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作者:邑人電影院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第一部分:《終結者》是好萊塢慢吞吞動作片的極緻?談香港動作片的起源

第二部分:《功夫》雖然好看,但絕非香港動作片的典型代表

第三部分:香港動作片源頭的源頭是它,97.8%的人不知道

第四部分:香港武俠片裡為啥總出現客棧?一切源于胡金铨

話說1949年5月,上海萬象電影公司策劃了一部反映台灣山胞的民俗劇情片,需要遠赴台灣拍攝。于是當時的導演張瑛和編劇張徹為主的團隊去了台灣,這部《阿裡山風雲》誤打誤撞的成為了台灣拍攝的第一部國語片。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百度和豆瓣都是這麼說的。但如果你懂曆史,稍微查一查,解放軍的渡江戰役是1949年4月20号開打的,而上海戰役是5月12号發起的。這個時候還能策劃一個反映台灣民俗的電影?很值得懷疑是不是。

總之,張徹借着這部電影的契機,在上海解放前溜去了台灣,他是張道藩的頭馬,這位國民黨CC系大佬有沒有從中操作不得而知。

但話說回來,這部《阿裡山風雲》的品質還是超級高的,雖然全本沒有流傳下來,但其台灣電影的奠基啟蒙的地位不容忽視,而且電影的主題曲《高山青》日後借着鄧麗君的口紅遍大江南北,連大陸的春節聯歡晚會都唱過,以訛傳訛的成為了台灣山胞民歌。台灣民俗文化的代表。當然那個時候它已經變成《阿裡山姑娘》了。

阿裡山的姑娘 (Live In Japan / 1977),鄧麗君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這首歌,也是張徹寫的。

可見,張徹還是很有才的。

這部《阿裡山風雲》說的是山胞的故事,他們有一個傳統,就是會出草,獵殺人頭來祭神。《阿裡山風雲》的殘本據說留下了不到一分鐘的番人出草的畫面,有心人可以去找來對比一下,起碼那時候确實拍過相關内容。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至于“出草”到底是個怎麼回事,可以翻看魏德勝導演的《賽德克巴萊》,裡面拍的很清楚。

回想起之後張徹的那種男色暴力美學,是不是在這部《阿裡山風雲》裡,就已經初見端倪了呢。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這個系列寫到這裡,李老濕應該把張徹電影的兩個階段盤過了吧,(并沒有,-_-||)是以,我們就簡單的過一下。(别啊大公你。)

自從胡金铨在《大醉俠》裡,用現代電影技巧開啟了新派武俠之路以後,邵氏的武俠片也并不是一帆風順,香港第一部票房破百萬的電影是左派電影公司鳳凰影業的《金鷹》,你們現在能查到的第二部應該說的是張徹的大作《獨臂刀》。其實不是,那是邵逸夫為了宣傳生造出來的,為了張徹的“百萬大導”的名聲進行的炒作。

真正第二部破百萬的電影也是武俠片,由左派電影公司長城公司拍攝的《雲海玉弓緣》,原著:梁羽生,本人親自參與編劇。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這也是第一部在演職員字幕裡加入國術指導這個名詞的電影,他的國術指導是袁小田的弟子唐佳,和劉湛的兒子劉家良。

連着兩部百萬大作,邵老六的眼珠子已經紅的發紫了。

于是邵老六使出了他的老派資本主義陰逼手段,挖牆角!

用錢把唐佳和劉家良挖了過來。

這下《獨臂刀》的動作有了保證。

那麼隻有這樣嗎?

當然不是!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還記得左派電影《雲海玉弓緣》為什麼火爆呢?因為他是梁羽生的原著改的,梁羽生還親自參與了編劇。

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聊武俠動作片那麼久,大家熟知的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都是後來TVB和ATV的電視劇?電影呢?

