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物館成“在地遊”剛需

作者:昆明資訊港
博物館成“在地遊”剛需
博物館成“在地遊”剛需

美編範敏/制圖

今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昆明市博物館作為系列活動的主會場,“博物館奇妙夜”主題研學活動、雲南省非遺實物展、“照見雲南府——影像裡的昆明”等近10個專展活動蓄勢待發,着實吊足了市民胃口。與此同時,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博物館類旅遊持續登上昆明遊熱搜,外地遊客及昆明市民不約而同地選擇從山河大川轉進各類博物館、展館。在打破風光遊傳統之後,博物館遊提供了巨大的城市文化消費空間。

養眼走心“出圈”

在昆明市博物館“昆明飛虎隊紀念館”門口的戰機模型下,遊客張程對着照相機鏡頭,潇灑地擺出一個大寫的“走你”起飛姿勢,“咔嚓”一聲留下紀念。接着,張程打開“小紅書”上的自媒體首頁進行圖檔文字編輯,參與了該平台推出的話題“博物館裡的顯眼包”主題活動。一小時後,這條名為“我在昆明飛虎雲霄”的互動資訊,收獲點贊過百,還有一位調皮網友留言“飛過來,講武堂見”。點開留言連結,一位帥氣小夥和女友手拿講武堂文創雪糕,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地标正門比了個“心”。張程來自成都,他和IP來自哈爾濱的“博世”在逛昆明的博物旅途中就此雲相會。

“如果選擇用三天遊曆一座陌生的城市,博物館是最佳的選擇,既養眼又走心,還能出圈。”張程一語道破昆明之行的亮點所在。

市民劉滇滇的朋友圈視訊“出圈”刷爆,視訊中一席中式服裝的女兒穿梭于橫笛、篪、琵琶、排箫、箜篌“二十四伎樂”中,從石刻浮雕間,淺聲吟唱着杜甫名句“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視訊留言59條,女兒班級家長群集體提問“大美,在何處?”驚喜不已的劉滇滇統一回複:昆明市博物館“唐音铿锵——永陵‘二十四伎樂’音樂文化展”。女兒在一旁輕笑說:“我的同學們一會兒都得來打卡。”“逛博物館是本地親子遊首選,讓博物館帶我們走千裡路。”劉滇滇說。

據官方資料顯示,4月30日至5月3日,昆明市A級景區共接待遊客139.5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27.57%,其中翠湖講武堂景區遊客接待量為11萬人次,同比增長10.71%;雲南省博物館每天接待遊客達限流1.2萬人,昆明市博物館每天接待遊客達上限2000人。

雲南省博物館負責人表示,博物館熱已經成為昆明“網紅”級現象。據省博物館近3年資料,大小長假、寒暑假平均每日預約參觀人數近萬人,其中70%是外地遊客,其餘為本地遊客。談到博物館“網紅”現象的形成原因,該負責人總結:首先,各類博物館持續創新打破靜态、固态展覽形式,力求“專業内容+創意策劃”提升互動體驗感吸“粉”,讓公衆對傳統文化産生認同,并更新為自豪和追捧;另一方面,公衆對于精品文化精神的需求持續高漲。

“旅遊+文化”是核心

在省博負責人看來,博物館熱是一場雙向奔赴。但仔細觀察便能看出,首先是原本“高冷”的博物館展開了雙臂,将傳統的參觀、遊曆創新為文化體驗,進而塑造了博物館的競争核心。

最近,昆明市博物館正在為第48個“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全力以赴,作為主會場,昆明市博物館将舉辦主會場系列宣傳活動。在此期間,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雲南省文物局)合力主辦,在全省博物館、紀念館圍繞“博物館緻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主題,舉辦宣傳活動239個,通過聯合辦展、交流展覽、巡回展覽等方式,組織公衆講座、研學課程、親子活動、文化演出、研讨會等配套教育活動,搭建博物館與公衆溝通互動的平台,進一步增強博物館影響力和傳播力。

事實上,博物館旅遊已成為公衆最喜聞樂見的、寓教于樂的高品質旅遊形式。攜程資料顯示,博物館訂單增速靠前,同比2.5倍以上增長,國内主要博物館門票訂單同比增長10%以上。攜程方面表示,以博物館場所和博物館内容為依托和載體,以文化為核心,将文化活動和遊覽觀光有機結合,讓普通的旅遊觀光上升為高品質的文化體驗。

翠湖畔的雲南陸軍講武堂可謂在“文化體驗”上下足了功夫。多年以來,講武堂堅持以保護文物為前提,通過“文創”傳遞“美、品、趣”,建構起獨具特色的文旅平台。以講武堂曆史為背景,先後開發完成了色彩、剪影、校訓、功勳、自然、軍事、文房四寶、寒冬暖心等11個系列180餘種文創産品。在雲南陸軍講武堂看來,讓曆史文化延續的第一步是吸引人走近它,然後了解它、品味它、認可它、傳頌它。

昆明博物館旅遊熱還在持續發酵,蹭着熱度,大量民間“網紅”博物館湧上街頭巷尾。打開任意一個自媒體App,隻要輸入“昆明博物館”就能看到它們百花齊放。香水博物館、梵高星空藝術館、氣球博物館、安徒生繪畫館等等,讓人眼花缭亂。隻不過這類新興網紅博物館少了曆史文化的縱深,更像是提供拍照發圈的“攝影棚”。

無論是官方博物館的創新,還是民間博物館的湧現,都說明昆明博物館正在成為外地人、本地人體驗昆明文化、市井生活的集合地。雲南大學教授郭樹華認為,随着消費者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傳統觀光旅遊已無法滿足新生需求,旅遊活動中深度遊、文化遊的占比迅速提升。博物館不僅是一個機構,更應是社會進步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滿足人的新需求的新體制,它不僅收藏曆史,實際上也是在塑造曆史記憶和一種面向未來的價值信仰,讓曆史、科學與藝術的精神成為大衆的自覺接受和追求。隻有滿足了“人”的需求,博物館才能“活起來、火起來”。(昆明日報 記者徐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