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2年肯尼迪問助理:中印開戰,是否跟蘇聯的核飛彈有關系?

作者:小何小何滿目星河

1962年10月,危機重重,兩大事件同時發生

危機重重,兩大事件同時發生

1962年的那個秋天,世界上空籠罩着一層厚重的黑雲。東方,中印兩國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邊境線上,士兵們的戰火已經燃起;西方,則是古巴飛彈危機的烽煙遽起。這兩件事情,看似毫不相幹,卻像是冰山一角,隻是冷戰肮髒遊戲的一角。

那年10月20日清晨,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的阿克賽欽地區爆發了激烈交火。這是一場事出有因的自衛反擊戰,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59年。那一年,印度開始在中印邊境地區大兵壓境,修建道路、瞭望哨等哨所,蓄意向中方邊境地區滲透。在之後的三年裡,印度在這片争議領土上,不斷加緊軍事力量的投放和哨所的修建。而中國為了避免局勢更新,一直忍氣吞聲。

直到1962年10月20日這一天,中印雙方在阿克賽欽地區的克什米爾山口爆發大規模沖突。在這場被稱為"對印自衛反擊戰"的戰争中,中國軍民付出了49名英勇将士的犧牲。無奈之下,中方不得不發起反擊,向印軍發起了有力的進攻,将印軍趕出了阿克賽欽地區。

就在中印戰争的硝煙彌漫之際,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也遇到了巨大的安全危機。當年10月16日,美國偵察機在古巴上空拍攝到一組驚人的照片,照片清晰地顯示蘇聯在古巴部署了一些地對地飛彈和中程飛彈,而且還有更多飛彈基地正在建設之中。

這無疑是一個讓美國感到巨大威脅的消息。因為一旦蘇聯在靠近美國的地理位置部署了核飛彈,那麼美國絕大部分國土就都将處在蘇聯飛彈的射程之内。一旦開戰,美國将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這個危機被稱為"古巴飛彈危機",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最危險的一次對峙。

1962年肯尼迪問助理:中印開戰,是否跟蘇聯的核飛彈有關系?

兩件事情同時發生,讓白宮内一片慌亂。肯尼迪政府面臨着一個艱難的抉擇,究竟該優先處理哪一件事?是集中力量應對中印戰争,還是先解決家門口的古巴危機?眼看着東西兩線的戰火都已經燃起,雙線開戰的陰影籠罩着全世界,令人揪心...

肯尼迪陷入巨大壓力與困惑

1962年10月16日,當美國U-2偵察機在古巴上空擷取到令人震驚的照片時,總統肯尼迪正在白宮裡與著名影星夢露私會。這無疑是一個頗為詭異的場景——當全世界最緊張的時刻來臨時,美國總統卻躲在私密空間裡幽會情人。

然而,就在這危機時刻,肯尼迪的助理邦迪帶着重磅情報突然來到總統辦公室,打斷了兩人的私會。邦迪聲色俱厲地告訴肯尼迪,照片顯示蘇聯正在古巴部署核飛彈,距離美國本土僅咫尺之遙。這無異于蘇聯之"死神"來到了美國家門口。

面對這一驚人消息,肯尼迪勃然大怒,厲聲質問為何中情局這麼久都沒發現蘇聯在古巴的陰謀。他憤怒地斥責中情局是"酒囊飯袋",過了兩個月仍渾然不知核飛彈已在家門口架起。

事實上,在這之前的兩個月裡,大部分中情局特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南亞的中印邊境沖突上。因印度在邊境地區的不斷挑釁,中印雙方在10月20日爆發了激烈的武裝沖突,吸引了大量特工的注意力。

然而,就在特工們将目光投向遙遠的喜馬拉雅時,他們的"後花園"古巴已經被蘇聯偷偷摸摸地部署了大量核武器。這無疑是一個嚴重的情報失誤和疏忽。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雙重危機,肯尼迪陷入了巨大的壓力和困惑之中。他不得不暫時中斷與夢露的私會,全力應對眼下的危機。

更令他費解的是,助理邦迪認為,中印之戰與古巴飛彈危機之間或許存在某種内在聯系,蘇聯故意挑起中印沖突,是為了分散美國注意力,進而在美國"後院"偷偷摸摸部署核武器。

1962年肯尼迪問助理:中印開戰,是否跟蘇聯的核飛彈有關系?

