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浒傳:武藝水準高過梁山五虎的四大戰将

作者:燭影亂談

梁山馬軍“五虎大将”不僅是梁山最強的騎将天團,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書中的第一組合,書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具備單挑梁山五虎的實力。但是若單打獨鬥,五虎雖然各個骁勇,卻也算不得《水浒傳》中的天花闆,在我看來書中至少有四員戰将實力在其之上。

梁山五虎的實力水準

五虎将雖然齊名并稱,武藝檔次大體相當,但細緻分析實力并不等同,存在一定差距,這點通過戰績和描寫便可見端倪。

由于和相同對手有過交鋒,是以我們先來說林沖和呼延灼。林沖在步戰使刀的情況下與楊志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鬥到分際時被王倫叫停。很多人說分際是即将分出勝負,也就是林沖快赢了,支援這種理論的大概都是林沖粉絲。實際上“分際”不僅不是即将分出勝負的意思,反而指鬥得正精彩,難分上下。不然王倫也不會認為楊志可以匹敵林沖,想将其留住以制衡。當然了,林沖雖然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但不可否認使刀時并非最強狀态,故而這一戰雖平,卻可以視作林沖≥楊志。

水浒傳:武藝水準高過梁山五虎的四大戰将

呼延灼與楊志之間是馬戰,結果四十合不分勝負。由于之前他已經和魯智深鬥了五十合,體力上有所損耗,是以這場平局也可視作呼延灼≥楊志。也就是說從對戰八骠騎中的佼佼者楊志看,林沖和呼延灼的表現是差不多的。

不過同樣是對戰扈三娘,林沖則比呼延灼要亮眼得多,在扈三娘追擊宋江時,林沖數合間輕松将其生擒。反觀呼延灼急切間十餘合沒能拿下不說,心裡還認為扈三娘本事不錯,而當他使出自認為的絕招時,居然被擋了下來,待其再度打算發力,扈三娘早已回馬而走,是以最終鬧了個平局收場。

盡管林沖對戰的扈三娘此前經曆過幾場鬥将,體力消耗不小,不過林沖是将其生擒,難度比之一般的擊敗乃至擊殺要大得多。反觀呼延灼确實短時間内沒有太好的速勝辦法,這不僅是因為呼延灼守強攻弱,也有硬實力上與林沖存在細微差距的成分。

水浒傳:武藝水準高過梁山五虎的四大戰将

說完這二位公認的強者,再來看五虎将中争議最大的秦明。因為敗績多,是以秦明常被诟病,甚至于不少人認為秦明配不上五虎之名,但是客觀講,秦明戰敗多因中計,誘敵對他來說百試百靈,真正因技不如人被擊敗隻有曾頭市面對史文恭時,就公平鬥将的戰績而言,秦明其實比林沖不遑多讓。另外,秦明也曾和八骠騎中的佼佼者花榮有過交鋒,結果五十合不分勝負,不過在後來排座次時,施公特意提到秦明才及花榮,隻因花榮是他大舅,這才坐了花榮下首,這等于說在官方設定中秦明是略強于花榮的。

綜合來講,秦明的硬實力與林沖、呼延灼伯仲之間,當然了實戰水準有時不等于理論實力,若是分别對戰二人,秦明大機率勝不得呼延灼,畢竟雙鞭将的防禦幾乎無懈可擊,當然了以他疲軟的進攻也很難擊敗秦明。至于林沖,秦明大機率會敗,至于需要多少回合就不得而知了。

水浒傳:武藝水準高過梁山五虎的四大戰将

再來說五虎最後一位董平,出場晚,筆墨少,戰績也不多,同樣是對戰八骠騎中的上四位,與徐甯鬥五十合不分勝負,由于宋江恐徐甯有失而先鳴金收兵,故而被普遍視作董平略占優勢,不過由于很少有人将徐甯置于花榮和楊志之上,是以董平此戰比林沖、秦明、呼延灼的戰績要遜色三分,即董平略強于徐甯,而林沖、呼延灼略強于楊志,秦明略強于花榮中的這個略強數值相當,那麼董平比三虎是存在細微差距的。