大佬,時候未到,那可是1966年,金庸古龍已經火了,但還沒那麼火,他們大多數才剛剛在報紙副刊上完成連載,尚待修正集結出版的階段。

但是,那一代武俠文學家已經成熟,梁羽生的出手就是百萬票房,已經是最好的證明。

你們看《獨臂刀》的劇情是不是很眼熟,一個大俠,因為情感原因,被他的紅顔知己綠茶婊一刀斷臂,結果反而陰差陽錯習得絕世武功。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這劇情是不是《神雕俠侶》?是以,《獨臂刀》的編劇是誰,你們猜到了嗎?

他就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我們浙江出身的大文豪!

平生最愛三件事,好酒好煙好女人的。。。。。。

什麼?你說金庸金大俠為人剛正不阿,絕不會沉迷酒色?

金庸是我們浙江海甯人沒錯,他為人剛正不阿也沒錯。我說了是他麼?

我說的是浙江甯波出身的倪匡啊!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話說這香港四大才子也是奇葩,其中三個臭味相投,好酒好煙好女人,唯有金庸剛正不阿,但也和三人關系極佳,不是玩不到一起的那種,後來黃霑、蔡瀾、倪匡三人搞了個綜藝節目,算是用自己的豐富人脈和深厚經驗縱橫調侃了一把娛樂圈,節目你們自己去找哈,算個彩蛋。

金庸算是倪匡的伯樂,倪匡的第一篇小說據說就是金庸給鼓勵的,金庸的小說倪匡也沒少給代筆,當然這是在副刊的連載時期,之後出版成冊以後,像金庸這樣的傲氣文化人怎麼受得了,自然是要親自修訂,重寫過的。

現在倪匡代了多少已經不大可考了,但最有名的事件大家應該都熟悉,就是倪匡代筆《天龍八部》期間玩的過火,把阿紫的眼珠子給弄瞎了,後來金庸廢了老鼻子勁,犧牲了一個遊坦之才把這個坑圓回來。一時傳作“佳話”。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倪匡為此洋洋得意,專門寫了個對聯,挂在哪裡不可考了,内容是:“屢替張徹編劇本,曾代金庸寫小說。”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沒錯,屢替。倪匡給張徹編了幾十部劇本,張徹在邵氏的武俠天下一大半電影都挂着倪匡的名字。這也是倪匡這個名字成名的原因,因為這老小子在文壇的筆名叫“衛斯理”,隻有在電影屆叫倪匡。順便說一句,日後嘉禾的《精武門》,也是倪匡的劇本。

他倆的第一次合作就是這部《獨臂刀》。

那難道是倪匡抄襲了金庸嗎?

還記得倪匡的對聯下半部分寫的啥麼?你猜英雄斷臂這個劇情是誰先玩的?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我不知道哈,你猜你猜。

我隻知道,獨臂刀的成品和神雕俠侶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獨臂刀》最大的厲害之處就是捧紅了王羽,或者說,捧紅了以王羽為代表的新一代男星勢力。

從此,一個新時代的“男色”代表誕生了。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這話是怎麼說的呢?

任何娛樂形式,都有它的閱聽人,都有他的觀衆群。

平劇是這樣,粵劇是這樣,電影也是這樣。

石原莞爾帶着一群丘八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時候,我們的少帥張學良在幹啥?在戲院裡看梅蘭芳演平劇。

梅蘭芳是著名的旦角,那時候我們還很封建保守,女性角色還是要男人來扮演。

但正如中國傳統經典國學《金瓶梅》說的,酒色财氣,人生所好。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誰不喜歡漂亮姑娘呢?

是以香港進入電影時代以後,現實神怪武俠片裡的蕭芳芳,陳寶珠,于素秋,然後是黃梅調電影裡的林黛,淩波,林翠。男明星你們能叫出多少?我反正就記得粵劇老倌關德興,龍劍飛曹達華,和奸人石堅。

整整20年了,整個華語片就是女明星的天下,這其實和整個社會的消費群體有關系。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就像梅蘭芳隻有張學良這樣大軍閥看得起一樣,電影誕生之初,是個娛樂行業,尤其是香港電影市場,當年還有粵語片照顧廣大學地勞苦大衆,後面大陸解放,幾十上百萬人帶着錢和一身力氣來到香港,頓時改變了香港的人口結構,直接把粵語片都給殺死了。

