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磅釋出!血清标志物用于肺癌輔助診斷,兼顧準确度與經濟性

作者:醫學界惡性良性腫瘤頻道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國家癌症中心最新資料顯示,大陸癌症防控形勢依然嚴峻。2022年,中國約有482.47萬新發癌症病例和257.42萬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所有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之首[1];近65%的肺癌患者在确診時已處于疾病晚期且5年生存率不足20%[2]。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目标實作大陸總體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推進癌症早診早治,對于降低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關重要。血清惡性良性腫瘤标志檢測具有無創、快捷、簡便等優點,成為近年肺癌篩查和診斷的主要手段之一。今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複旦大學)、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主辦,羅氏診斷和艾昆緯支援舉辦的“血清标志物檢測用于中國肺癌診療管理的價值·衛生經濟學研讨會暨白皮書釋出儀式”在上海成功舉辦。

會上重磅釋出的《血清标志物聯合檢測用于中國肺癌診療管理的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首次從衛生經濟學角度深入探讨了血清标志物在肺癌輔助診斷、以及轉化性小細胞肺癌風險預測中的應用價值, 從臨床價值、經濟價值、患者價值等多個次元進行了全面分析,為其臨床應用和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以期為促進肺癌患者早期診斷和治療、改善患者預後,進而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生命品質提供有力支援。

重磅釋出!血清标志物用于肺癌輔助診斷,兼顧準确度與經濟性

五項血清标志物+CT用于肺癌輔助診斷,經濟性最優

肺癌早期多無特異性症狀,大陸多數肺癌患者就診時已為晚期。江西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副院長陳志軍教授指出:“早期診斷是提高肺癌預後的關鍵。近年來,血清标志物臨床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為肺癌診療提供了更多高醫學價值的資訊。血清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具有非侵入性、可多次取樣、診斷迅速等優點,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診斷、鑒别診斷、病理類型預判、協助病理診斷,優化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主任孫寶清教授表示:“常見的肺癌血清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細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 21-1)、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A)和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聯合檢測可提高肺癌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血清标志物應用的同時也應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

此次釋出的白皮書,依據臨床實際診療路徑進行血清标志物聯合CT檢測用于肺癌輔助診斷的衛生經濟學評價研究設計,通過相關領域專家訪談,明确中國血清标志物在肺癌輔助診斷中的使用、醫療資源利用和臨床診療效果,并進行衛生經濟學模型結構驗證。研究采用中國衛生體系角度,測算疑似肺癌患者在1年診療過程中的正确診斷率、QALYs(品質調整生命年)及成本。根據血清标志物使用現狀,模型納入五項(CEA、NSE、CYFRA21-1、SCCA、ProGRP)聯合CT、四項(CEA、NSE、CYFRA21-1、SCCA)聯合CT、三項(CEA、NSE、CYFRA21-1)聯合CT以及單獨CT為比較方案,以尋求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案。

通過測算以上四種臨床常用的肺癌輔助診斷方式的投入和健康産出,研究結果顯示,五項血清标志物(CEA、NSE、CYFRA 21‑1、SCCA、ProGRP)聯合CT檢測相比其他診斷方式健康産出更高、正确診斷率更高,總成本更低,是具有絕對經濟優勢的方案。

ProGRP、NSE聯合檢測助力轉化性SCLC風險預測,未來可期

除早期診斷外,肺癌組織學類型轉化對患者最終預後的影響也是臨床非常關注的問題。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疾病程序中,部分患者組織學類型可轉化為小細胞肺癌(SCLC),即為轉化性SCLC[3]。此部分患者疾病進展往往較快,總體預後欠佳,中位總生存時間較原發性SCLC患者更低。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惡性良性腫瘤科主任劉基巍教授表示:“目前,臨床尚缺少發現和确診SCLC轉化的有效手段,往往導緻患者延誤治療。如何更早期地發現SCLC轉化、指導患者更換用藥方案,是轉化性SCLC診治中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臨床實踐中,正常影像學随訪難以發現轉化性SCLC,取樣活檢又往往受到患者身體條件、取樣部位等限制。兩項血清标志物檢測ProGRP、NSE在轉化性SCLC預測中有重要作用,可以極大改善患者的預後。”

不同類型的NSCLC患者在發生SCLC轉化前後,均觀察到了ProGRP、NSE水準異常升高。ProGRP、NSE聯合檢測可準确及時地預測SCLC轉化,有助于改善轉化性SCLC患者的預後。目前,由于缺乏ProGRP、NSE聯合檢測用于轉化性SCLC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資料,相關衛生經濟學評價待相關資料完善後進一步開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複旦大學)主任陳英耀教授表示:“目前,衛生經濟學評價已廣泛應用于藥品醫保談判、衛生管理決策等多個領域,而體外診斷的經濟價值在醫療技術遴選決策中也愈發凸顯。此項白皮書研究首次從衛生經濟學角度,對血清标志物在肺癌輔助診斷和轉化性SCLC風險預測這兩個場景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梳理和總結。期待研究産出為臨床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使血清标志物聯合檢測在肺癌診治中大展所長,助力肺癌早診早治。”

羅氏診斷中國副總裁-專業和分子診斷部陳錦添先生表示:“提高肺癌的早期診斷率,是改善患者預後、幫助實作‘健康中國2030’惡性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目标的關鍵。羅氏診斷始終關注肺癌領域,并提供完整的肺癌五項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Elecsys CEA、NSE、CYFRA 21‑1、SCCA、ProGRP檢測菜單。以此次白皮書的釋出為契機,我們将秉持‘在中國,為中國’的理念,攜手行業各方,為肺癌的臨床決策提供參考、優化肺癌診療管理的醫療資源配置,為提高大陸肺癌診療的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讓更多中國患者獲益。”

長按識别二維碼精彩資訊等你來

參考文獻:

[1] 鄭榮壽, 陳茹, 韓冰峰,等. 2022 年中國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 中華惡性良性腫瘤雜志, 2024, 46(3):221-231.

[2] Zeng H, et al.Lancet Glob Health. 2018.5. 汪光蓉,等. 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3.6.Gu Y, et al. Oncol Lett.

[3] 中國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會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2版

*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重磅釋出!血清标志物用于肺癌輔助診斷,兼顧準确度與經濟性
重磅釋出!血清标志物用于肺癌輔助診斷,兼顧準确度與經濟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