水浒傳:武藝水準高過梁山五虎的四大戰将

最後說五虎之首關勝,他是唯一一位對戰八骠騎戰将占了明顯上風的——十餘合令索超斧怯。索超的實力高不過花榮、徐甯和楊志,但差距不會太大,畢竟在大名府四五十合與楊志鬥得平分秋色(我不認為此處楊志有放水),是以關勝能夠短時間内上風索超可以看出他的實力其實是強于其他四虎的。當然了,索超斧怯是李成看出來的,當時并未戰敗,是以也不必過度神化關勝。

其實在關勝出場時,施耐庵設計了其獨戰林沖、秦明的橋段,就已經說明作者有意突出關勝在五虎中的武力地位,隻不過戰後關勝自認不敵二将,使得這一戰變得缺少說服力,加上林沖的粉絲群體太龐大,關勝又在功績、資曆都不如林沖的情況下座次位居其上,使得很多人有意貶低關勝而擡高林沖。其實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看,關勝的武藝冠絕五虎是沒什麼争議的。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五虎将的位列順序基本就可以代表他們的武藝強弱,那麼我們所說的強于五虎的戰将,至少在武藝上要不遜色于最強的大刀關勝,這也是我用了很大篇幅分析五虎将實力的原因,畢竟五個人并不完全等同,總要明确一個參照物才好進行比較。

水浒傳:武藝水準高過梁山五虎的四大戰将

官方設定的天下第一

說起官方設定的天下第一,那必然是作者在贊詩中用一句“馬步軍中推第一”定了性的盧俊義,是以即便不分析五虎之間的強弱,也足以說明盧俊義比五虎中任何一個都強。

當然了,其實我也不覺得盧俊義超過關勝太多。就鬥将而言,他還真算不上書中最出彩的,生擒史文恭是晁蓋陰魂作祟等多方面客觀因素結合而成,與武藝高低關系不大;獨戰耶律四子一個時辰獲勝被不少人稱作具備四虎的實力,理由是耶律四子曾分别戰平過關勝、呼延灼、徐甯、索超,然而書中并未交代這場四對四的具體回合數,而且從描寫明顯能夠看出他們打鬥的時間并不長,是以說耶律四子有五虎八骠的實力有些言過其實。

盧俊義的最強一戰其實是在擊敗耶律四子後遇上了一支遼軍千人隊,單槍匹馬殺得遼軍人仰馬翻、四散奔逃,如果放在《三國演義》《說嶽全傳》中這樣的混戰水準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在《水浒傳》中絕無僅有。是以盧俊義這個天下第一多少還是有實戰作為支撐的,不完全在于作者的直接定性。

水浒傳:武藝水準高過梁山五虎的四大戰将

疑似上風盧俊義的亂軍上将

如果認可盧俊義的武藝強于關勝,亦強于五虎中任何一人,那麼有一個人的實力必然也在梁山五虎之上——杜壆。

杜壆為淮西亂軍王慶麾下上将,使一杆丈八蛇矛,筆墨不多,卻展現出驚人的實力,曾在梁山大軍征讨王慶時與盧俊義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如果僅僅如此其實還不至于讓人認同他不下于盧俊義,畢竟孫安也曾做到過這樣的程度,但是此時作者特意點出杜壆這杆蛇矛神出鬼沒,這已經隐隐有表達杜壆不下于盧俊義的意思了,之後更驚人的是為盧俊義壓陣的孫安因見盧俊義不能取勝,竟拍馬助戰!要知道,通常我們可是認為先鳴金或先助戰一方劣勢的。

