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關稅難啃,特斯拉放棄,馬斯克轉投中國市場?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則一路順風順水。上海超級工廠的投産解決了特斯拉長期以來的産能危機,助力其産量和市值大漲。最近,馬斯克突訪北京,就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在華落地達成多項協定,為其在中國推廣自動駕駛技術掃清障礙。
此行也讓特斯拉市值一夜暴漲821億美元,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日漲幅紀錄。人士認為,這是因為投資者對馬斯克在華達成協定的消息反應熱烈,展現出他們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前景的看好。
中國确實是馬斯克和特斯拉最大的"福地"。在面臨印度市場的困境時,馬斯克再次"求助"于中國這個發展迅速的大市場。從上海工廠的順利投産,到自動駕駛系統在華落地,中國為特斯拉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印度電動車市場的發展還相對滞後。當地政府希望通過吸引外資來推動本土電動車産業發展,是以對進口車輛征收高額關稅。而中國市場已相對成熟,政府政策也更加開放有利。
是以對于特斯拉這樣的外資車企來說,中國市場無疑更具吸引力。馬斯克此行被視為重視中國市場的信号,他正是看重了這一發展迅速的大市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可期,而印度市場的潛力仍有待進一步開發。
造成兩國市場差異的主因,一是關稅政策不同,二是印度電動車市場發展滞後。
印度政府對進口電動車征收高達100%的懲罰性關稅,目的是保護本土汽車産業,吸引外資車企在印度本土建廠投資。印度電動車市場起步較晚,基礎設施和配套政策都有待完善,是以當地政府希望借助外資的力量來推動本土産業發展。
中國電動車市場已相對成熟。從充電樁布局到新能源補貼政策,中國政府為電動車産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加之中國市場規模龐大,發展前景廣闊,這使得中國市場對外資車企更具吸引力。
對于特斯拉這樣的外資車企來說,中國市場無疑更具優勢。一方面,中國對外資車企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另一方面,中國電動車市場快速發展,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斷提高。是以特斯拉更看重中國這一發展迅速的大市場。
中國車企在印度市場的發展政策也值得關注。比如,比亞迪先是打入印度商用車市場,再逐漸進軍乘用車領域。這種漸進式的市場開拓政策,有助于降低風險,更好地适應當地市場環境。
中國車企在印度市場也需警惕政策多變的風險。印度政府對外資企業的投資存在一定程度的阻撓,關稅政策也時常發生變化。這就要求中資車企在印度市場保持足夠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
有指出,中國車企或将效仿在泰國的投資政策,即先在當地建立生産基地,再将産品出口至周邊國家。這種政策不僅可降低關稅風險,還有利于滲透整個東南亞市場。
印度和中國兩大新興市場在電動車領域存在諸多差異,外資車企需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發展政策。對于特斯拉來說,馬斯克此行無疑是看重了中國這一發展迅速的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