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物修複師職業标準上新,他們需要掌握怎樣的“十八般武藝”?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記者 馬偉)近年來,随着《故宮文物修複》《國寶》等一系列紀錄片和綜藝節目的播出,一場"文物修複"的新職業出現在大衆視野中。2015年,該職業正式進入中國《專業分類規範》。經過多年的讨論,10月19日,國家文物局官網公布了《國家文物修複人員職業技能标準》,開創了《第一批文物修複者職業标準》。

遺産修複部分涵蓋13個方向

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項目傳承人杜偉生中,文物修複行業有其特殊性,相比于全民的關注,更需要坐在冷凳上傳承專業技能。杜衛生以他現場為例:"古代修複方向本身就是一個利基,不需要堆積起來搞,修書就算不修,書粘合失效,兩百年後再修。"

杜偉生和記者計算出,目前全國保護的古籍共計5000萬冊,其中九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處于瀕危狀态急需修複。"如果你真的動員18萬人來做這件事,可以在20年或30年内完成。但是維修後呢?他們無所事事,需要切換,直到下一個維修周期到來,才會面臨維修技術的損失,是以從業者應該控制在一定範圍内,保證專業技術的延續。

文物修複師職業标準上新,他們需要掌握怎樣的“十八般武藝”?

古物修複師正在工作。國家文物局随附地圖

2015年,《文物修複師》正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分類規範》,次年啟動《文物修複者國家職業技能标準》的研究和編制工作。多年來,10多個機關、10多個專家參與編制,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組織來自全國40多個機關的70多名專家對《文物修複國家職業技能标準》進行了修訂和定稿。

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組長顧玉才今天(10月1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文物修複人員作為直接處理文物的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其能力和水準直接影響文物的安全, 并确定文物保護和修複工程的品質和水準。

"長期以來,文物修複領域由于缺乏國家職業技能标準,加上缺乏科學的操作規範标準,文物修複品質難以保證,文物修複人員隊伍建設滞後于行業需求, 已成為影響文物高品質發展的瓶頸。顧玉才說。

《文物修複者職業技能國家标準》包括壁畫、紡織品、金屬、石材、陶瓷、紙畫、出土(水)竹漆、土廢墟、木制品、泥瓦制品、油漆、石材、彩繪等13個職業方向、65個職業等級、7萬多字。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職業技能資格司司長李志民表示,文物修複涉及的品類和材料很多,标準編制難度大,是目前職業技能标準最專業化、内容最豐富、體積最大的一項職業技能标準。

為文物修複者設定考慮門檻

我國是文物保護大國,随着文物保護産業社會化的不斷深入,從事文物修複工作的人員能力和水準參差不齊,"由于文物修複人員的非法操作,造成珍貴文物的破壞,是以,要加強文物修複工作的規範。顧玉才在記者會上大為遺憾地說。

2015年,《文物修複師》被正式列入"文物修複專業分類中華人民共和國",但由于缺乏文物修複藝術家的專業技能标準,導緻缺乏對文物修複能力的考慮。"目前,社群内一些機構和個人,隻舉辦幾天的教育訓練,就為文物修複師頒發了等級證書,缺乏标準和規範。顧玉才說。

杜偉生從事古籍修複工作已有40多年,是國家古代修複行業的領軍人物。在他看來,目前在古修領域,現役人員的學曆已經不是一個重大問題,"我本來是國中教育,後來補充了大學文憑,但是我們這一代人基本退休了。現在可以測試的準備基礎都是大學教育。"

杜偉生認為,迫切需要設定一個更專業的行業準入門檻。"我們經常把古代的修複者稱為'老醫生',醫生需要有執照,了解理論和技術。他建議為達到能力水準的修複者可以修複什麼樣的文物設定一個國家統一的标準,"現在我去一些博物館,看到多年前修複不佳的文物感到特别遺憾。"

記者今天剛剛在國家文物局官網公布了《文物修複者國家職業技能标準》全文,對于有"國中畢業(或相當教育程度)"的文物修複人員準入門檻,鑒定方法分為理論知識考試、技能評估和綜合評估。同時,《國家文物修複人員職業技能标準》對掌握基礎知識有非常明确的規定。以《紡織文物修複師》為例,基本知識需要掌握紡織材料、紡織品形态類别、面料基本組織、服裝裁剪、織物染整工藝、紡織品清洗、手工縫紉等基礎知識。

文物修複進階技師需要25年以上經驗

文物修複人員的推廣管道狹窄,文物修複隊伍建設滞後也是行業發展的現狀。

根據《國家文物修複人員職業技能标準》,文物修複人員分為五個層次:五級/初級職工、四級/中級職工、三級/進階職工、二級/技師、一級/進階技師。級别申請必須符合相應的服務年限要求,其中直接申請的進階技術人員,需要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25年以上(含)。

杜偉生認為,不設立文物從業人員,要進一步開辟專業等級和相應待遇等級的路徑,才能保證非機構從業人員的待遇與專業對接。

國家文物局人事司副司長彭冰冰表示,《國家文物修複人員職業技能标準》頒布後,大量的基礎工作,如考核評價體系的分類研究與開發、教育訓練資料的編制、考試大綱、考試題庫、 等,國家文物局将組織開展相關工作,建立《國家文物修複人員職業技能标準》應用配套體系。同時,國家文物局将按照人和社會事務部的要求,組織培養相關機關申報為社會教育訓練評價機構,開展技能水準認定工作。

顧玉才在新聞釋出會上透露,兩天後,國家文物局将在山東省曲阜市舉辦2021年全國文物職業技能大賽,六項競賽中的五項将進行文物修複技能評測。"全國文物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為文物保護修複人才提供了施展技藝、學習技藝的舞台,也是我們推動文物技藝發展的重要途徑。顧玉才說。

新京報記者 馬偉

編輯:馮亞軍 為校對傅春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