縱觀全書,除了被疑似使用道術的李助壓制外,這是玉麒麟唯一一次疑似劣勢,那麼這樣一來盧俊義天下第一的人設是不是就崩了呢?也不盡然,強行解釋其實也能辯得過,就是孫安助戰後杜壆立刻就被殺了,毫無片刻抵擋,這就可以了解成杜壆至多隻能擋住一個盧俊義,受不得半點外力幹擾,那麼就等于盧俊義給他蓋了帽。雖然這種近似于詭辯的說法有點讓人臉紅,但是也無所謂了,因為本文的重點是強過五虎,而不是盧俊義和杜壆孰強孰弱。既然證明了杜壆和盧俊義同一水準,那麼他自然強于關勝領銜的五虎将。

水浒傳:武藝水準高過梁山五虎的四大戰将

正面擊敗秦明的民間教頭

抛開飛石、弓箭、詐敗誘敵、以多打少等手段,縱觀全書五虎将在公平近身武鬥的情況下隻有秦明在面對史文恭時被二十合打得力怯,回馬敗走時被追擊刺傷。

這是實打實的戰敗,沒什麼好過多解釋的,而秦明也是以戰失利而常被質疑實力。但是剛才我們已經分析過,秦明的硬實力是配得上五虎地位的,是以此戰并非秦明弱,而是史文恭太強,甚至單以戰績論,史文恭比盧俊義更佳。至于史文恭被盧俊義所擒剛才也已經提到過,在曾頭市被打破、全無戰心又被晁蓋陰魂纏定的情況下,史文恭沒被當場吓尿就不錯了,哪還有什麼戰鬥力可言?是以我覺得二人之間的強弱關系和《三國演義》中的關羽與顔良頗為相似。

有人說關勝與索超一戰用的回合數更少,但是首先秦明的實力強于索超;其次索超隻是斧怯,并未戰敗。而秦明則是力怯而走,換言之史文恭擊敗秦明是要強于關勝優勢索超的,盡管回合數略多。故而史文恭強于關勝淩駕于五虎之上沒什麼争議,當與盧俊義、杜壆并駕齊驅。

水浒傳:武藝水準高過梁山五虎的四大戰将

轉瞬即逝的遼國猛将

除了明顯強于五虎的上述三将,在梁山兵伐大遼時的首戰,遼軍出動了一位實力強悍卻如流星般轉瞬即逝的人物——阿裡奇。

與阿裡奇鬥将的是八骠騎中第二位金槍手徐甯,前面在介紹梁山五虎時我們曾說過,東平府之戰徐甯曾力戰董平五十合不分勝負,所謂的劣勢還是從宋江恐其有失分析來的。然而面對阿裡奇,僅僅三十合徐甯抵擋不住敗走,間接說明了阿裡奇的實力強過董平。

考慮到董平是五虎将中相對最弱的一位,那麼其他四虎的武藝比之阿裡奇如何呢?首先我不認為林沖有三十合戰勝徐甯的可能。在梁山賺徐甯上山時,林沖曾稱他與徐甯是舊相識,在東京汴梁時經常切磋武藝,彼此敬服,若徐甯隻有和林沖對戰三十合的本事,我想也得不到豹子頭的認可。而林沖若做不到三十合擊敗徐甯,與之相比還略有不如的秦明、呼延灼自然也做不到。

這樣一來,就隻剩下關勝尚有懸念。不過還是那句話,關勝雖然僅僅十餘合就使得索超斧怯,但并非擊敗,而且也隻有李成看出了索超無法取勝,再加上徐甯本就略強于索超,故而我認為阿裡奇三十合擊敗徐甯的含金量更高,就理論實力而言,阿裡奇當在關勝之上。

水浒傳:武藝水準高過梁山五虎的四大戰将

綜上所述,抛開李助不談,縱觀整部《水浒傳》盧俊義、杜壆、史文恭的武藝水準明顯強過梁山五虎大将,阿裡奇雖對比三人有一定差距,但亦隐隐在五虎之上,即便是其中最強的關勝比之也要略遜三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