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作者:玫

自古以來,中華文明的起源一直是個謎團。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中國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但真正的夏文化遺存卻始終沒有被發現。直到上世紀中葉,一個偶然的發現,讓這個謎底終于揭開了面紗。

在河南偃師縣的一個小村莊裡,一處看似平凡的遺址竟然隐藏着驚人的秘密。這裡曾經是一座氣派非凡的古都,擁有宏偉的宮殿和貴族墓葬,甚至還有鑄銅作坊。這個遺址就是著名的二裡頭遺址,被認為是最早的中國文明發祥地之一。

那麼,二裡頭遺址到底隐藏着怎樣的故事?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又是如何被證明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去探尋最早的中國文明從何處開始。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一、探尋夏墟的艱辛曆程

1959年4月的一個清晨,71歲高齡的徐旭生教授和助手周振華踏上了前往河南的列車。這是一次尋找夏朝都城遺址的考古之旅,也是徐旭生畢生追求的重要一環。

徐旭生自幼飽讀詩書,對中國上古史有着濃厚的興趣。他曾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一書中,系統梳理了古史辨派學者的觀點,并重建立構了盤庚遷殷以前的曆史架構。但顧颉剛等人對夏朝存在的質疑,一直萦繞在他心頭。顧颉剛曾呼籲:"好在夏代都邑在傳說中不在少數,奉勸諸君,還是到這些遺址中做發掘的工作,檢出真實的證據給我們瞧罷!"這句話如同一記鼓舞,促使徐旭生下定決心,親自踏上尋找夏墟的征程。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為做好準備工作,徐旭生耗費數年,仔細研讀先秦典籍中關于夏代地名的記載。最終,他在中原大地圈定了兩個可能的目标區域:晉南和豫西。1959年4月,他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帶着助手周振華動身前往河南。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一路上,等待他們的是艱苦的跋涉。在那個年代,河南内陸地區交通還很落後,他們隻能靠馬車、毛驢和步行前行。一日三餐無非是蕃薯和窩頭,夜宿的是簡陋的招待所。但這些困難絲毫沒有動搖徐旭生的決心,他矢志要為中華文明的探源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登封、禹縣等地,徐旭生發現了一些遺址,但都不太理想。直到4月底,他們來到了洛陽以東的偃師縣。根據《乾隆偃師舊志》的記載,他們希望能在高莊村一帶找到傳說中商朝第一都城西亳的遺迹。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就在高莊村附近的二裡頭村,徐旭生注意到了一處遺址。村民告訴他,這一帶曾大量出土陶片,範圍遍及三裡多地。徐旭生頓時來了精神,他隐約感覺這裡或許就是自己苦苦追尋的夏墟所在。盡管當晚一場大雨将他們澆得渾身濕透,但徐旭生内心的興奮之情卻無法掩蓋。第二天一早,他們就傳回了洛陽工作站,為下一步的發掘做準備。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徐旭生的發現很快就引起了中國科學院考古所的高度重視。當年秋天,考古隊就對二裡頭遺址進行了試掘,初步确定了遺址範圍和文化分期。接下來的幾年間,考古發掘工作如火如荼地展開,一處占地6500平方米的"一号宮殿"基址被完整揭露,氣魄非凡;30餘處夯土基址和多座貴族墓葬也相繼出土,無不彰顯着這裡曾是一座繁華都邑。

二裡頭遺址的發現,不僅是徐旭生執着追求的結晶,更是中國考古事業的一大突破。它為解開中華文明起源之謎拉開了序幕,成為探尋夏墟的重要突破口。接下來,二裡頭文化的更多精彩内容将一一展現在世人面前。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二、二裡頭遺址的初步發掘

1959年秋天,徐旭生教授在《1959年夏豫西調查"夏墟"的初步報告》中首次提及二裡頭遺址,引起了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高度重視。時任所長的夏鼐随即派遣洛陽發掘隊前往實地考察。