這一猜想無疑讓肯尼迪深感棘手。如果這真是出自蘇聯蓄謀已久的一箭雙雕陰謀,那麼接下來美國該如何應對?是先集中力量解決家門口的核危機,還是先理清中印沖突的前因後果?

美國政府内部情報分歧

在這場中印邊境戰争與古巴飛彈危機的雙重危機之中,美國政府内部也出現了罕見的情報分歧和互相指責的局面。

一向被視為世界情報之王的中情局,在這次事件中首當其沖地受到了白宮的嚴厲批評。肯尼迪憤怒地斥責中情局是"酒囊飯袋",在蘇聯部署核飛彈的兩個月裡渾然不知。

作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邦迪,則對中情局的這一疏忽進行了嚴厲指責。他認為中情局将大量特工遣派至南亞地區關注中印沖突,卻忽視了家門口古巴的局勢變化,這是一個嚴重的情報失誤。

邦迪更進一步猜測,蘇聯故意挑起中印沖突,是想分散美國注意力,進而在美國的"後院"——古巴偷偷摸摸部署核武器。這一猜測立刻引發了白宮内部的激烈讨論。

與邦迪觀點相左的,是國務院的官員們。他們堅持認為,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區的挑釁行為,是完全出于自身的領土擴張欲望,并非出于蘇聯的蓄意挑唆。中印邊境戰争的根源在于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領土争端。

國務院官員認為,邦迪這一猜測過于牽強,缺乏直接證據。他們還稱,蘇聯為了在美國周邊部署核武器,完全沒有必要在遙遠的亞洲激起一場代理人戰争,風險太大、收益太小。

1962年肯尼迪問助理:中印開戰,是否跟蘇聯的核飛彈有關系?

面對政府内部的這一分歧,作為總統的肯尼迪陷入了兩難困境。一方面,他無法完全否認邦迪的分析,畢竟這位親信助手掌控着大量機密情報;另一方面,他也不願輕易相信蘇聯挑起中印戰争的猜測,因為這個說法确實有些牽強附會。

最終,在權衡利弊之後,肯尼迪選擇相信邦迪的判斷。他認為,面對來自蘇聯的嚴重核威脅,美國必須高度戒備,不能對蘇聯的陰謀掉以輕心。

于是,在美國政府最高層的決策中,中印邊境戰争被認定為蘇聯蓄意挑起的事端,其目的是為了轉移美國的注意力。而古巴的核飛彈部署,則被視為蘇聯對美國本土的嚴重核威脅。

基于這樣的判斷,美國随後對古巴發起了為期13天的封鎖行動,並向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即撤出在古巴的核武器,否則美國将不惜動用武力。這一決策,最終迫使蘇聯在1962年10月28日作出讓步,拆除了在古巴的飛彈基地,化解了這場危機。

印度挑釁在先,中國被迫自衛反擊

按照曆史的真相來看,并非如邦迪所猜測的那樣,中印邊境戰争并非出于蘇聯的陰謀挑唆。事實上,這場戰争是完全由于印度在邊境地區的領土挑釁而起。

早在1959年,印度就開始在喜馬拉雅山區的中印邊境線上,大兵壓境,修建道路和瞭望哨,企圖将更多的領土并入版圖。面對印度的這一行為,中國政府反複交涉、勸阻,但印度方面理直氣壯,置若罔聞。

1962年10月初,印度軍隊更是公然在中印邊界線深入數英裡,建立了一個加勒萬軍事哨所,将領土進一步擴充。這已經完全突破了雙方長期以來的事實控制線。

10月8日,印軍還在兩側邊境線同時發動進攻,不僅襲擊了中方邊防哨所,還俘虜了部分中國士兵。

1962年肯尼迪問助理:中印開戰,是否跟蘇聯的核飛彈有關系?

