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作者:最愛大北京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天壇公園共接待遊客70萬人次,在北京各大公園中位居第二,僅次于頤和園。

外地遊客,甚至很多北京人可能都不知道,就在天壇公園一路之隔,寬闊的南中軸路西,還有一座與天壇地位相仿,堪稱等量齊觀的皇家壇廟建築群—— 先農壇 。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不過,随着那座塵封近300年的“神倉”向公衆開放,相信大家對先農壇的認知将會逐漸提高。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先農壇“神倉”開放

塵封270年 天下第一倉

神倉位于先農壇太歲殿東側,現有的建築群建于清乾隆十八年。自那之後共270多年,這裡的大門一直對外緊閉,直到今年4月18日,暨第42個“國際古迹遺址日”當天,終于向公衆正式開放。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此“倉”何以稱之為神?又是如何被冠以“天下第一倉”美名呢?這首先要從先農壇說起。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先農壇内的“一畝三分地”小北拍攝

《血色浪漫》,北京國安,育才學校,北京人提及先農壇,能想到很多事情,卻可能唯獨說不清楚先農壇到底是幹嘛用的。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西城區重點校育才學校多年來就在先農壇内辦學小北拍攝

文章開頭小北說了,先農壇是跟天壇地位并列的皇家壇廟建築群,天壇是明清帝王祭天的場所,先農壇則是祭祀神農并舉行親耕耤田典禮的地方。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而神倉,正是皇帝親耕籍田收獲糧食的儲存地。

整個神倉建築群的結構布局東西對稱,一目了然:左右側各有兩座單體建築,正對面由遠及近則分别是一座柱狀的單體建築及一座尖頂亭子。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它們分别是東西碾房、倉房,收谷亭和圓廪神倉,彼此之間是存在關聯效應的——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收割後的谷物首先放到收谷亭,在此通風晾曬,然後被收到左右兩側第一排的碾房進行加工;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之後谷物才被收入兩側倉房。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才會用到圓廪神倉,将儲藏的谷物轉換為皇家祭祀禮儀祭品的重要場所,“天下第一倉”本尊在此。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普天之下,存儲糧食的倉庫何止萬千,但圓廪神倉卻是先農壇獨有,放在這裡的糧食是皇帝勤耕種植的五谷,其它壇廟舉行皇室祭祀時,都會到這裡來取糧食作為祭品。

通俗點說:一般倉庫的糧食是用來吃的,而神倉裡的糧食卻是用來擺着看的,還不是誰想看,想看就能看到。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不僅是神倉與衆不同,整個建築群都凝結了很多構造巧思。

比如使用雄黃玉(三硫華砷)彩畫而不是其它皇家建築普遍使用的旋子彩畫,隻因這種顔料有巨毒,可以驅蟲;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比如東西兩間倉房,為了儲存糧食防黴防潮,做好通風保證,是開了天窗的。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在建成270多年後對公衆開放,離不開相關從業人員對神倉古建築群半年多的精心修繕:牆面、門窗和柱子經過重新油飾,恢複成原來的朱紅色,彩繪也重新煥發出了光彩。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東西碾房和倉房,如今已經成為了展示區域:從神倉的前世今生,到中軸線的文化沿革。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從農作物的種植流程,到雄黃玉旋子彩畫的介紹。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林林總總,精彩豐富。

更是配有專業講解員,為參觀者進行專業而又詳實的介紹。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其實神倉的開放,是先農壇繼去年成為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後的又一次更新展示。

它所展示出的,是封建帝制時代,對農業這一幾乎是唯一支柱産業超乎尋常的重視,畢竟倉廉足,天下興,才能知禮節而又衣食足。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據悉,未來幾年,我們很可能還将迎來慶成宮建築群的開放,先農壇這座低調卻又内涵滿滿的皇家壇廟建築群,何日才能讓大家看全它不遜色于天壇的峥嵘風采呢?

270多年,這裡首次開放了

小北拍攝

盼着那一天早點到來。

開放時間:9:00—16:00(周一閉館)

門票:15元

交通:7路、15路公共汽車天橋商場站下

最愛大北京整理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