11月,由趙芝荃等人組成的考古隊抵達二裡頭村。根據徐旭生的報告和村民的指引,他們很快就在當地找到了大量陶片遺存。為了确定遺址的範圍和文化分期,考古隊決定先進行試掘。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試掘工作一開始并不順利。二裡頭村地處平原,遺址上覆土層極厚,加之當地農民長期的翻耕活動,文化遺存嚴重破壞。考古隊隻能在村民家的院落、田間地頭進行鑽探,尋找埋藏的文化層。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們終于在村西南角的一處舊屋基上發現了儲存較好的文化層。緊接着,在村東北角的一處空地上,又發現了一處厚達2米的夯土遺存。通過對出土遺物的分析研究,考古隊初步确定了遺址的年代:屬于約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中原地區中期文化。

為了全面勘探遺址,考古隊将整個區域劃分為9個工作區,并根據道路、水渠和自然村地界來确定每個區的邊界。接下來的幾年間,他們将重點對這9個區域進行系統發掘。

1960年春,工作區一的發掘拉開了序幕。在一處被村民開墾為菜園的地方,考古隊發現了一處建築基址的遺迹。經過一年多的清理,這處基址的東半部分終于完全顯露出來,面積竟然高達6500平方米!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我們當時就被這座建築的氣魄所震撼,絕對是一座宏偉的宮殿式建築。"時任發掘隊長的趙芝荃回憶說,"它的規模之大,在當時的中原地區是絕無僅有的。"

這座被命名為"一号宮殿"的建築,外形呈方形,四面均有廊庑圍繞,中間是一個開闊的庭院。庭院北側有一排主殿建築,南面則有一扇寬闊的大門。考古隊在院内并未發現明顯的生活遺迹,推測這裡可能是一處宗廟性質的建築。

一号宮殿的發現無疑是二裡頭遺址發掘的最大收獲。它不僅展現了當地居民高超的建築技藝,更證明了這裡曾是一座具有重要地位的古代都邑。

1975年,考古隊終于将一号宮殿的西半部分完全發掘出土,使這座氣派宏偉的建築遺存重制于世。與此同時,30餘處夯土基址、若幹座貴族墓葬也相繼被發掘出土,無不彰顯着二裡頭曾是一座繁華都城的事實。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化的新發現

1959年二裡頭遺址首次被發現時,隻是一處看似平凡的陶片遺存地。但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令人驚歎的發現相繼浮出水面,揭示出二裡頭文明的獨特魅力。

1984年,在遺址東南部的一處貴族墓葬中,出土了一件被譽為"華夏第一爵"的青銅禮器。這件高18.5厘米的爵形器物,造型古樸大方,表面布滿凸起的幾何花紋。更為珍貴的是,器身正面刻有一行4個半形文字,被認為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國文字遺存。

這一發現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見證了二裡頭文明已經進入青銅時代,更證明了當時已經出現了文字書寫的雛形。而這種半形文字的出現,恰恰印證了古籍中關于"契"的記載,即用于記事的簡單符号。

除了青銅器,二裡頭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玉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2002年發現的那件綠松石龍形器。這件長64.5厘米的龍形器由2000餘塊綠松石拼合而成,栩栩如生。龍身略呈波浪曲伏狀,頭部為淺浮雕,眼睛和鼻梁為青白玉質,鼻頭為綠松石質。尾端則垂直連接配接一件綠松石條形飾。

這件龍形器無疑展現了二裡頭文明中貴族階層對圖騰崇拜和宗教信仰的執着追求。而龍的形象,更是與後世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龍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淵源關系。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除了龍形器,同年還發現了一處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綠松石器制造作坊。這個龐大的作坊無疑是二裡頭文明中一座重要的"國家級産業基地",為當時的貴族提供了大量珍貴的玉器。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坊遺址中還發現了大量未加工的綠松石原石,它們來自阿富汗等遙遠地區。這說明當時二裡頭文明已經與異域文明有着廣泛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而在2020年,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貴族墓葬。經過數月的發掘,墓中出土了大量陶器、漆器,以及首次出現的蟬形玉器等豐富随葬品。這座墓葬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二裡頭遺址發現的最為豪華的一座貴族墓。

