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完全由電子組成的晶體?90年前的預言,這次真的看到了

作者:返樸

一種新的奇異物質,再次印證量子力學的神奇。

撰文 | 于槐

原子可以形成規律排列的晶格,從随處可見的金屬,到晶片内部的矽,許多固體物質都是原子規律排列的産物(晶體)。再向下細分,原子包含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那麼,有沒有僅僅由電子規律排列産生的晶格呢?

90年前,著名實體學家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在理論上給出了電子晶體的預言。電子之間的互相排斥會使得它們彼此遠離,而一定的電子密度又會阻止它們無限制地彼此遠離。當這樣彼此沖突的互相作用取得平衡,電子會傾向于排列成為規則的晶格,以降低互相作用帶來的能量。這種晶格也因而得名“維格納晶體”(Wigner crystal)。

如今,這一理論預言終于被科學家直接觀測到。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首次直接拍攝到了維格納晶格。

一直以來,實體學家努力嘗試将維格納晶體變為現實。制造維格納晶體通常需要在極低的溫度和低維情況下,因為電子的互相作用在這兩種情況下更為顯著。最早的實驗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的貝爾實驗室的工作。研究人員将電子噴射在液氦的表面,使得電子彼此遠離,形成晶格。但這樣的電子更接近互相獨立的粒子,真正的維格納晶體中,所有的電子應當形成一個整體,如同波浪一般集體行動。

之後的幾十年中,實體家們做了一系列探索。譬如利用半導體将電子的運動局限在二維,用磁場讓電子繞圈進而幫助形成晶體。許多工作都間接觀測到了維格納晶格存在的證據。但人們一直沒能給維格納晶格“拍張照片”,實作直接觀測。

為了給這樣的亞原子結構“拍照”,研究人員選用了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這一手段。這種顯微鏡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檢測探針和樣品之間由量子效應産生的極為微弱的電流,進而在掃描後顯示出樣品的特征。這一手段可以清晰觀測到原子大小的尺度,進而使得原子級的“攝影”成為可能。

完全由電子組成的晶體?90年前的預言,這次真的看到了

利用STM拍下的鐵原子在銅表面上排列成圈,1993年11月Physics Today封面圖

在确定了拍攝手段之後,樣品的準備也是一大難題。首先樣品必須極其幹淨,沒有雜質。維格納晶體是僅僅由電子構成的晶體。所有電子在量子力學下互相作用,統一行動。即使是一個雜質粒子的存在,也有可能形成一個束縛電子的陷阱,進而打破這樣的互相作用。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選擇了堆疊的雙層石墨烯作為樣品,并将其冷卻,再施加與樣品方向垂直的磁場,進而制造出在二維下運動的電子氣體。這樣還可以輕松調節電子密度。

種種努力之下,結果讓人驚歎。通過隧道掃描顯微鏡,科學家第一次看到了僅由電子構成的維格納晶體。由于顯微鏡的超高分辨率,可以确定這其中沒有雜質存在。這些構成晶格的電子規律排列成緊密的三角形,在調節電子密度時,三角形的大小也會變化。這進一步确定了,晶格是由電子互相作用形成,而非受到雜質的影響。

完全由電子組成的晶體?90年前的預言,這次真的看到了

維格納晶體丨圖源:參考文獻[1]

科學家還發現,這些本應在晶格中規律排列的電子有些模糊。研究者解釋說這是由于電子的“零點能”——一種由量子力學描述的系統最低能量,與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有關。這樣模糊的電子影像,正說明了拍攝到的維格納晶體是由于量子力學效應而形成的。

維格納晶體是一種新奇的物相,實體學家的目标之一就是不斷探索這些新奇物相,将其實作并記錄,了解不同相之間如何轉化,以更好地掌握量子世界。

參考文獻

[1] Tsui, YC., He, M., Hu, Y. et al. Direct observation of a magnetic-field-induced Wigner crystal. Nature 628, 287–292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212-7

出品:科普中國
完全由電子組成的晶體?90年前的預言,這次真的看到了

特 别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衆号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衆号,回複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衆号内聯系背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