态型企業的觸手,往往遍布産業鍊的各個層面。但這并非一朝一夕能實作,背後其實是一個長期的龐大工程。

首先,企業要擁有先發優勢和長期主義精神。

ICT行業的疊代更新速度比較快,企業提前進行布局占據先發優勢,可以獲得稀缺資源,搶占新的細分賽道,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忠誠度。

如果再疊加長期主義精神,企業就能夠不斷積累經驗和資料,形成規模經濟和競争壁壘。

中建資訊很早就開始深耕企業級ICT增值分銷領域,到現在已經近20年。在長期積累下,中建資訊擁有強大的ICT生态服務平台能力。這種能力是時間複利帶來的成果,能夠加強自身的護城河。

《進化》一書中這樣描述到:生态型企業是一種高度靈活,能夠自我更新的企業組織。中建資訊無疑就屬于這一類企業。

除了先發優勢和長期主義,企業要打造生态平台,還必須擁有多元化發展的能力。

衆人拾柴火焰才能高,生态并非一家企業能幹成的,而是需要多方成員的共同助力,才能讓生态持續擴容,否則難以稱得上真正的生态。

部分人認識中建資訊,源于它作為華為核心合作夥伴的身份——中建資訊連續15年在華為中國區企業業務總經銷商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持續加強ICT增值分銷細分領域的龍頭地位。

不過,中建資訊也在加速多元化布局。

一方面,中建資訊跟多個生态夥伴保持着密切合作,比如成為華鲲振宇、綠盟科技、達夢資料庫、麒麟軟體、東方通、奔圖等主流國産廠商的核心合作夥伴,輻射到更多的相關行業,聚合成更強勁的發展勢能。

另一方面,中建資訊還與超聚變、浪潮商用機器、微軟、IBM、AMD、SAP等國内外的主要廠商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全更優的産品、方案和服務。

表現在業績上,根據2023年财報,中建資訊非華為業務貢獻營業收入占比約33.50%,較上年同期增長約2個百分點,多元化布局對整體營收和業績的貢獻已開始逐漸展現。

可以說,多元化發展為中建資訊建構了可持續發展的ICT數字生态服務平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數智化浪潮下,透視中建資訊的“生态底色”

為何中建資訊能夠實作多方合作?為何衆多廠商選擇了中建資訊?

一個直接的原因是中建資訊的産品和服務,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更進一步看,在于中建資訊持續布局“慢變量”而不是“快變量”。

在企業發展因子中,營銷、宣傳等淺層次的是“快變量”。短期内,它們能夠發揮一時的成效,但也會呈現不穩定和低門檻的特征。

深層次則是“慢變量”,比如優質的人才、持續的研發、創新的技術等等,它們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最終能夠凝結在産品和服務上,形成出色的吸引力。

财報顯示,2023年中建資訊合計研發投入逾億元,目前已擁有56項專利、394項軟體著作權,數字化服務團隊約300人。

另外,中建資訊還通過加強與北京交通大學合作,促進産教融合,共同推進在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價值創造、産學共赢”的良性循環。

歸根結底來看,中建資訊的“生态底色”在于其能夠堅持在人才、研發、技術等核心競争力上大力投入,最終吸引諸多廠商共同建構可持續生态,為數字經濟注入活力。

數智化浪潮下,透視中建資訊的“生态底色”

通往未來的價值道路

巴菲特曾提出過“長坡厚雪”的說法: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長坡”指企業所處的領域潛力巨大,比如數字化。“厚雪”,指企業能找到濕的雪,然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厚,發展壯大。

數字經濟時代下,“濕雪”究竟是什麼呢?外界有諸多暢想。事實上,數字經濟的發展,必然繞不開國家在頂層設計層面的革新和推進。其中,有一個核心點可稱之為“長坡上的濕雪”,也就是:

連接配接。

2023年2月,國家釋出《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數字中國”的整體架構和建設目标,明确要将數字經濟建設上升到國家層級,并且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

從“橫向打通、縱向貫通”的規劃可以發現,“連接配接”将成為未來數智化發展的重要方式和方向。

數智化浪潮下,透視中建資訊的“生态底色”

中建資訊的新使命為“讓企業與數智連接配接更便捷”,可見“連接配接”同樣也是它未來的發展方向。

具體而言,中建資訊明确提出,未來将發揮在生态連結、資源整合、平台拓展等方面的優勢,為打造共生、共創、共享的數字生态注入新動能。

另外,中建資訊還在探索數智化服務和生态服務業務之間的“連接配接作用”和協同發展,進而釋放生态平台價值。

比如,一方面持續積澱生态服務管道資源,發揮連結廠商合作、技術服務、資源整合等能力,另一方面結合自研的行業數智核心産品等,聚焦行業最終客戶,提供數智總集服務。

按照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說法:

企業是社會的器官,任何企業得以生存,都是因為它滿足了社會某一方面的需要,實作了某種特殊的社會目的。

企業要想在商業世界長期發展,必須嵌入到社會結構裡,為整個社會提供獨特的價值。

可以說,中建資訊的新使命、新願景以及對于未來的規劃,與社會跳動的脈搏保持着同頻,滿足了社會建設數字經濟的需求,同時也是在響應國家政策,助力打造數字經濟。

時代發展是公平的,中建資訊這樣創造社會價值的企業,未來同樣也會摘取到時代回饋的果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