墓葬的出土,再次印證了二裡頭文明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等級分化和貴族特權。而随葬品的豐富程度,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二裡頭文明所達到的高度文明水準。

四、二裡頭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裡頭遺址的發掘不僅揭示了這裡曾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古都,更令人驚歎的是,二裡頭文明在經濟、技術和文化各個層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展現出獨樹一幟的魅力。

在陶瓷工藝方面,二裡頭文化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彩陶制作技術。1984年,考古人員在遺址東南部發現了一處規模宏大的制陶作坊遺迹,占地面積達1500平方米。作坊中殘存着多個臨時窯址和制陶坑,出土了大量彩陶坯體和渣滓。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這些彩陶坯體呈現出鮮豔的紅色、黑色等多種色澤,經專家研究發現,這種色彩效果是通過在陶坯表面塗刷礦物質顔料後再次加火而成。這種先進的雙重燒制工藝,不僅賦予了陶器豐富的色彩,更使其具有較高的耐熱性和耐腐蝕性,是當時中原地區陶瓷工藝的一大創新。

除了彩陶,二裡頭文明在玉器雕刻技藝上也有着令人贊歎的造詣。2002年,考古人員在一座貴族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長64.5厘米的綠松石龍形器,由2000餘塊綠松石精心拼嵌而成,栩栩如生。

這件龍形器不僅展現了二裡頭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藝,更反映了當時貴族階層對圖騰崇拜和宗教信仰的執着追求。而龍的形象,也與後世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龍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淵源關系。

同年,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處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綠松石器制造作坊。這個龐大的作坊無疑是二裡頭文明中一座重要的"國家級産業基地",為當時的貴族提供了大量珍貴的玉器。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坊遺址中還發現了大量未加工的綠松石原石,它們來自阿富汗等遙遠地區。這說明當時二裡頭文明已經與異域文明有着廣泛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在宗教信仰方面,二裡頭文化也呈現出獨特的一面。1984年,考古人員在遺址中心區發現了一處規模宏大的祭祀遺存區,占地面積達1萬平方米。

這裡曾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夯土基址,周圍分布着多個祭坑和灰坑。出土的大量陶器、骨角器和動物牙骨,都顯示出濃厚的祭祀色彩。考古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二裡頭文明的一處重要祭祀中心,供奉着當時的主神或圖騰。

五、二裡頭文化的重要意義

二裡頭遺址的發現和持續發掘,為解開中華文明起源之謎拉開了序幕,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存之一,見證了中國國家的孕育和形成過程。

1959年,徐旭生教授在河南偃師縣發現了這處廣闊的遺址,引發了中國考古界的高度重視。經過60餘年的不懈努力,二裡頭文化的面貌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

首先,二裡頭遺址展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古代都城。發掘出的"一号宮殿"基址占地6500平方米,氣魄恢宏;30餘處夯土基址、貴族墓葬、大量青銅器皿和玉器等,無不彰顯着這裡曾是一座繁華都邑。

最早的中國從哪裡開始,也許你想象不到

更為重要的是,二裡頭遺址的城市布局極為嚴整有序。中心區"井"字形道路環繞宮城,宮城内三組建築群擁有統一中軸線,外圍則分布着祭祀區、作坊區和貴族居住區,呈現出一種向心式的分布格局。這種布局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等級分明、統治制度成熟,更被認為符合後世王朝都城的規劃特點。

除了宏偉的建築遺存,二裡頭文化在技術和文明層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出土的青銅禮器、綠松石龍形器等,證明當時已進入青銅文明時代,并存在着濃厚的圖騰崇拜和宗教信仰。發現的大型鑄銅作坊、綠松石器制造作坊等,則顯示出二裡頭文明已擁有"國家級産業基地"。

此外,二裡頭文化晚期出現的水稻、小麥種植、牲畜馴養、進階陶瓷器皿等,也反映了當時經濟生活的繁榮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