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言青語”學思想,美麗中國建新功——首屆生态環境部青年理論學習成果報告會側記

“請黨放心,美麗中國,奮鬥有我!”舞台上,14位青年意氣風發,激情飛揚,高亢嘹亮的嗓音響徹在生态環境部三樓報告大廳的上空。這是“首屆生态環境部青年理論學習成果報告會”現場。

為引導生态環保青年加強理論武裝、提高能力素質、增強責任擔當,生态環境部建立青年理論學習成果報告會機制,由機關黨委、辦公廳、人事司聯合主辦,直屬機關團委承辦。2023年7月,生态環境部機關黨委釋出青年理論學習成果征文征集,經專家評審、現場答辯等環節,14篇征文脫穎而出。

2024年4月的最後一天,陽光明媚,萬物生發。來自生态環境部辦公廳、法規與标準司、行政體制與人事司、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科技與财務司、水生态環境司、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司、華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發展中心、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環境規劃院、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等系統内14家機關的青年作者現場彙報,立足工作實際,展示青年學習、青年成長、青年建功的感悟和成果。

思想領航,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領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

“作為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的青年幹部,我深知,理論就是業務、業務就是理論,學習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學習,不學理論,工作一天都幹不了。”舞台上,生态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王鵬聲情并茂地講述。

“書稿已定!”2022年7月29日起,《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學習綱要》在全國發行。10章、31目、87條、5.1萬字,凝練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态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深刻論述,數字的背後也凝聚着無數的心血。而王鵬就是編寫專班人員之一。

作為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書處的一員,他一直奮戰在研究、闡釋、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一線,并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到初心不改、雖遠不怠”。

新時代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系統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态文明、怎樣建設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為新時代大陸生态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

踐行初心,理論為本,學習為要。青年要持續深化理論學習、強化思想引領,在推進生态環境高品質發展的實踐中真信、真用、真幹,學在深處、謀在新處、幹在實處。

“筆杆子”也能成為業務标兵。在南迦巴瓦峰下頂着高原反應通宵改稿,在國二招飯店的燈光下、出差途中的中巴車上奮筆疾書,這就是生态環境部辦公廳研究室張寶的工作寫真。

作為“寫材料”的一員,為不斷增加“肚子裡的墨水”,張寶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著作擺在手邊,随時翻閱,努力做好文稿寫作的“糧草儲備”。如今的他暢遊在“文山詞海”中,也在努力書寫着精彩的青春華章。

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需要全身心投入,深入思考。知其然,更要知其是以然。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才能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準。

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态環境,這是生态環境法治工作最根本的宗旨。如何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生态環保工作?這是生态環境部法規與标準司張乃月常常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個環保老人、法治新人,她一直在用青春力量踐行依法治污要求。“生态環境工作需要我做什麼,我就認真學習什麼。做好能力儲備,組織有需要時,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以青春力量繪就綠水青山新圖景

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湧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青年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奮力攀登,換來了日新月異的顯著成果。

環境影響評價是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關”,是生态環境部門統籌發展和保護的重要制度抓手,是經濟從高速發展進入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身為新時代的環評工作者,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魏翔與團隊人員為重大項目提供着從環評編制到審批的全過程保障。新時代,他們勇于擔當,敢于挑戰,不斷發揮環評新效能,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着青春力量。

環境就是民生。從參與政策起草制定到奔赴一線開展科技幫扶,生态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張雅京深刻體會到:“隻有推動政策落地實踐,才能更好履行時代賦予生态環保鐵軍的使命和擔當,當好人民福祉和國家利益的‘守護人’。”多年來,她撲下身子,與老百姓促膝談心,察民情、聽民意、彙民智,實實在在為民生福祉奔走不息。

“作為一名生态環保從業人員,要從建設美麗中國的現實需要出發,自覺站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的高度上來看待生态環境事業,把對美麗中國的追求轉化成為一件件為民實事。”來自生态環境部水生态環境司的三級調研員洪宇甯是一名援疆幹部,上台彙報前,他剛從新疆趕回。作為水生态環境領域的一員,他求知若渴、好學不倦;勤而不辍、進則有為。他利用自己所學,為當地入河排污口監管、污水處理工作出謀劃策。

