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封裝光刻機傳遞!華為也用自研為國産化賦能,但這僅是一個開

作者:智者白雲4f2
國産封裝光刻機傳遞!華為也用自研為國産化賦能,但這僅是一個開

國産光刻機傳遞,晶片産業新局面将現,中國科技實力走向何方?

近日,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中國自主研發的首台高端封裝光刻機已經傳遞。這标志着大陸在內建電路制造領域取得了曆史性突破,向着晶片産業自主可控的目标邁進了一大步。作為晶片制造的關鍵裝置,光刻機長期被國外壟斷,大陸科技人員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關。

光刻機之是以重要,是因為它是晶片制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裝置。晶片制造技術中,需要将晶片的電路圖形精确地轉移到矽片表面。光刻機就是用來完成這一精密轉移工序的。它通過光刻技術,将電路圖形的掩膜版精确地曝光到矽片的光刻膠層上,然後用化學溶液将未曝光溶解掉,進而在矽片上形成與掩膜版一緻的電路圖形。

國産封裝光刻機傳遞!華為也用自研為國産化賦能,但這僅是一個開

光刻機就像是晶片制造的"印刷機",其分辨率越高,所能制造的晶片就越先進。目前,國産光刻機的分辨率已經達到7納米,可用于制造手機晶片等中高端晶片。這一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大陸科技人員多年的不懈努力。

回顧曆史,光刻機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大陸晶片産業一直受制于人。為了實作自主可控,大陸自20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了光刻機的自主研發。經過幾代科研人員的接力攻關,終于在2022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制出了7納米的高端光刻機。

國産封裝光刻機傳遞!華為也用自研為國産化賦能,但這僅是一個開

這台光刻機的問世,不僅打破了國外對大陸晶片産業的技術封鎖,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大陸晶片自主創新的信心。有了自主可控的晶片制造能力,大陸的資訊技術産業就能真正做到"從芯動手",在關鍵領域實作自主可控。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盡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大陸晶片産業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差距依然存在。7納米的分辨率,在國際上已經不算先進,目前國際領先水準是3納米甚至2納米。我們絕不能止步于此,必須繼續加大投入,持續創新,不斷縮小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

國産封裝光刻機傳遞!華為也用自研為國産化賦能,但這僅是一個開

國産光刻機的問世,無疑将為大陸晶片産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作為晶片制造的關鍵裝置,光刻機的國産化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國外對大陸晶片産業的技術封鎖,另一方面也将推動國内晶片産業鍊的全面發展。

近年來,随着國内資訊技術産業的蓬勃發展,對晶片的需求與日俱增。由于長期受制于人,大陸晶片産業一直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5G通信、大資料等新興領域,晶片的短缺更是嚴重制約了大陸産業發展。

國産封裝光刻機傳遞!華為也用自研為國産化賦能,但這僅是一個開

有了自主可控的晶片制造能力,大陸在這些領域的發展就将掃清了一大障礙。以華為為例,作為國内晶片産業的領軍企業,一直在推進晶片國産化程序。據報道,華為已開始使用國産光刻機生産晶片,為國産化賦能。

不僅如此,國産光刻機的問世還将促進國内晶片産業鍊的協同發展。晶片産業鍊條非常龐大,除了光刻機之外,還需要大量的上遊裝置和材料。一旦晶片制造能力提升,對上遊裝置和材料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進而帶動整個産業鍊的發展。

國産封裝光刻機傳遞!華為也用自研為國産化賦能,但這僅是一個開

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盡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大陸晶片産業的自主可控之路仍任重道遠。目前,國産光刻機的分辨率僅為7納米,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必須繼續加大投入,持續創新,不斷縮小這一差距。

國産光刻機的問世,不僅标志着大陸晶片産業取得了曆史性突破,更折射出了大陸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回顧曆史,大陸曾長期被西方國家在關鍵技術領域嚴重掣肘。随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大陸科技事業取得了飛速發展,在諸多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國産封裝光刻機傳遞!華為也用自研為國産化賦能,但這僅是一個開

以航天航空領域為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自主研制運載火箭、載人航天飛船的國家之一。神舟系列飛船、天宮系列空間站、嫦娥系列探測器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充分展現了大陸航天事業的發展實力。

在量子科技領域,大陸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2016年,大陸成功實作了世界首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号"的發射,标志着量子通信進入了空間時代。2020年,大陸又實作了量子計算機"祖沖之"系統的運作,計算能力達到76量子比特,重新整理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國産封裝光刻機傳遞!華為也用自研為國産化賦能,但這僅是一個開

國産光刻機的問世再次印證了大陸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發達國家相比,大陸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差距依然存在。要實作科技自立自強,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持續推進自主創新,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才能真正掌握科技發展的主動權。

國産光刻機的問世标志着大陸晶片産業邁出了關鍵一步,為實作自主可控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要實作晶片産業的全面自主可控,我們還需要在人才培養、資金投入、産業鍊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突破技術瓶頸,縮小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隻有這樣,大陸科技實力才能真正走向強盛,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