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時須經風浪煉,晚歲靜賞水雲天

作者:藝境

曾國藩說:“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閑境,晚年經不得逆境。”

人生四季,各有風雨,各個年齡經曆不同,風景亦不同。

但是不論到了什麼年歲,處于何種環境,都不要忘了:修煉自己的心境。

少時須經風浪煉,晚歲靜賞水雲天

01

少年順境不喜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佚名《警世賢文·勤奮篇》

古語雲:“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自古英雄出少年,但凡成功的人,少年時期都不是太順。

少年就像春夏,充滿朝氣卻柔嫩,不經磨砺和捶打難以變得堅實。

年少貪圖享受,就會在安逸舒适中喪失鬥志,磨滅激情。

“少年太得志,容易栽跟頭。”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

方仲永與張居正:天才的兩種命運。

方仲永,五歲便能無師自通作詩,被譽為神童。

然而,其父親貪圖錢财,帶他四處賣詩,荒廢學業。

至十三歲,詩才已大不如前,二十歲時更淪為普通農民,才華盡失。

王安石認為,方仲永的悲劇在于天資雖高,但缺乏後天的磨砺與錘煉。

相比之下,少年天才張居正則幸運得多。

十二歲便因才學出衆,受到知府李士翺的賞識。

但他在十三歲鄉試中遭遇挫折,落榜而歸。

原來,時任巡撫顧東橋有意磨砺他,故意讓他落榜,期望他能在挫折中成長,更加堅韌。

張居正最終不負衆望,成為明朝第一首輔,避免了方仲永的覆轍。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老話說:“吃虧要趁早。”少年時遇順境不能讓自己沉迷于舒适中,不經風雨洗禮,如溫室之花,難以抵擋風吹雨打。

少年應有須經千錘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磨砺,方能乘風踏浪,鮮衣怒馬,成就自己。

02

中年閑境不等

人到中年路不孤,心閑何處著工夫。

——陸遊《雜賦》

有人說,閑是福,但中年時期,太閑,便是災難了。

中年就像夏末秋初,是最忙碌,也是豐收的季節。正是年富力強,創造輝煌的時期。

如果人生太閑,則别念竊生。

人就像一把刀,越用越光,越用越利,閑下來會鏽迹斑斑。

沈從文說:“我一生最怕是閑,一閑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

沈從文一生勤勉不辍,緻力于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即便在寒冬無火的屋内,他始終堅守自己的創作之路。

晚年時,他仍緻力于資料整理,完成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他的生活因忙碌而充實,不受外界紛擾,在忙碌中找尋自己的人生意義。

少時須經風浪煉,晚歲靜賞水雲天

“閑則生憂,懶則病生,忙則樂至。”

有目的、有規劃的忙碌,是生命充實和價值的源泉。

真正忙碌的人無暇内耗,更無暇生病,他們清醒地前行,不願長久駐足于安逸之中。

活在當下,專注做一件事,專心愛一個人,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的樂趣,感受生命的意義。

心若盛開,清風自來。你若自己散發着芬芳,蝴蝶自會前來為你喝彩。

作家汪國真在《人到中年》裡這樣寫道:“到了中年,生命已經流過了青春湍急的峽谷,來到了相對開闊之地,變得從容清澈起來。花兒謝了不必唏噓,還有果實呢。”

生命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富足與甯靜,而非外在的繁華與喧嚣。

内心豐富的人,平和,不會因瑣事而輕易動怒,不會因情緒而失控,能欣賞詩與遠方,亦能接受生活的苟且。

03

晚年逆境不憂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王維《酬張少府》

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寫道:“少年人要心忙,忙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閑,閑則樂餘年。”

人到老年,已知天命,正所謂“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老年是末秋與凜冬,曆經風霜而内心歸于平靜,理當閑适安然。

孔子曰:“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晚歲之時,需要靜下來,遵循自己的初心,找回自己,用最美麗的姿态,閑賞歲月靜賞花,輕撚時光慢煮茶。

少時須經風浪煉,晚歲靜賞水雲天

歲月流轉,我願優雅地老去。

“老而美麗”是歲月賦予的韻味,是心靈無懼歲月的展現。

“知足常樂”,花甲之年更需領悟其真谛。

人生無需完美,珍惜擁有,釋懷未得。

健康與好心态,是晚年最寶貴的财富。

很喜歡林清玄對人生的一段總結:

“茶若相似,味不必如一,但凡茗茶,一泡苦澀,二泡甘香,三泡濃沉,四泡清冽,五泡清淡。

誠似人生五味,年少青澀,青春芳醇,中年濃重,壯年回甘,老年無味且有味。”

少時須經風浪煉,晚歲靜賞水雲天

人活一世,不管走到哪個階段,都要做好自己,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味道。

順境不喜,别得意忘形,沉得住氣;

閑境不等,别停下腳步,走得出去;

逆境不憂,别心灰意冷,擡得起頭。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們都是自己舞台的主角,順境不迷,閑境不等,逆境不慌,活出自性自在自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