面對印度的這一系列挑衙行為,中國政府經過三年的忍讓,最終忍無可忍。于是在10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在阿克賽欽地區,向印度軍隊發起了有力的反擊。

這場戰争持續一個月,雙方在喜馬拉雅山區的高寒地帶陣地作戰。作為發起進攻的一方,中國軍民付出了49名将士的生命犧牲。

然而,就在短短幾周後,中國軍隊就迅速占領了戰略要地,将印軍趕出了阿克賽欽地區,并一直推進到靠近印控地區,直至平息了戰火。

整個戰争,中國軍隊出動了10多萬官兵,占領了2.38萬平方公裡的領土。戰争取得了徹底的勝利,但代價是慘重的——除了犧牲的49名将士,還有上千人受傷,多達3800人不同程度地凍傷。

最終,這場戰争結束于1962年11月21日,印度政府不得不向中國發出正式的停火通知。雖然取得勝利,但代價如此之大,也深刻說明了中國在當時的軍事實力并不充分。

這場被稱為"對印自衛反擊戰"的戰争,無疑是印度單方面的領土挑釁所導緻的結果。它并非如邦迪猜測的那樣,出于蘇聯蓄意的陰謀指使,而是印度一再挑釁,中國在被迫無奈之下作出的自衛反擊。

冷戰陰雲未散,世界軍備競賽加劇

雖然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最終以蘇聯讓步、拆除核飛彈而告終,但這并未減輕全球的冷戰緊張氛圍。相反,這一事件反而加劇了美蘇兩個陣營在核軍備方面的競賽。

1962年肯尼迪問助理:中印開戰,是否跟蘇聯的核飛彈有關系?

事實上,在危機爆發的前一年,美蘇兩國就已經在核武器方面展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1961年9月,前蘇聯在北冰洋進行了史上最大當量的核試驗"曙光"号,當量高達5.8萬噸TNT當量,是廣島原子彈的3800倍。不過半年後,美國又在波利尼西亞環礁進行了代号為"熊爪"的15兆噸級氫彈試驗,将蘇聯的紀錄再次重新整理。

眼見雙方在核軍備上越走越遠,聯合國曾試圖通過建立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來遏制軍備競賽,但談判一直進展緩慢。

直到古巴飛彈危機之後,美蘇雙方終于在1963年簽署了《莫斯科禁止在大氣層外、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部分緩解了核擴散的危機。但在此之後的幾十年裡,美蘇兩國仍在不斷擴充核武庫,将全球拖入戰争漩渦。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新疆羅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正式跻身核武器大國之列。随後的幾年間,英國、法國等國家也相繼發展核武器,使全球的核擴散形勢雪上加霜。

到了上世紀70年代,美蘇雙方更是在陸基、海基、空基三大領域同時發展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使全球軍備競賽達到了白熱化狀态。1970年,美國海軍下水了第一艘裝備24枚"撚尖"飛彈的俄亥俄級戰略飛彈核潛艇;1973年,蘇聯則研制出前蘇聯海軍曆史上第一艘"第四代"戰略核潛艇——第658艘"台風"級。

此後幾十年間,雙方針鋒相對,不斷研發核武庫中的"當家級"戰略武器,其中包括美國的"小男孩"洲際飛彈、B-2"精神"隐形戰略轟炸機,以及蘇聯的"鐵路陣地"飛彈、"狐蝠"式攻擊機等。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全球軍備競賽才開始有所減緩。但時至今日,世界各大軍事強國仍在積極部署先進的正常武器,全球軍費開支更是持續攀升,和平與戰争的天平仍存在着失衡的風險。

結尾

正是源于當年那場古巴飛彈危機的教訓,促使世界各國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在軍備競賽上越走越遠的道路,以確定不會在未來再次陷入那樣的危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