而邵逸夫帶着南洋邵氏兄弟發行公司回港奪了制片公司邵氏父子的地盤之後,邵氏兄弟(香港)制片公司其實主要的市場還是南洋,後期還有台灣,香港不是他們的主攻方向,僅僅是個制片地而已,是以國語片大行其道,黃梅調一統市場,同時電影的受重群體也變得曲高和寡,因為為他們買單的永遠不是底層人群,在當時各項産業還不發達,娛樂行業永遠服務的是有錢人。有錢人喜歡美女嘛。

而到了六七十年代,産業大爆發,香港的制造業發展開始繁榮,誕生了一群有錢的勞工,辦公室寫字樓的社畜,各種做小買賣的市民,中産階級誕生了,電影觀衆開始向他們傾斜。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電影觀衆的口味也産生了變化。

這才是左派電影《金鷹》和《雲海玉弓緣》忽然爆火的原因。

不是武俠電影風靡了人群,而是人群變了,繼續引入新的口味。

這種量變的積累幾年後将引起質變。最終讓粵語片回歸。

那就是日後在張徹的暴力美學之外引領第二條武俠之路的楚原,拍攝的《72家房客》。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香港作為一個大都市,誕生了屬于自己的市井文化。

在1949年以前,香港也有自己的文化,但一來當時生産力不發達,資本積累也不多,當時的文化還是以廣東文化為主,粵劇盛行。

49年之後,大量國語人口沖擊香港,他們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讓香港得以發展制造業,繼而發展地産,金融,娛樂業,這才有了大都市的底色。到60年代,解放後來港的那幫人基本上被粵語區勞動人民同化,這才有了在《72家房客》裡的各種口音的粵語,甚至還有帶山東口音的粵語。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時逃港的那幫人,人口結構是失衡的。來的人要麼都是上流社會的文化人,自己有自己的小圈子,除了給邵氏的黃梅調買票,基本上沒什麼文化貢獻,而下面的底層勞動力,基本都是青壯年男性,他們能養活自己已經不容易,而且教育程度不高。

相反,原來的粵語區人口,文化人雖然也不多,但他們掌握了外省人沒有的東西。

那就是體系。

他們原來就生活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生活體系,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娛樂,再到各行各業,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體系。外省人從0開始建設成本太高,幾乎不可能。是以他們隻能選擇依托現有的體系,嘗試融入。

這就給了被同化的機會。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相反台灣那邊就不一樣了。委員長敗退台灣,從大陸帶來了一整套生活體系,而且他帶來了整個大政府,可以由政府主導重建這個體系。是以至今台灣還說國語。

當然,香港真正的粵語市井文化崛起要等到五六年以後,70年代的《72家房客》開始,并最終由許氏兄弟的《賣身契》等市井社畜喜劇發揚光大。

當時,是革命的前夜,已經有那麼點端倪了。

起碼,黃梅調這種上流社會喜歡的高雅藝術,已經不是唯一的閱聽人了。

這是張徹式武俠電影能夠茁壯的第二個原因。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也是男色崛起的原因。

接着,就是男色的附屬品,極緻的暴力美學,和動作設計。

劉家良和唐佳這對黃金組合,和張徹合作的非常順溜,獨臂刀裡高手們用長短兩把刀打出了新意,雖然怎麼看都像是在日本劍戟片裡借來的概念,但确實讓當時的觀衆眼前一亮。

張徹終于把《虎俠殲仇》裡的真人快打和《大醉俠》裡的犀利剪輯融為一體,加上劉家良和唐佳的硬橋硬馬的動作設計,那個時代最強的武打,誕生了。

當然,張徹也把自己的一點點趣味在電影裡小試牛刀。

那就是王羽被大美女潘迎紫砍掉的那隻手。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當然,獨臂刀嘛,不砍手怎麼獨臂?

