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周一畫:晚鐘

作者:藝清語畫

标題: 晚鐘,晚禱

藝術家: 讓-弗朗索瓦·米勒

創作:1857-1859年(42歲)

風格流派:現實主義

時期:文藝複興後

尺寸:66×55.5厘米

材質:帆布油畫

藏品:奧賽博物館

主題:定制繪畫

創意背景:

讓-弗朗索瓦·米萊特(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是法國現實主義的代表畫家,也是巴比遜畫派的畫家。

巴比森是一群活躍在楓丹白露附近巴比森鎮的畫家,是一個藝術團體。

1894年,由于巴黎的霍亂,米勒帶着妻子和孩子來到法國巴比遜的鄉村定居,繪畫風格逐漸轉變為田園詩般的風格。

19世紀的藝術世界由兩股力量共同對抗,一邊是傳統勢力,另一邊是新生力量,畫家米勒是新生力量的代表。

畫中的内容:

每周一畫:晚鐘

Jean-Francois Miller《The Night Clock》

"夜鐘"畫中的這對夫婦,像雕塑一樣,低着頭祈禱,因為晚上鐘聲響起。深秋黃昏、金色的天空、遠處的教堂、偷偷摸摸的鳥兒、年輕的農夫夫婦、藝術家們通過靜态處理來描繪田園詩般的簡約與寂靜感,共同構成了莊嚴的宗教氛圍。

每周一畫:晚鐘

低頭祈禱的農婦

農婦的着裝和大地的顔色非常和諧,小武器的袖子呈現出鮮豔的暗紅色,紅色代表生命,隐喻着人與土地的聯系,服飾的顔色也展現了夜色的變幻莫測的太陽線。她深深地低下頭,雙手交叉合攏在胸口,心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富貴歲月的向往,表現出虔誠的姿态。

每周一畫:晚鐘

低着頭的男人

藝術家刻意将主人公的臉藏在畫中,省略了塑造的細節,正是這種一般的方法,創造了藝術史上農民的經典形象,他的身體可以看到底層農民的所有影子,展現出永久的和平與安甯。

每周一畫:晚鐘

那個男人手裡拿着帽子

男人低下頭,用手捏住帽子,洋芋的鐵叉正滑入田間,腳下散落着一些洋芋,以至于男人的農活被教堂的鐘聲打斷後,自然停止了一切動作。艱苦的生活環境,繁重的勞動,粗糙的農具并沒有把他們打倒,他們的靈魂依然純潔,充滿希望,這種希望就是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每周一畫:晚鐘

與地球成角度的鐵叉

每周一畫:晚鐘

遠處的鐘樓

尖銳的鐘樓矗立在遠處,若若隐若現,看似不重要,但整幅畫的點睛之筆,鐘聲響起,隻有那時人們祈禱一連串的動作。

每周一畫:晚鐘

米勒的曼懷斯鋤頭油畫 81.9×100.3cm 1862 保羅·蓋蒂博物館

每周一畫:晚鐘

米勒的"長草的女人"(女人與耙子)布面油畫39.7×34.3cm 1856-1857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每周一畫:晚鐘

梵高的"夜鐘"專業米勒鉛筆 46.8×61.9cm 1880

每周一畫:晚鐘

薩爾瓦多·達利的《暮光之城》,靈感來自《夜鐘》

冷知識:

1、楓丹白露的意思是"美麗的泉水",曆史悠久的楓丹白露宮,世界頂級商學院之一——歐洲工商管理學院,ESIGETEL工程大學就位于這裡。

2、米勒早年在巴黎靠畫洛可可風格的畫為生,我無法想象!

3、這對夫婦腳下的洋芋籃子是一個小棺材,埋葬了他們剛出生的孩子死後不久,大理肉眼發現了奇怪的照片,堅持要求博物館做X光檢查,以證明他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