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文地理】​岷江醞釀的“五和之美”‖敬城

作者:方志四川

岷江醞釀的“五和之美”

敬 城

雪山南風融雪汁,化作岷江江水來。

雪汁與乳汁融合,是南宋時曾在四川擔任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的範成大對岷江的贊譽。相比地球上或華夏大地上母親河共性的美,孕育出“天府之國”的岷江水,更有哪些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閃光之處呢?我們認為:岷江的别樣美,在于她醞釀、滋長、哺育并調和了五種美,讓岷江的色澤、味道、性格、氣運、風物等等,“恩波浩渺連三楚,惠澤膏流潤九垓”。

一曰水之壯美,壯在“岷江之水天上來”

“岷江之水天上來”,不是附會的“黃河之水”,而是另有一重洞天的出處與講究:一句是來自老百姓的俗話,比如當代畫家、四川美術館館長梁時民等的《李冰父子和都江堰》創作劄記中就專門收錄了一條流傳在蜀地老百姓口耳之間的民諺,“岷江之水天上來,成都農家年年災”。另幾句則是出自曆朝詩人的雅話,比如唐朝詩人張祜《送蜀客》說“楚客去岷江,西南指天末”。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懂——岷江在西南邊的天盡頭。如果說張祜的這句還比較含蓄,那麼接下來的這3位就直截了當得多:宋代詩人陳容《為人賦橫舟二首》“岷江漢源天上來,一夕不保如風埃”;清朝詩人黃俞《都江堰》“岷江遙從天際來,神功鑿破古離堆”;當代音樂人袁鶴《都江水調》“蜀山連綿玉壘開,一條岷江天上來”。

顯而易見,這個“天上來”富含巨大能量,既有壯闊性,又有破壞性,還有滋養性。

當然,無論是老百姓的諺語,還是詩人們的詩歌,都依附在岷江之水這一股澎湃的創作源泉上。岷江有東西兩源,源頭都在岷山南麓的松潘縣:西源潘州河,源自松潘縣朗架嶺(高程4610米);東源漳臘河,源自松潘縣弓杠嶺(高程3727米)。資料顯示,岷江全河落差3560米,平均坡度8.2‰,作為大陸第一、二級階梯間江河落差的典型代表,岷江平緩時若處子,高下時則若雷霆,安則潤千裡沃野,怒則泛一片澤國,所謂“岷江西來會衆水,峽束奔湍籲可畏”是也。是以後人稱“岷江之水天上來”也是站得住腳的。不光是後人,就是前人也被岷江的壯美深深打動。作為長江在上遊河段的主要支流之一,前人曾把岷江當作長江正源。有經為證——《山海經》曰“岷山,江水出焉。”《水經》曰“岷山,江水所出。”可以說:沒有岷江之水的壯美,就不會有長江正源之辨的曆史淵源,也不會有“一條岷江天上來”的浪奔浪流。

【人文地理】​岷江醞釀的“五和之美”‖敬城

《李冰父子與都江堰》

二曰山之秀美,秀在“繡面芙蓉一笑開”

岷江發源的、流經的、合攏處的蜀山,有着非比尋常的峻秀。

岷江發源的岷山,山脈西北東南走向逶迤700多公裡,自古就有“千裡岷山”之說。值得一提的是,岷江東源的弓杠嶺,藏語意思為“都喜歡山”。或是冥冥之中的風雲際會,偉人率領紅軍從這裡過後,也留下“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顔”的歡喜,這是雙重疊加的喜之秀也。從高原下來奔流到龍門山口,青城山與玉壘山向我們走來。“當封分為王嶽長,天地截作神仙鄉”的青城山,與“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的玉壘山,懷抱“三遺”——世界文化遺産地、世界自然遺産大熊貓栖息地、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3個世界遺産于一體,這是“遺”之秀也。岷江從成都平原奔騰走過來,便是岷峨之間、遠望如眉的眉山,與壽高880歲的彭祖“生于斯”而得名的彭山,這一團山——包括眉山的長眉相、仁壽的仁者相、彭山的壽者相,都蘊藏着長壽之意。尤其是彭山,作為“全國唯一經多學科專家論證的中國長壽之鄉”,還被稱為千裡岷江的“和源歸宗”之地,這是岷上養生的“壽”之秀也。到了樂山,淩雲山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寶相,與大佛腳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彙流,讓人不禁沉醉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論語及其妙悟之中,這是儒釋交融的“樂”之秀也。再越兩屏山——屏山縣的錦屏山與翠屏區的翠屏山,岷江挂起雲帆、破屏而起,湧入大江東去的滾滾洪流,雞鳴三省、兩江彙聚、一城風雅,這是“合”之秀也。