重點不是獨臂,而是砍手的那個過程。

那種血淋淋的超級暴力,給人一種非常CULT的快感。

上面提到了,香港制造業大爆發,誕生了一大批看得起電影的中産階級打工族,幾年後他們在許氏兄弟的《賣身契》裡得到了共鳴,情感上得到了宣洩。

在此之前,能宣洩的地方可不多,于是張徹的男色+血腥四濺的盤腸風格迅速得到了這群人的追捧。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要知道那可是1967年,三級制還有很多年才誕生呢。

從此,邵氏武俠片開始了張徹時代。

至于張徹的風格到底是怎麼樣的,大家去看李老濕的大作吧。

有人可能會問,那開啟武俠片新風的鳳凰和長城呢?那些左派電影公司難道不能像電懋一樣和邵氏大戰三百回合麼?

不得不說邵老六真是運氣好,1964年,他的最大敵手電懋的老闆陸雲濤在台灣墜機身亡,邵老六不明不白的獨霸了整個電影市場,而《獨臂刀》是1967年上映的,從那年開始,左派電影沉寂了十年。直到十幾年後,《雲海玉弓緣》的導演張鑫炎在神州大地挖掘了一個年輕人李連傑,出道即巅峰,《少林寺》名垂千古,從此橫掃香港甚至華語電影圈,但那已經是下下個世代的故事了。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沒錯,那個時代就是這麼風起雲湧。張徹和劉家良唐佳掀起的“新派武俠”旋風,隻挂了五六年,時代就更新了。

更沒想到的是,革了張徹的命的那位超級大神,僅僅三四年就。。。。。。

世事就是這麼無常。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前文我說過,香港龍虎武師們的硬體水準,到成龍、洪金寶這代人18歲入行時,已經成熟的差不多了。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他們缺少的隻有兩樣東西。

一個是錢,就是投資,項目,也是機遇,不然他們就隻能在黃梅調電影裡嚴格兵丁甲,流氓乙這樣的小角色。現在,随着左派電影公司的《金鷹》開啟,胡金铨和張徹、張鑫炎幾代導演的努力,項目有了。同時随着倪匡,梁羽生等武俠名家文豪的加入,題材也有了。武俠片開始橫行香港影壇。但這股風潮主要還是文化人胡金铨、張徹等把持的,倪匡等作家能給出很棒很好看的故事,但對于港式動作片的精髓--港式動作來說,它的時代,還沒來。

這就是我說的第二點,文化。龍虎武師們,都沒文化。他們的文化水準支援不了一整部電影,編不出一整部戲劇。邵氏的投資是給電影的,是給導演的,世代還沒有疊代到由一個動作知道主導整部電影的時代。因為他們本人的教育程度,目前還撐不起一整部電影。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這就是他們所缺乏的東西。

但那個時代很快就來了。

《獨臂刀》上映之後三年,邵氏兄弟公司總經理鄒文懷,深感邵氏的工廠式電影制作弊端太多,聯合何冠昌出走,成立了嘉禾公司,試圖以獨立制片的方式走出一條新路,畢竟邵氏的工廠制方式逼走了李翰祥,逼走了胡金铨,逼走了一個一個電影奇才。

此時一個文化人正好在香港,他很有文化,華盛頓大學畢業,英文說的賊溜,而且在好萊塢闖蕩過,見識過好萊塢的電影制作水準,并成績深度參與其中,他的見識,文化,實力都是頂尖的。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更離譜的是,他的身手很好,還是個國術天才,他還有天才般的頭腦,以及非常深邃的哲學功底(大學裡據說學的就是這個專業)。他非常具有表現欲,且明白如何包裝自己,如何将自己的哲學思想表達出來。

此時,他在美國的演藝事業受挫,正考慮回香港,在這個東方好萊塢碰碰運氣。

剛剛成立的嘉禾迅速抓住了這個機會。

而邵老六,則還是在他“工廠制”的束縛下,給了他一個“不可能答應”的價格。

他的名字叫:

Bruce Lee Jun Fan!

香港“新派武俠”旋風,隻火了五六年?張徹時代縱橫談

#頭條創作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