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武藝僅次于呂布的猛将,四次挑翻許褚,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作者:史書淩軒閣

漢末三國,天下大亂,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這段曆史的流傳程度遠超過了春秋戰國、楚漢争霸和隋唐亂世,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不得不說,沒有《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恐怕很少人會知道公孫瓒、袁術、沮授、許攸這些名字,甚至沒有人知道許褚、典韋這些在正史中筆墨不多的武将。

三國演義中呂布呂奉先的武藝可以說是天下無雙,那麼武藝僅次于呂布的武将是誰呢?

三國:武藝僅次于呂布的猛将,四次挑翻許褚,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單挑呂布

關于武藝僅次于呂布的武将,說法有很多,比較有競争力的人選有:趙雲、馬超、典韋等。但是人們經常會疏忽一位,就是張飛張翼德。

怎麼說張飛是武藝僅次于呂布的武将呢?因為整部三國演義中,敢于多次挑釁呂布,并且能和呂布打平的,隻有張飛。張飛和呂布在《三國演義》一共交過兩次手,第一次是在虎牢關下,呂布一人殺的十八路諸侯膽戰心驚,張飛策馬出陣,大罵呂布三姓家奴,挑戰三國第一人。

三國:武藝僅次于呂布的猛将,四次挑翻許褚,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三國演義》中原文如下:

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

原文中的記載是打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可不是新三國電視劇中的那樣,張飛的蛇矛被呂布挑飛,差點被呂布打死。

第一次單挑呂布時,張飛屬于剛剛上戰場,戰鬥經驗不是很豐富,但是敢于單挑呂布的那份勇氣,關羽就沒有。

三國:武藝僅次于呂布的猛将,四次挑翻許褚,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呂布兵敗曹操後投奔徐州的劉備,張飛看呂布很不順眼,多次揚言要與呂布打上三百回合,呂布沒有說話。劉備讓呂布屯兵小沛後,呂布狼子野心,趁劉備出兵,偷襲徐州,此時的張飛喝醉了,但是“張飛此時酒猶未醒,不能力戰。呂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三國演義原文)

沒辦法,丢了老家的劉備隻能帶着關羽張飛去小沛駐紮。呂布購買的一批軍馬路過小沛時,被張飛搶了,呂布得知後大怒,率軍前去小沛理論。張飛在小沛城前,與呂布打了一百回合,不分勝負:

“布挺戟出馬來戰張飛,飛亦挺槍來迎。兩個酣戰一百餘合,未見勝負。”(三國演義原文)
三國:武藝僅次于呂布的猛将,四次挑翻許褚,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四次挑飛許褚

整部三國演義中,能把呂布打的心裡發虛,并且真刀真槍的打平呂布,隻有三爺張飛。張飛與馬超交手時,年齡已高,過了巅峰狀态,而馬超卻正值巅峰。另外,張飛也曾與虎候許褚交手,四次挑飛許褚。

張飛與許褚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徐州城下。那時,曹操意圖在官渡大戰前夕平定劉備,于是親率大軍壓境徐州。張飛策劃夜襲曹營,卻落入了曹操的埋伏之中。

夜色朦胧中,張飛被曹軍的八大将領圍攻,許褚便是其中之一。身處險境的張飛,勇猛異常,硬是從重圍中殺出一條生路,揚長而去。許褚根本攔不住張飛,張飛一挑八,完全視許褚如無物。

三國:武藝僅次于呂布的猛将,四次挑翻許褚,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張飛跟許褚的第二次交鋒,在諸葛亮新野之火中。曹軍被熊熊大火逼至絕境,逃至白河又逢關羽決堤放水,死傷無數。許褚帶着殘兵敗将逃到博陵渡口,卻迎面遇上了等候的張飛。此時的許褚,已是疲憊之師,根本沒有鬥志,與張飛交戰不久,許褚被張飛打得險象環生,無奈之下,隻能選擇了撤退。

赤壁一役,曹操大軍慘敗。在逃亡途中,又遭諸葛亮伏兵追殺。曹操在葫蘆口稍作休整,正欲振奮士氣,卻未料到張飛率軍殺出。許褚作為曹操的貼身侍衛,縱馬挺兵與張飛鏖戰,同時張遼、徐晃也加入戰團。經過一場混戰,曹操與許褚才得以逃脫。許褚跟張遼、徐晃聯手混戰,才勉強抗住張飛的火力,許褚在張飛面前,完全不是對手。

三國:武藝僅次于呂布的猛将,四次挑翻許褚,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第四次交鋒,則是在漢中之戰。夏侯淵陣亡後,曹操親征漢中以解圍。劉備堅守不戰,卻不斷騷擾曹軍糧道。當得知張飛意圖劫糧時,許褚自告奮勇護送糧草。然而,許褚在路上貪杯,醉意朦胧中遭遇了張飛的突襲。幾回合下來,許褚便被張飛一矛刺中肩頭,落馬受傷。若非部下及時相救,恐怕許褚已命喪黃泉。

回顧這四場交鋒,除了首次許褚依仗人多勢衆勉強打了幾下之外,其餘三次均未能占得上風。許褚的處境愈發艱難,每次的失敗也愈發慘重。張飛與許褚的這四次交鋒,無疑是那段曆史中激蕩人心的戰鬥篇章。

三國:武藝僅次于呂布的猛将,四次挑翻許褚,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正史中的“萬人敵”

說完三國演義中的猛張飛,我們再來看正史中的“萬人敵張翼德”。

張飛是個很有意思的人。明明很熟悉他,卻在正史中根本找不到很多關于他的具體資訊。由于三國演義和後世戲劇、影視作品的改編和流傳,張飛在大家心中就是一個滿臉絡腮胡子,頭腦簡單,莽撞沖動,性情暴躁的人,跟程咬金、李逵的形象類似,可是真的如此嗎?

也有一些人認為張飛是一個很有文學素養,善于書法、繪畫的儒将,但這在正史中也沒有确鑿的證據。

三國:武藝僅次于呂布的猛将,四次挑翻許褚,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上圖中的《立馬銘》相傳為張飛擊破張郃後所作,但這個《立馬銘》在重慶、阆中、漢中等地都有,而且各地的版本不同,無法認定那個是真迹。且根據書法藝術考據,這個寫法應該是唐書法的筆法,和漢書法有很大不同。

在《三國志》中,赤壁之戰之前,幾乎沒有關于張飛的記載。張飛在三國那段曆史中,他曾經義釋嚴顔,進取西川,當然張飛最大的戰功當屬擊敗魏五子之一的張郃。

飛率精卒萬馀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馀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
三國:武藝僅次于呂布的猛将,四次挑翻許褚,卻一直被世人誤解

能夠擊敗魏五子之一的張郃,說明張飛軍事才能還是很強的,與關羽并稱“萬人敵”是有道理的。但是張飛這個人,脾氣的确不好,經常體罰軍卒。

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我看過的正史中,對張飛最公正的評價就是: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顔,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