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詞初學|詩詞的結構技法

作者:金峰之約真情永遠

一、首尾照應

照應是指詩歌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首尾照應,即開頭與結尾的照應,應使詩詞在結構上有渾然一體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題,起到良好的表達效果。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是杜甫在秦州所作,由于安史之亂兄弟失散,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此詩首聯和颔聯寫景,烘托出戰争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後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

“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把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詩詞初學|詩詞的結構技法

二、開門見山

開門見山是指詩詞的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杜甫定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詩的開頭以問引起,祠堂何處?錦官城外,數裡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蔥蔥郁郁,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

這第一聯,開門見山,灑灑落落,而兩句又一問一答,自開自合。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歎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

全詩雄渾悲壯,沉郁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詩詞初學|詩詞的結構技法

三、層層深入

層層深入就是指詩歌在内容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結構形式,使全詩結構嚴謹,條理清楚。

《迢迢牽牛星》

漢·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抓住銀河、機杼這些和牛郎織女的神話相關的物象,借寫織女有情思親、無心織布、隔河落淚、對水興歎的心态,實際來比喻人間的離婦對辭親去遠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此詩采用了層層深入的結構方式,表達織女隔着銀河遙思牽牛的愁苦心情,表現了愛情受折磨時的痛苦。詩歌從遙望中的牽牛星、織女星寫起,由遠及近,視線移到織女星,織女織成布才能與牛郎相會,可是終日織不成,急得淚如雨下。

相隔淺淺的一道銀河,就是不能相會。詩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聲情并茂,哀怨動人。

詩詞初學|詩詞的結構技法

四、重章疊句

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複詠唱的一種結構方式。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

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

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愛上層樓”“愛上層樓”,“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在這樣反複詠唱中,在内容上形成鮮明對比,又使語言具有音樂美。

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構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詩詞初學|詩詞的結構技法

五、先景後情

即通過描寫景物,着重表現詩人因描寫的景物而産生的思想感情,進而塑造詩人自身的形象,創造意境,表達主題。

《菩薩蠻》

南宋·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鹧鸪。

這是辛棄疾在路過贛州的造口時寫下的一首詞。“借水怨山”,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曆史回憶,看到郁孤台下的贛江流水,不由想到當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傷,覺得那流水當中飽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淚。

進而結合寫景,抒寫思想感情活動,慨歎大好河山仍被敵人占領。下片借景生情,悲憤空有愛國志士,難挽國事衰微,憂慮國事實在難為。

進而塑造出詞人自身心系國恥、憂慮國事的形象,創造出沉郁蒼茫的意境,抒發了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對腐朽無能的南宋統治者的憤懑。

詩詞初學|詩詞的結構技法

六、卒章顯志

卒章顯志是指詩人在詩詞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進而增加詩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行路難》

唐·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這首詩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後的感慨,深刻揭示了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表現了詩人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堅持理想的品格。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設下盛宴為之餞行。接着正面寫“行路難”,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然後筆鋒一轉,想到姜尚、伊尹這兩位曆史人物的經曆,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詩人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末句卒章顯志,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着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詩詞初學|詩詞的結構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