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方結束歐洲三國通路後,德國嗅到不尋常信号,對歐盟發出警告

作者:陽仔說财經

“關注”我,更多精彩搶先看

中方高層的歐洲通路可謂是引發了不小的波瀾。尤其在德國,一向以汽車制造業自豪的他們,為什麼突然站出來為中國電動汽車抱打不平,反對歐盟對其加征關稅呢?這背後的原因,你想不想知道?是不是隻因為德國的電動車發展步伐稍顯緩慢?還是因為擔心失去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或許,事情并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跟着我一起探個究竟吧,不要輕易相信表面的現象,真相往往藏在水面之下!

中方結束歐洲三國通路後,德國嗅到不尋常信号,對歐盟發出警告

近期,中方高層對歐洲的一次通路,似乎在德國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德國,這個汽車工業的重鎮,突然對外界表明,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這讓外界頗感意外。德國汽車業界的一系列動作,看似不合邏輯,卻又在情理之中。

中方結束歐洲三國通路後,德國嗅到不尋常信号,對歐盟發出警告

讓我們來看看德國汽車業的現狀。德國有寶馬、奔馳、大衆等汽車巨頭,他們在全球汽車市場上占據重要位置。但近年來,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并不如人意。奔馳甚至在今年2月不得不放棄全面電動化的計劃,大衆也推遲了電池工廠的選址工作。為何這些巨頭會如此舉步維艱?原因在于,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慢,政府的補貼也在減少,使得生産電動汽車的成本和收益比不盡如人意。

中方結束歐洲三國通路後,德國嗅到不尋常信号,對歐盟發出警告

但另一方面,中國的電動汽車産業發展卻是風生水起。去年年底,比亞迪就已經在匈牙利建立了整車生産基地,長城汽車也宣布将在那裡建設電動車生産基地。中國企業的這些動作,不僅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還可能部分解決了歐洲企業的資金和技術問題。匈牙利的汽車主要出口市場在歐盟,大量的産品銷往德國,這形成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中方結束歐洲三國通路後,德國嗅到不尋常信号,對歐盟發出警告

而且,德國的汽車企業非常依賴中國市場。根據寶馬的資料,今年第一季度來自中國的營收占到了總營收的32%,奔馳在中國的銷量占到全球總銷量的36%,遠超在美國的銷量。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企業自然不願意看到中歐關系的惡化,更不希望因為政治原因而失去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

中方結束歐洲三國通路後,德國嗅到不尋常信号,對歐盟發出警告

德國汽車企業在中國的深度合作也在持續加強。就在上個月,大衆集團宣布将繼續在中國市場投資25億歐元,并與小鵬汽車在合肥共同開發新車型。這種雙向依賴的合作模式,讓德國企業在面對歐盟的壓力時,不得不站出來發聲,保護他們在中國市場的利益。

中方結束歐洲三國通路後,德國嗅到不尋常信号,對歐盟發出警告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仍堅持提議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聲稱這是因為中國存在“産能過剩”。但這一做法,被德國汽車業界視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德國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也強調,應該在公平、規範的競争環境中進行國際貿易,而非通過懲罰性關稅開啟貿易戰。

在這背後,我們不難看出,德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态度變化,其實是一種戰略上的調整。随着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德國已經意識到單打獨鬥不是最佳選擇。與其在技術或市場上與中國硬碰硬,不如尋求合作,共享市場帶來的紅利。

中方結束歐洲三國通路後,德國嗅到不尋常信号,對歐盟發出警告

但這種合作并非沒有風險。一方面,中國電動汽車的快速崛起,給德國傳統汽車制造商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壓力。中國不僅在電池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其電動汽車的成本效益也讓許多消費者趨之若鹜。另一方面,德國企業也擔心,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可能會在未來某個節點,面臨政策或市場的不确定性風險。

中方結束歐洲三國通路後,德國嗅到不尋常信号,對歐盟發出警告

這種複雜的國際貿易與市場互動,讓德國汽車制造商在支援與反對之間搖擺。他們既要保護自家的根據地,又要確定在全球市場,特别是在中國這樣的關鍵市場上保持競争力。

德國政府和企業的态度變化,也反映了歐洲在全球經濟中的新角色和政策調整。面對美國和中國這兩個經濟超級大國的競争,歐洲正在尋求一條既能保持經濟獨立性,又能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争力的道路。

中方結束歐洲三國通路後,德國嗅到不尋常信号,對歐盟發出警告

結語

德國對于中國電動汽車的态度轉變,是其工業戰略調整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對全球市場變化的一種應對。德國汽車巨頭們的警告,并不僅僅是對即将到來的關稅政策的反對,更是對未來市場布局的一種深思熟慮。德國和歐盟必須在維護自身利益和推動國際合作間找到平衡。而對我們普通消費者而言,這場跨國的電動車之争,不僅影響着全球汽車産業的也可能影響到我們每個人未來選擇汽車的多樣性和經濟性。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開放的心态,了解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