核安全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確定核安全“萬無一失、絕無一失”是推動實作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落實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要求,是使命,更是責任。

作為核安全監管的重要一員,生态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的張澤宇長期深耕核安全領域,他深鑽國家安全與核安全的理論知識,在一次次核安全形勢分析與風險評估、在一篇篇重要文稿的編制、在一件件急難重點任務中磨煉自己,保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極限思維”,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築牢國家核安全防線。

5年前,進入華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工作不久的金道來被多次問起“核電到底安不安全?”随着理論學習的深入、工作經驗的增長,現如今,他可以堅定地回答:“核電是安全的。”

這就是青年生态環保鐵軍的模樣——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奮鬥姿态,将青春化作顔料,繪就綠水青山新圖景。

在美麗中國建設新征程上勇擔使命,勇建新功

毛澤東同志曾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讀、學、悟,為的是努力掌握經典著作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和道理、學理、哲理,進而知其言更知其義,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組織部門提出的12字要求。兩年多的人事工作讓生态環境部行政體制與人事司的王闊闊逐漸懂得了理論學習的關鍵要領,“那就是實踐!”

人事工作政策性、專業性強,為吃透弄準政策精神,他們熟記黨政機關、事業機關等各種人事管理政策規定,在實踐中尋找靈感,讓理論學習有了更濃厚的“甜味兒”與“香味兒”。

在學習中苦幹、在工作中實幹、在服務中巧幹,用心服務職工,當好“一顆釘”。借調在人事司的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馬曉博甘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

鄉村振興潛力無限、大有可為。在新時代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奮力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大背景下,青年幹部有廣闊的舞台去奮鬥、展示和成就自己。

多少個不眠的夜晚,生态環境部科技與财務司卿任鵬與團隊在攻堅一線中挑燈戰鬥,在溝溝岔岔中奔赴鄉村,幫扶地區綠色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和突破,探索形成了“點綠成金、添綠增金、守綠換金、借綠生金”和“生态塑美、産業富美、文化興美、人才助美、制度促美”等富有生态環境特色的經驗模式。

從理論中汲取力量堅定前行方向,以生态環境保護促進鄉村脫貧攻堅,來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袁溪主要承擔生态文明與鄉村振興技術支撐工作,多年來,他不斷深入脫貧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等一線調研幫扶,見證了一個個鄉村從“髒亂窮”到“綠美富”的蛻變。

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作為一名從事能源行業減污降碳與環境管理研究從業人員,生态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龐可由“學”踐“行”,聚焦環境品質改善和“雙碳”目标,全力幫扶行業和地區低碳轉型。

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港珠澳大橋上往來的車流生動展現了大灣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作為大灣區規劃實施和生态環保工作機制建立的參與人員,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強烨與各方一起繼續用心用情講述大灣區的生态環保故事。

此次成果報告會,衆多青年代表互相學習借鑒,吸收優秀經驗,為推動生态環保事業的高品質發展積極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千帆競發勇者勝,百舸争流奮楫先。青年同志們紛紛表示,将以昂揚之志、拼搏之姿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青年理論學習标兵”是一種榮譽,更是引領和示範。14位代表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勵着每一位生态環保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這個偉大的時代,屬于英姿勃發的中國青年,屬于不懈奮鬥的青春中國!

近3小時的報告會接近尾聲。此時此刻,青年們的心中洋溢着激情,充盈着向上的力量。

青年們紛紛表示:“将繼續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把理論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态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将學習成果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實際行動,隻争朝夕、奮發有為,在建設美麗中國新征程中跑出最好成績,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足迹!”

(文/周亞楠)

監制:皮鈞

終審:陳敏

審校:劉曉 劉博文

編輯:董鐵瑩 tamak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