岷山之“喜”,煉的是堅韌;青城之“遺”,修的是厚重;彭山之“壽”,養的是綿遠;樂山之“樂”,參的是智慧;越過屏山之後的“合”,抱的是寬闊。山水相依的骨骼與脈絡裡,湧動着岷江“雲山如錦繡,清江萬裡流”的秀氣。

三曰人文荟萃之風神美,滋養了中國文人的第一流

享有“封建王朝最後一位儒家聖人”之譽的曾國藩曾說:“楚客初來詢物俗,蜀人從古足英雄”。這句話不是客套話,因為僅在文化圈,岷江的秀氣已經滋養出自夏以降風神潇灑第一流的文化人物。比如在“岷山導江”,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比如《史記》記載的“蜀郡成都人”賦聖司馬相如;比如《陋室銘》中“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提到的兩位主人公,蜀相諸葛亮與漢賦四大家之一的蜀人揚雄;比如以一篇《陳情表》感動天下的李密;比如從成都登船(或在合江亭碼頭,或崇州的岷江碼頭)順岷江而下,一路唱着“峨眉山月歌”的詩仙李白;比如在岷江上“相望六十裡,共飲玻璃江”,一身自帶岷峨雪浪與錦江春色蘇東坡蘇大學士;比如生于岷沱之間,寫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明朝狀元公楊升庵……就連以儒學“異端”自居的李贽也大為感慨:“岷江不出人則已,一出人則為李谪仙、蘇坡仙、楊戍仙。”

老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文化。著名學者李後強說,岷江所經山清水秀,必然多出大文豪。千年雪嶺闌邊出,萬裡雲濤坐上浮。這是岷江的水秀氣、幹雲氣,滋養着岷上人的曠世文膽、雕龍文心、盎然文氣。

四曰糧之豐美,澆灌了“天府糧倉”的核心圈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一部依水種糧史。

得益于李冰及其前後的治水人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曾經野性十足的岷江終于被馴化成造福于民的利水。自岷江上無壩引水的都江堰建成,成都平原遂“水旱從人,不知饑馑,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有資料為證:《史記》說“溉田疇之渠以萬億計”;《華陽國志》說“灌溉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裡,号為陸海”;趙樸初說“長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萬世資灌溉”……如果說這些資料都是概數,還可以精細化:岷江流域面積13.5萬平方公裡,四川境内12.6萬平方公裡,占到全省面積的25.93%。2022年,四川省糧食播種面積9695.3萬畝、居全國第6位,糧食産量702.1億斤、居全國第9位。其中,岷江流域是首屈一指的糧倉擔當。也因為此,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考察時專門指出:“成都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産糧寶地,把糧食生産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準的天府糧倉。”為此四川專門下發《建設新時代更高水準“天府糧倉”行動方案》,提出按照“1531”即一帶、五區、三十叢集、千個園區布局整體推進。

五曰酒之醇美,醞釀了滋味最綿長的将進酒

有人把赤水河稱為美酒河,因為這條河上先後釀成了茅台酒、郎酒、習酒;也有人把大運河稱為江蘇的美酒河,因為這條河上先後釀出綠豆燒酒、雙溝大曲、洋河大曲、桂花甜米酒……以此觀之,我們稱誕生了洞天乳酒、水井坊酒、全興大曲酒、文君酒、五糧液系列酒的岷江為中國之美酒河也是實至名歸。

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岷江與長江交彙處的宜賓視察工作。站在三江口,察看了解當地推進長江流域生态修複保護、實施長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況後,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要以能釀出美酒的标準,想方設法保護好長江上遊水質,造福長江中下遊和整個流域”。2023年六五世界環境日,四川省生态環境廳釋出《2022年四川省生态環境狀況公報》,全省13條重點流域水質均為優,其中岷江等水質優良率為100%。水好,此一歸也。近年來的白酒江湖流傳一句著名的評語:“鐵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五糧液穩踞濃香型之王,與醬香型的茅台比肩為國酒雙雄,此二歸也。在全世界的餐桌上,隻要有中國人端起酒杯的地方,我們總是能聽到李白的舉杯邀明月,臣是酒中仙,呼兒将出換美酒,将船買酒白雲邊;總是會念叨蘇東坡的一尊還酹江月,詩酒趁年華;總是要笑說楊升庵的一壺濁酒喜相逢……有了這些詩,中國人的酒才有了精魂,此三歸也。

春風萬裡岷江水,吹作香醪盡意青。是啊,正是岷江調和了五種美的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才有了仍憐故鄉水、萬裡總宜賓的青眼垂顧,也才有了未嘗舉箸忘吾蜀、悔作東吳萬裡歸的無盡相思。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敬城(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省網絡輿情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美麗都市圈大資料實驗室秘書長,四川畫報社全媒體總經理)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編纂中心 雅安市融媒體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